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987—1949)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987—1949)

作者:刘平

出版社:上海远东

出版年:2018年8月

ISBN:9787547614150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987—1949)》内容简介

本书以1949年之前约五十年间的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变迁为主要线索,涉及晚清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近代中国的银行监管制度变迁进行了完整的考察和分析,并从整体构建起了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体系。
本书除导论外,共分九章,包括银行监管的法规依据、主体特征、客体构成、市场准入监管、业务持续监管、问题银行与市场退出的监管、发行监管、监管方式,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对银行的监管等内容,结语部分对近代中国的银行监管制度作出了总体的考察与评估。
本书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并借鉴了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体现了相当的学理性。本书对于中国近代银行史、金融史和法制史等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对于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管的实际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平,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等。现任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纪委书记,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金融档案史料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金融史,在《史林》《史学月刊》《银行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大象无形:青年思想教育札记》《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从金融史再出发:银行社会责任溯源》《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等,编纂有:《民国银行家管理思想论丛》《稀见民国银行史料丛编》。

作品目录

序言
总序
引言
第一章:银行监管的法规依据:构成及沿革
第一节
银行监管通行法
第二节
储蓄银行法
第三节
非常时期行政性规定
第二章:银行监管的主体特征:以政府机构为中心
第一节
中央政府常设(派出)监管机构
第二节
中央政府战时及辅助监管机构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银行监管
第三章:银行监管的客体构成:分类及演变
第一节
国家银行
第二节
地方银行
第三节
私营商业银行
第四节
专业银行
第五节
外商银行
第四章: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基本要素及变迁
第一节
市场准入:从特许制到核准制
第二节
银行注册与审批
第三节
分支行设立之监管
第四节
资本金监管
第五节
业务范围监管
第六节
银行所有权结构
第七节
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第五章:银行业务的持续监管:以抗战时期为中心
第一节
银行利率之监管
第二节
银行资金来源之监管:以节约储蓄运动为中心
第三节
控制银行授信业务
第四节
银行投资业务之监管
第五节
银行汇兑业务之监管
第六章:问题银行与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银行、同业与政府的选择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第二节
银行业的同业救助
第三节
银行业危机与政府处置
第四节
银行业的停业清理
第五节
债权人权益保护:以银行业战前存款放款清偿为中心
第七章:银行发行监管:以纸币发行权监管为中心
第一节
从《银行通行则例》到《兑换纸币则例》
第二节
银行监理官与《取缔纸币条例》
第三节
法币政策与发行权的相对集中
第四节
战时管制与发行权的最终统一
第八章:银行监管的方式:基本模式及演进
第一节
银行的非现场监管
第二节
银行的现场检查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以抗战前为例
第四节
银行监理官制度
第九章: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以上海为例
第一节
新金融体系的构建与金融的稳定
第二节
《华东区私营银钱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颁行
第三节
整肃金融市场与引导资金投向生产
结语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总体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