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黄河滩的植物为主要的观察和写作对象,作者乐此不疲地坚持了十年。河流两岸,草木也逐水而居。对着一垛草,人会觉得踏实,心里热烘烘的。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草木扮演了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与草木为邻,享受其中的舒适和便利,这不仅源于血脉中流淌的人类祖先生活的、记忆,更是今天现代生活的必须。
当一个孩子从田野走来,走过树林,他的脸上会有了一种沉静的光泽,我相信那是草野的馈赠。
萌芽季节来临
草木的萌发绝对是春天带来的*神奇的魔术。在鲁北平原,三月初的树丛和二月底的树丛相比,已经有了一些不易觉察的变化。对于经常深入林地的人来说,这样的变化是不难发现的。脚下的土壤逐渐变得松软,向阳的坡地上野菜开始冒出头来,风吹到脸上也不再尖利了。整个树丛虽然依旧延续着冬季的深灰色调,但是从远处看,树梢处已经可以见到一片朦胧的红色,仿佛温柔有加的眼眸,殷切地关注着这一季的新生。
空旷的林间偶尔传来几声山雀的鸣叫。河流解冻,天也渐渐暖了,它不必再瑟缩着窝在枝头聆听北风的教训。在春天小声的呼唤里,它是那个从一场大梦中逐渐醒来的歌手,它听懂了春天的言语。于是,伸了一个懒腰,转动一下灵活的颈项,然后它挺起自己的胸脯,像一个乐队领唱那样轻声吐口。在成群的候鸟尚未抵达的时刻,在无数新叶还孕育在襁褓中的时刻,它率先开始了自己的吟唱。音符顽皮地在枝丫间弹跳着,轻快、悦耳、通透,带着美妙的尾音。这样的歌声对于那些从冬日003苦苦坚守到现在的生灵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林地附近的河流旁边,我看见一对青年夫妇从车上下来,妻子牵着一个几岁的孩子,丈夫的手里提着一只鱼缸。他们在河边找了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将缸中的几尾小鱼倾倒进了水中。他们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放生仪式。小男孩看起来也就是两三岁,还不会对着一汪碧水表达兴奋之情,对自由,对恩情的领悟需要等到他再长大一些。但在一个早春的日子里,他曾跟随父母来到河边,做一件于人于己都愉悦的事情,相信这件事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像,如同一个梦,在将来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逐渐清晰。
我在树林间漫步,心情舒畅。说到“梦”,我的脑海里不禁盘旋起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句子:
要造就一片草原
只需要一株苜蓿,
一只蜂一株苜蓿,一只蜂
再加上白日梦
要是蜜蜂少
光靠梦也行
文字与想象力足以创造一首诗,正如苜蓿、蜂与梦可以创造一片草原一样。狄金森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她化繁为简,内心的领地却开始无限延展。如同一只山雀,在属于自己的林间为人们唱出优美的曲子,她写爱的萌动,爱的燃烧,爱的丧失,她写自然,写家园,她爱生活和生命,她也写死亡和失去。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1800 多首诗,公开发表的却只有七首。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大礼物。在狄金森的笔下,大004自然真切,细微,深沉。尤其这一首《草原》,每当想起它,灰蒙蒙的天空就仿佛出现了彩虹,让人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
月初的几天温度比较高,温度*高的一天,达到摄氏二十几度。这样的温暖持续了一周左右。在林地边缘,在向阳的坡地上,一种野菜悄悄冒出绿色的茎叶。它的叶子青绿色,呈现披针型,在顶端攒聚起小米粒般的骨朵,开白色小花。细微的白色小花,成为照耀林地*初的星星。我曾经连续几年观察过它,发现在早春的植物中,它属于较早开花的类型;到四月份,抽出薹子,种子迅速老去,因此初步判断这是一种蒿类植物。这种野菜的样子类似砂引草,但不像砂引草那般有香气。关于它的名字,我曾经专门请教过附近的农夫,但他们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在他们眼里,这种野菜不能吃,也不祸害庄稼,算是比较低调的一类。至于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有一个农夫说“不认识”,有一个说叫“苦菜子”。再追问他,这种“苦菜”和开黄色小花的苦菜有什么区别时,他就说不上来了。在河流附近的聊天,不能因为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而打断,所以后来我们就转换了话题。
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依然叫不出许多植物的名字,但并不妨碍我们和它们随遇而安地共同生活了很多年。
林地之外,所见*多的就是荷锄的农夫。平畴沃野,麦苗逐渐返青,农夫们忙着浇地,忙着给麦苗松土。他们负责照顾整块田地,而肩膀上的锄头只给某一棵庄稼松土。它照顾的是它近旁的一棵庄稼或者一棵苗木。清晨,一个农夫扛着锄头走向田野,锄头与他同在,起到辅佐和监察的作用;庄稼只需要茁壮成长就可以。一把锋利的锄头,既温柔又严厉,这是金属的两副面孔,与贫瘠、怠惰的双重黑暗相对。通过锄头,人的力量传递给了大地。一种存在是为了自我更新而释放自己。
不要以为进了三月一切就万事大吉,从惊蛰到春分的这段时间内,寒潮经常来袭,就是俗称的“倒春寒”。暖气停了,寒冷的风吹进已经张005开的毛孔,人会觉得特别冷。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春天的脚步犹豫徘徊,处于一种半停滞状态。
我在3月17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连翘丛的观察片段:从远处看,连翘丛的的黄绿色多半是枝条的颜色,而花芽呈现的是嫩绿色。三个两个一簇,多半是谦逊地低垂着头,朝向土地。*外面一层深褐色,新生的嫩绿,于是每一个叶芽上粗看就像鸟的眼睛,细长的丹凤目。张开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阴晴风雨。*顶端的芽朝向蓝天,格外锋利,似乎是从一开始就奠定基础,明确了它和其他同类使命的不同,它们,负责整根枝条向着高处远处进发,使命重大。这些芽*终长成叶子,那些垂下的*终鼓成花苞,大自然的秘密藏在眼皮底下,期待着细心的读者去揭开。
是的,我坚信细心的读者会揭开许多自然的奥秘。在我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榆叶梅的花骨朵一直呈现由青转红的颜色,这半个月它们就这样一直坚守不动;海棠树上,*高的花枝依然裹在叶芽里,一切只等月底的太阳再泼辣辣地晒几天,世界才会翻出新的图景。
刘丽丽,山东人,黄河滩植物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现为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散文》《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散文百家》《青年作家》《岁月》《文苑?经典美文》《鹿鸣》等刊,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华活页文选》《特别关注》《情感读本》和中学语文阅读题,其中《世界还很年轻》入选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初中中考语文试题。
我的非洲部落 内容简介 酋长也分三个?巴苏陀妇女用鞋油来护肤?曼迪人将祖先埋在自家客厅里?阿法尔新娘不生两个孩子就不准出门?俾格米矮人身高只有140厘米……摄影...
巴金选集3.秋 本书特色 《巴金选集(3秋)》作者巴金是一个将热情、追求和艺术精神融为一体的作家,他像勇士丹柯一样,燃烧自己的心来照亮别人,穿越了二十世纪的历史...
东方集 本书特色 大文豪雨果的经典诗歌作品 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雨果与朱丽叶唯美爱情的动情咏唱东方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双岛赞、铜柱颂、初恋曲、致...
我和你:北京奥运17天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激情与梦想:17个日日夜夜》以日志的形式生动记录了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每一天的概况、精彩赛事和热点人物等,...
木犁书系/风雨文丛:人海沉思录 本书特色 自序衷心地感谢袁良骏先生在他所主编的“学术随笔自选丛书”中间,收录了我的这一卷作品;也衷心地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Electron实战:入门、进阶与性能优化》内容简介: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讲解Electron的书,除Electron相关知识外,还介绍了大量的Ja
人生最美是心安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全新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其创作生涯中水准极高的三十余篇散文作品。其中包含《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寒山诗集版本研究 本书特色 寒山子、丰干、拾得,都是唐贞观年间中台州的僧侣,世人也经常传播他们的逸事。诗集是台州刺史闾丘允(胤)令寺僧道翘搜辑的。其中寒山子的诗...
只缘胸次有江湖-王充闾谈散文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全国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以文化散文写作著名,当年与余秋雨并称“南余北王”,创作之余也写了许多散文评论。本书是他...
音乐的故事 本书特色 罗曼·罗兰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他说,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有人说他的写作中有瑕疵,但...
苦岁集-雨果文集-第十六卷 诗歌卷 本书特色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遗作集诗人近20年流放生活写照 私密生活和大时代的激荡交织。苦岁集-雨果文集-第十六卷 诗歌卷...
黑帮秘史 本书特色 一直以来,暴力是美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黑社会就是暴力的代名词,多年以来,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斗来斗去,禁酒令炮制了一个犯罪的帝国,那就是黑帮;...
别来无恙 本书特色 本书以香港电影过去20年的发展轨迹为脉络,选择其中*代表 性的佳片作为讨论对象,试图通过光影编织出一段香港电影的美好时光, 它们代表了香港电...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内容简介:黑塞的童话并非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并不全然以人或动物作为主角年迈的高山、固执的藤椅、骄傲的少
中国文化入门读本: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明代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的选注本,共选注20篇。《徐霞客游记》原著卷帙浩荡,本书选取的篇目以徐霞客早期的名山游...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92:韩侍桁 章克标 杨邨人卷 本书特色 三人在上世纪3年代文坛颇有影响,本卷收入的篇目有韩侍桁的《评价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章克标的《...
向暖而生 本书特色 《向暖而生》是江南才女之一陆苏的作品集,她的文笔安逸静美,给人一种心静踏实的感觉,因此受到众多女性的喜爱。陆苏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在城里工作,...
草原上的情人节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中国当代国史文学读本系列(6)·社会写真系列(36):草原上的情人节》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六...
《宋词三百首》中收集词,词之于宋,便如诗之于唐,正处在“阴阴夏木啭黄鹂”的全盛时期。一部《全宋词》,收有1364名词人用千馀种调式写成的近二万首词作。宋词选本,...
外星文明悄然降临世界崩塌在即,人类必须回应最后的希望是一群中国高中生他们用一场高考来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