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II》同名图书,共分三辑。全书共收录62位朗读者的珍贵访谈,71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董卿专为本书读者录制“为你朗读”。书中“走进朗读亭”版块定格真挚心声,“导演手记”分享幕后故事。全书嵌入AR技术,149张照片链接1400分钟视频。
本书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II》同名图书,共分三辑。全书共收录62位朗读者的珍贵访谈,71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董卿专为本书读者录制“为你朗读”。书中“走进朗读亭”版块定格真挚心声,“导演手记”分享幕后故事。全书嵌入AR技术,149张照片链接1400分钟视频。
序言一
铁凝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
这段时间,身边许多朋友都在谈论《朗读者》。他们中有些是文学界的同行,但大多数从事的工作与文学并无直接关联。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甚至罕有交集的身份,然而当谈论《朗读者》、谈论节目里那些经典篇章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流露着相同的情感,那就是温柔与感动。我愿意相信,在这一刻,我与他们共享着同一个幸福的身份,那就是文学的阅读者、人类心灵的倾听者。
我同时注意到,由《朗读者》而起的诵读文学经典的热潮,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媒体传播和好友热议的层面,它已经渗入了广大的人群,成为生活场景:许多城市都设置了“朗读亭”,每一个经过的人都可以走入其中,朗读自己喜爱的篇章并进行录制,他们的声音和形象将有可能出现在《朗读者》节目的正片之中。许多城市的“朗读亭”外都排起了长队,听说有读者为了录制三分钟的视频,在亭外耐心等待了足足九个小时。
《朗读者》已经成了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它向我们证明,诚挚、深沉、优美、健康的内容,在今天依然能够获得普遍的关注,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常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浮躁的时代,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平庸而匮乏。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只能部分地认同。当下的生活固然匆忙,很多时候,我们也的确面临着浮躁的问题;但即使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同自己内心相处的时间相对有限,人们依然会本能地渴望着纯粹、辽阔、有质量的精神生活。近年来,以《朗读者》为代表的一批文学文化类节目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引导人们放慢生命节奏,倾听内心的声音,顺应和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朗读者》中出现的文本,很多是经过漫长时间检验的名篇佳作;即使是出于今人之手的篇章,此前也多已在读者间广为流传。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当得起“经典”二字。何为经典?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我想*直接的一条,就是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柔软*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朗读者》里的许多篇章,都是我早年间的挚爱;那些熟悉的文字,关乎爱与恨、喜与悲、生与死、豪情与希望,曾经深刻地启示了、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今天的年轻读者依然会为之鼓舞、感动;其中有许多句子,我至今能够脱口背诵,它们在新一代读者心中同样激起了深沉的回响。好的文学就是这样,它能够跨越年龄和代际的鸿沟,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的代代传承之中,把种种高贵和美好的品质传递给无尽的后来人。
朗读,就是朗声诵读,是倾听自己的声音,也是倾听他人的声音。通过口的诵读与耳的倾听,汉语和它内在的气质、精神,以焕然一新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心灵。古老而常新的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独特韵律,这韵律不仅是美的,而且包含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我们共同的情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朗读者》使阅读成了认同的过程,一个人在朗读中寻求更为广大的联系——通过这美好的母语,我们不仅彼此看见,我们还得以彼此听见,我们得以完成彼此身份的响亮确证,由此结成血脉相连、情感相通的共同体。
现在,《朗读者》里的故事和诵读篇目已被整理成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将有更多的读者阅读和朗读这些作品,从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感受文学的力量。同时,这一切也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写作者的提醒:一个人内心的声音在广大的人群中持久回响,这是世上*美好的事,这更是一份严肃庄重的责任。我们会更深刻地记住这份提醒,认真地写下去,把心交给读者,把更多的好作品献给我们的人民。
序言二
叶嘉莹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二○一七年的时候,董卿女士邀请我参与《朗读者》节目的录制。我是一九二四年生人,年纪很大了,本来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和活动,但听到约我去吟诵,我就去了。在我的心目之中,吟诵是诗歌生命里边*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作诗大都是伴随着吟诵写出来的。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从小都有这种吟诵的习惯。中国古典诗歌之美*需要以吟诵来传达,吟诵的时候,声调、音节的美感都会跑到你的头脑里、心灵里。吟诵久了,你不用专门学平仄、押韵,自然就学会合辙押韵了。我亲自体会到了古诗之美、吟诵之美,而现在的青年人,他们找不到一扇进去的门。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走进去。
在我看来,《朗读者》也在扮演一个开门人的角色,它借由朗读的魅力来推广阅读,将*有生命力的文字普及于社会,将普通的读者都接引到*美好、动人的文学里面来。我认为这是《朗读者》*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朗声读诵,往往是接近一篇文学作品*快、*直接、*深入的方式。
文学的力量是惊人的。《朗读者》之所以令我们感动,就是因为它将我们的人生与文学紧密牵连在了一起,它为所有世间的苦痛与无奈、热望与激情,都找到了*贴近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与文学家的灵魂遥相呼应,碰撞出兴发感动之力。我的一生有诸多不幸,遭遇了许多打击,文学始终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力量,是给我带来慰藉的源泉。我有了诗词,有了文学,便有了一切。其实,对每一个有感觉、有感情的人来说,都会是如此。
《朗读者》**季图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听闻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我感到很高兴。这说明现在人们还是愿意阅读,愿意与文学亲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的历史颇为悠久,他们出版的图书囊括古今中外,给中国几代读者带来莫大影响。《朗读者》的出版,意味着他们又多了一种可以长久流传、影响深远的好书。今年,他们推出新一季的《朗读者》图书,我希望明年、后年,都能有新一季的图书继续出版,希望他们将推广阅读这件重要的事情长远地做下去。
后记:
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慎海雄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
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守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狠抓精品创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来推出了一大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节目。《朗读者》就是其中的代表。
自2017年**季播出后,《朗读者》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今年播出的第二季,立意更巧妙新颖,视野更开阔宏大,内容更扎实丰富,形式更生动亲民,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季节目编撰的《朗读者》图书,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竞相捧读的畅销书,很多青少年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到这些嘉宾的人生故事,开启经典阅读的旅程。《朗读者》的成功启示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坚守、善于创新,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就能够用诚意和创意打动人心,就能够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就能够跨越“高原”攀上“高峰”。
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打造更多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作品,让节目更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更能够体现出思想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我们将加大传统文艺节目创新,强化优秀人才培训、选拔力度,提高内容制作能力,让优势更优、强者更强。我们将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海阔天空去想,脚踏实地去干,用*新的科技和创意吸引年轻受众,营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人人自豪的氛围。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朗读者》同名图书的精选版,已经签出了六个国家八个语种的外文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一个范例。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我们将深化合作传播,注重“借嘴说话”,用好外国主流媒体平台,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读懂中国,将更多中华文化精品节目推向世界,在交流交融中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持久魅力,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锐意改革创新,壮大主流舆论,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改进创新,不断打磨提升,把《朗读者》等优秀文化品牌做得更响亮。我们将集中力量、心无旁骛地打造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担当引领示范作用,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更大贡献。
札记·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种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的信念和本心才是*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
初心在*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到*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自己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近的那颗心。
《朗读者》的初心也很朴素:用*真挚的情感、*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2018,朗读依旧,初心不改。
自2017年第一季播出后,《朗读者》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今年播出的第二季,立意更巧妙新颖,视野更开阔宏大,内容更扎实丰富,形式更生动亲民,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基于第一季节目编撰的《朗读者》图书,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竞相捧读的畅销书,很多青少年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到这些嘉宾的人生故事,开启经典阅读的旅程。《朗读者》的成功启示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勇于坚守、善于创新,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就能够用诚意和创意打动人心,就能够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就能够跨越“高原”攀上“高峰”。
——慎海雄(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
文学是一面镜子,优秀的文学会映照出我们的文化和信仰。我想对《朗读者》说一声感谢,你们创作了一档如此尊重书籍、尊重文学、尊重思想的节目,这是意义重大的事。它非常吸引我,我希望有机会到现场去观看。
——丹·布朗(美国作家)
我觉得《朗读者》非常像《诗经》里的《国风》。大地上有许多生命,大地上有许多风,风在那里自由地流动。风是这个大地上所有生灵发出来的声音,有人把它们合起来,就是《国风》。《朗读者》把朗读还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这是我*喜欢看到的。让我们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好好读书,读到*后,我们是人见人爱的老头,人见人爱的老太太。
——毕飞宇(作家)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面,《朗读者》不但幸存下来,而且茁壮地成长,是一个幸事。这证明在我们的内心,其实还是有这样一种微光,希望能够跟文学在一起,跟阅读在一起。当每一个朗读者的人生带入到《朗读者》中的时候,它就开始变得丰盈起来了。它不再是一个形式,它是一个态度,有自己的人文关怀,记录了当下。
——陆川(导演)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因主持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而广受关注。 2017年,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该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同年8月,董卿主编同名图书《朗读者》出版,迄今销量已超170万册。2018年,《朗读者》第二季播出,节目在豆瓣上超过第一季获得9.2分的高分,引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累计刊文30余次。
宋词三百首 本书特色 ☆品种全:本丛书将经史子集及其他学科中读者*热衷的品种全部收齐,让读者以*少的时间读*多的好书。☆设计新:本丛书的特点是编写结构新,排版形...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随着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风潮、“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出,以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老人与海(精装) 本书特色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瑞典文学院院士 霍尔斯陶穆★...
刘征卷-当代中华诗词名家精品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刘征先生本人亲自精选的诗词一百首。作为一个在新体诗、寓言诗和杂文、散文创作等方面皆卓然成家的优秀诗人,刘征先生...
岭南花木镜 本书特色 《岭南花木镜》是一本书写岭南花草树木,尤其是广州花草景致的散文集。文中很自然地融入了作者细腻敏感的人生情思和多年文学草木知识的气韵,故而自...
出门看山水-居游在海岛与陆地之间 本书特色 五零后的旅行也精彩,大情怀看山水看人生1、不同于七零后和八零后旅行的花枝招展,五零后的出门看山水,更带有沉淀人生经历...
《基于案例的Android程序设计教程(微课版)》内容简介:本书以案例为导向,系统地讲解了Android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全
《温故(十九)》内容简介:《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
春琴抄 本书特色 《春琴抄》是一篇难以言喻、唯有叹息的名作。——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描写传统道德、观念、理性乃至于生命自然规律对于情欲的压...
将进酒梦如烟 目录 “将进酒”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喝酒——喝也不行,不喝也不行谈微醺之意喝酒我的喝酒干一杯,再干一杯我与酒饮酒记谈酒戒酒饮酒烟酒酒信仰酒故酒喝醉...
文史消闲录 内容简介 本书收百余篇文章,分四辑:**辑为“人物掠影”、第二辑为“人物微观”、第三辑为“往事拾遗”、第四辑为“消闲杂缀”。文史消闲录 目录 自 序...
本书以有唐一代的近体诗为论述对象,并且探源溯流,将各体的发展都追溯到唐前时代,对唐诗体制的渊源流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全
2006散文 本书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了解到2006年度散文创作的总体概貌,而...
《脑洞师》内容简介:《脑洞师》是昭阳2016年最新作品,丁丁张监制,刘同作序推荐。我们经常能见到那些每天在网络上做键盘侠,对任
孟浩然全集 本书特色 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其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
父爱无疆-e时代的家书 本书特色 让独行的孩子吸纳家庭力量,让想家的孩子享受家庭温馨,让稚嫩的孩子拨开障眼云雾,让好学的孩子张开思想翅膀,这就是作者坚持写信的初...
《远行译丛:赫拉克勒斯之柱》内容简介:地中海之旅向来被视为寻找智慧的旅程。保罗·索鲁此次开启了他的“大旅行”现代篇,从直布
2014年-读诗-手艺的黄昏-第二卷 本书特色 《读诗.手艺的黄昏》是一本诗歌读物,以展示国内成熟诗人*新作品为主,分章设置如下。“银河系”推出诗人*新力作,“...
五口通商城市游记 本书特色 此书并非仅仅是一部传教记事。本人游历新近开放的中国城市之主要目的乃是勘察地形,为英国教会其他教士们铺平道路。为此,本人收集统计资料,...
《从德国模式到美国模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组织变革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聚焦大学变革,通过对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制度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