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巴金的爱、在巴金的客厅里 —— 万籁鸣为巴金剪影纪实、巴金与一个花匠的故事、人走茶不凉 —— 巴金和靳以的故事等。
本书分上下两辑,写巴金关爱青少年成长以及巴金与其亲人关系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热情、重情义的巴金。
上辑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
认识巴金先生已四十多年,真正和他熟识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而拿笔写写他的事情,则是从80年代开始。
记得**次见到巴金,是在1954年的秋天。那时,我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当编辑。由于复旦大学老师章靳以的关系,我先在靳以师家中认识了巴金夫人萧珊——那时都叫她本名陈蕴珍;再和她约定了到霞飞坊(今淮海路淮海坊)他们的寓所去看望巴金,向他约稿。
那是一幢新式里弄房子,共有三层楼,从20世纪30年代起,巴金就和朋友索非一家合住在这里,巴金挚爱的三哥李尧林也曾在此度过他生命的*后六年。
我**次去看望巴金,他和萧珊正在二楼前房,围坐在大圆桌边,逗着儿子小棠说笑。
萧珊见到我,拉住小棠的手要给我看:“让彭姐姐看看,棠棠是断掌。”
有着一对明亮大眼的棠棠却倔强地抽回他的小手,攥紧拳头要打妈妈。这时,巴金立马站了起来,笑着去阻拦,连连用四川话说:“好,好,爸爸来扯劝,爸爸来扯劝。”他是那么和蔼,那么慈祥。萧珊在一旁只顾幸福地笑着,这情景一直刻印在我的脑际。多么和谐幸福的家庭啊!
后来,我还到霞飞坊去过一两次,但印象都不深了,只记得有一次他们刚吃过大闸蟹,餐桌上还残留着红色的蟹壳。我在四川住过八年,知道四川人是不大吃螃蟹的,而萧珊是来自水产丰盛的宁波,对蟹的兴趣浓厚。看来,在生活习惯上,巴金或许已受了萧珊很大的影响。
转年,我再去约稿时,他们已搬到现在这幢带花园的小楼了。这里离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比较近,一有机会,我就带着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李小林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和她有了很好的友谊。我向巴金约稿,常常请她“催催爸爸”。
1957年,巴金、靳以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托,联手在上海创办了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把我调到编辑部。从这时起,我与巴金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
巴金平日不来编辑部,刊物的日常工作由靳以处理,但有些重要文章和信件都要请巴金过目或处理。我经常为一些急事骑自行车往返于编辑部和巴金家里,听取巴金意见,带回他的手书……
《收获》只编辑出版了三年,因靳以师病逝和当时纸张困难等原因,而于1960年4月停刊。我调到《上海文学》编辑部,与萧珊同在一个办公室。她是在那里当义务编辑,我和她接触的时间多了而与巴金接触的机会减少了。后来,我和萧珊先后分别到农村和工厂参加“四清”,也很少见面。
1966年底,我从农村“四清”工作队调回作协参加运动。这时,巴金已被打成“黑老K”进了机关“牛棚”。不过此时,我又有接触巴金的机会,而且有一段时间,天天见面,一起劳动。
在1966年开始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中,人的本性都暴露无遗。人对人几十年的认识,都不如这几年中认识得深刻。
这一时期,巴金被隔离,被送往复旦大学住校接受批判,被赶到干校劳动……他处处都显得那么胸怀坦荡,善良高尚。当复旦大学一位学生见他从食堂买饭出来,紧紧跟在他身边,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如何敬重他,巴金却温和地安慰对方说:“自己是应该接受帮助的。”他生怕学生因同情他而会受到批判。
当巴金被隔离在作协机关“交代罪行”时,他对别人揭发的不实之词,绝不违心地承认一句;也绝不为了想“过关”而讨好任何人。他一有空暇,就拿一本意大利文的“老三篇”,坐在作协三楼楼道边一只破条桌前背诵,只有小红书才允许看的。
巴金在“五七干校”劳动的那些时日,无论是给食堂送菜,还是为蔬菜田调和培养土,他都全力投入,认认真真。
就是在他还戴着“反革命”的帽子,“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日子里,他还认真地对我说:“上面的政策有时是受到中间带阻碍的……”他还是很想念“上面”。
在小林即将分配到外地工作前,我曾把家里人全部安排外出,独自一人在家烧了一桌饭菜,请巴金一家人来散散心,可临到吃饭时,小林姐弟带来巴金的口信,说他因“问题”还没有解决,不来了。他是唯恐我受他的牵连。多么善良的人啊!
1977年,刊物编辑部重新组建,恢复工作,巴金的名字也出现在报刊上。不少文学青年或历次运动中遭遇不幸的人频频来信向巴金求助,那一时期,小林、小棠还未调回上海,有些信就由我代为处理。巴金常常让我代他从市场上购买文稿纸寄给求援的文学青年;对于有关朝鲜战场上某些事也认真予以说明……总之,他在百忙中,对每封来信都极重视,他那热情认真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这以后,我经常去巴金家里,听他讲讲过去的生活,讲讲对当前一些事情的看法,更多的是亲眼见到他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差不多每次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诚实和睿智、善良和真诚。我常常在想,巴金具有一颗水晶般的心,那么晶莹、那么透明。巴金的灵魂真美!他那无比高尚的精神,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于是,我按捺不住要把自己所见所感的种种事情写出来,我想用这些事实,从侧面让读者认识巴金,让他的这种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巴金对我非常宽容照顾,应我的请求他讲了他的童年生活,与萧珊的恋情,以便我写出来。
我还向巴金说过很想写写他与冰心的情谊,我觉得他们两位文学巨匠有着相同的人品、文品,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纯洁神圣的情谊应该流传。1995年12月,我久病以后,到上海华东医院看望巴金,他慈祥地对我说:“我很想帮帮你,但我没有力气,说话吃力,帮不了你的忙……”他是那么衰弱,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说话困难,我怎么能请他说这讲那呢。
“我不要你再讲什么了!”我很珍视过去从他那里听到和看到的他与冰心交往的一些细节。
他们之间的情谊,本是巴金的情感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里必须注上一笔。
1997年
彭新琪,1929年生于浙江绍兴,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福利会文化馆文艺组组长,《儿童时代》《收获》《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审。著有专著《动画大师万籁鸣》《包身工的眼泪》《巴金的世界——亲情、友情、爱情》《友情依旧》等,1988年曾获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
红墙记忆(二)——大事件小细节 本书特色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建造,如果没有周恩来的神来构想,拍板定案,是不可想象的开国大典上的受阅飞机竟带有实弹,这在世界航空检阅...
千古人物:李鸿章传 本书特色 《李鸿章传》内容简介:他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兴名臣”,死前却又背负着“卖国”的骂名;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崇夷技,是开明的洋务...
況周颐年谱 本书特色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辛亥革命...
戚少保年谱耆编 内容简介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在东南沿海抗倭十余年,扫平了为虐沿海多年的倭寇,保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了沿海...
林徽因的会客厅 本书特色 30年代的每一个星期六,都会有一个“周六聚会”,地点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而这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就是她,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本书特色 在音乐方面,梅艳芳歌路纵横,形象百变;她有“东方麦当娜”之称,同时大量改编日本歌曲,又翻唱国语老歌,但在挪用...
魅力总理周恩来 本书特色 《魅力总理周恩来》是一部反映周恩来总理不平凡一生的人物传记,尤其是反映他与开国元勋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以及与文化界、科技界和水利界...
罗素自传 第一卷-罗素文集-第13卷 本书特色 《罗素文集·第13卷:罗素自传(第1卷)》记叙了罗素在1872至1914年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的童年时期的生活...
团购:北洋风云人物系列3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韩仲义力求真实,在创作期间曾多次到相关城市查阅资料,访知人情,以史实为依据描写★ 用...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 本书特色 她是温婉从容的一代才女,他是学贯中西的博学鸿儒;他们的才情卓然于世,他们的爱情珠联璧合,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杨绛和钱锺...
我的祖父王襄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天津口述历史丛书之一。本书是一部传记。王襄是我国*早鉴识、收藏及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自1899年始,20余年里他搜集甲骨400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雄与美人 本书特色 一部歌颂世界著名英雄和美人的爱情史诗一部有血有肉的世界战争史一部东西方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历史写真 本书匠心独运,视角独特,...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苏东坡传(29.00)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苏东坡传》是中国现代人物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文学大师林语堂*得意的作...
第一道曙光下的真实 本书特色 本书原是海明威1953年至1954年东非游猎归来后在古巴所写的一部无题手稿,写作过程几经中断,终未能完成。1999年“...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薛福成评传(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对晚清著名思想家和杰出外交家薛福成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采取按传主生平事迹为主线的写实手法,将薛...
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
十五个叛徒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民国名人的*后结局》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系列丛书。本书是其中的《十五...
武则天-经典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情人、母亲、战士和女王:克娄巴特拉的故事 内容简介 阉人含泪的目光投于公主身上,像无声的抱怨。他想,她真白,而她姐姐贝勒奈西的肤色是黄的,她父王的皮肤几乎是棕色...
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 本书特色 我国有关北宋著名诗人和文学家王禹偁事迹、作品及其编年的首部研究著作。它按年代编排了王氏事迹及相关大事,纠正了史籍中许多错误 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