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

巴金先生

作者:彭新琪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9-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41149795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巴金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巴金的爱、在巴金的客厅里 —— 万籁鸣为巴金剪影纪实、巴金与一个花匠的故事、人走茶不凉 —— 巴金和靳以的故事等。

巴金先生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辑,写巴金关爱青少年成长以及巴金与其亲人关系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热情、重情义的巴金。

巴金先生 目录

上辑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003


巴金的爱................008


在巴金的客厅里.............019


——万籁鸣为巴金剪影纪实


巴金与一个花匠的故事..........023


人走茶不凉...............034


——巴金和靳以的故事


友情永恒................037


——巴金与靳以的情谊


巴金谈《雷雨》的发表..........040


向巴金约稿...............044


巴金为我看校样.............048


巴金谈读书...............052


巴金的幽默...............055


家庭和睦很重要.............058


下辑


巴金萧珊之恋..............063


李晓和他的《继续操练》.........087


母女情深................092


——读巴金《家书·后记》


巴金的自省...............099


巴老托我一件事.............110


巴金的九妹...............119


胞弟李采臣...............130


厄境中的巴金..............134


巴金在“五七干校”...........139


又见巴金................146


“义务编辑”萧珊............152


我听巴金谈长寿.............162


永远闪亮的巴金星............167


巴金先生 节选

他有一颗水晶般的心
认识巴金先生已四十多年,真正和他熟识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而拿笔写写他的事情,则是从80年代开始。
记得**次见到巴金,是在1954年的秋天。那时,我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当编辑。由于复旦大学老师章靳以的关系,我先在靳以师家中认识了巴金夫人萧珊——那时都叫她本名陈蕴珍;再和她约定了到霞飞坊(今淮海路淮海坊)他们的寓所去看望巴金,向他约稿。
那是一幢新式里弄房子,共有三层楼,从20世纪30年代起,巴金就和朋友索非一家合住在这里,巴金挚爱的三哥李尧林也曾在此度过他生命的*后六年。
我**次去看望巴金,他和萧珊正在二楼前房,围坐在大圆桌边,逗着儿子小棠说笑。
萧珊见到我,拉住小棠的手要给我看:“让彭姐姐看看,棠棠是断掌。”
有着一对明亮大眼的棠棠却倔强地抽回他的小手,攥紧拳头要打妈妈。这时,巴金立马站了起来,笑着去阻拦,连连用四川话说:“好,好,爸爸来扯劝,爸爸来扯劝。”他是那么和蔼,那么慈祥。萧珊在一旁只顾幸福地笑着,这情景一直刻印在我的脑际。多么和谐幸福的家庭啊!
后来,我还到霞飞坊去过一两次,但印象都不深了,只记得有一次他们刚吃过大闸蟹,餐桌上还残留着红色的蟹壳。我在四川住过八年,知道四川人是不大吃螃蟹的,而萧珊是来自水产丰盛的宁波,对蟹的兴趣浓厚。看来,在生活习惯上,巴金或许已受了萧珊很大的影响。
转年,我再去约稿时,他们已搬到现在这幢带花园的小楼了。这里离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比较近,一有机会,我就带着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李小林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和她有了很好的友谊。我向巴金约稿,常常请她“催催爸爸”。
1957年,巴金、靳以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托,联手在上海创办了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把我调到编辑部。从这时起,我与巴金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
巴金平日不来编辑部,刊物的日常工作由靳以处理,但有些重要文章和信件都要请巴金过目或处理。我经常为一些急事骑自行车往返于编辑部和巴金家里,听取巴金意见,带回他的手书……
《收获》只编辑出版了三年,因靳以师病逝和当时纸张困难等原因,而于1960年4月停刊。我调到《上海文学》编辑部,与萧珊同在一个办公室。她是在那里当义务编辑,我和她接触的时间多了而与巴金接触的机会减少了。后来,我和萧珊先后分别到农村和工厂参加“四清”,也很少见面。
1966年底,我从农村“四清”工作队调回作协参加运动。这时,巴金已被打成“黑老K”进了机关“牛棚”。不过此时,我又有接触巴金的机会,而且有一段时间,天天见面,一起劳动。
在1966年开始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中,人的本性都暴露无遗。人对人几十年的认识,都不如这几年中认识得深刻。
这一时期,巴金被隔离,被送往复旦大学住校接受批判,被赶到干校劳动……他处处都显得那么胸怀坦荡,善良高尚。当复旦大学一位学生见他从食堂买饭出来,紧紧跟在他身边,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如何敬重他,巴金却温和地安慰对方说:“自己是应该接受帮助的。”他生怕学生因同情他而会受到批判。
当巴金被隔离在作协机关“交代罪行”时,他对别人揭发的不实之词,绝不违心地承认一句;也绝不为了想“过关”而讨好任何人。他一有空暇,就拿一本意大利文的“老三篇”,坐在作协三楼楼道边一只破条桌前背诵,只有小红书才允许看的。
巴金在“五七干校”劳动的那些时日,无论是给食堂送菜,还是为蔬菜田调和培养土,他都全力投入,认认真真。
就是在他还戴着“反革命”的帽子,“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日子里,他还认真地对我说:“上面的政策有时是受到中间带阻碍的……”他还是很想念“上面”。
在小林即将分配到外地工作前,我曾把家里人全部安排外出,独自一人在家烧了一桌饭菜,请巴金一家人来散散心,可临到吃饭时,小林姐弟带来巴金的口信,说他因“问题”还没有解决,不来了。他是唯恐我受他的牵连。多么善良的人啊!
1977年,刊物编辑部重新组建,恢复工作,巴金的名字也出现在报刊上。不少文学青年或历次运动中遭遇不幸的人频频来信向巴金求助,那一时期,小林、小棠还未调回上海,有些信就由我代为处理。巴金常常让我代他从市场上购买文稿纸寄给求援的文学青年;对于有关朝鲜战场上某些事也认真予以说明……总之,他在百忙中,对每封来信都极重视,他那热情认真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这以后,我经常去巴金家里,听他讲讲过去的生活,讲讲对当前一些事情的看法,更多的是亲眼见到他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差不多每次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诚实和睿智、善良和真诚。我常常在想,巴金具有一颗水晶般的心,那么晶莹、那么透明。巴金的灵魂真美!他那无比高尚的精神,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于是,我按捺不住要把自己所见所感的种种事情写出来,我想用这些事实,从侧面让读者认识巴金,让他的这种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巴金对我非常宽容照顾,应我的请求他讲了他的童年生活,与萧珊的恋情,以便我写出来。
我还向巴金说过很想写写他与冰心的情谊,我觉得他们两位文学巨匠有着相同的人品、文品,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纯洁神圣的情谊应该流传。1995年12月,我久病以后,到上海华东医院看望巴金,他慈祥地对我说:“我很想帮帮你,但我没有力气,说话吃力,帮不了你的忙……”他是那么衰弱,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说话困难,我怎么能请他说这讲那呢。
“我不要你再讲什么了!”我很珍视过去从他那里听到和看到的他与冰心交往的一些细节。
他们之间的情谊,本是巴金的情感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里必须注上一笔。
1997年

巴金先生 作者简介

彭新琪,1929年生于浙江绍兴,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福利会文化馆文艺组组长,《儿童时代》《收获》《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审。著有专著《动画大师万籁鸣》《包身工的眼泪》《巴金的世界——亲情、友情、爱情》《友情依旧》等,1988年曾获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