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心灵、直击灵魂深处的散文集,共收录散文60篇。其中包括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林语堂、杨绛、余光中、周国平、贾平凹、苏童、刘亮程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
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却都饱含巨大的能量,给予读者在喧嚣现世中从容前行的精神信仰。
1、精选收录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贾平凹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散文60篇。在沈从文、丰子恺、梁实秋、贾平凹、杨绛、钱钟书、林清玄、余光中等大家笔下,他们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都饱含巨大的能量,给予读者在喧嚣现世中从容前行的精神信仰。2、全书包括四个部分,涵盖多个主题——有关生命和成长,有关信仰与心灵,谈论如何摆脱生活的苦闷,谈论令人欣喜的平凡事物,谈论消失的天空和精神明亮的人,字里行间满是文学大师的人生真味,语言优美而质朴,内容精辟并富于哲理。3、人生背着沉重行囊,走过山高水远,一路跋涉,其实都是在寻找心灵的原乡。来路即是归途,希望每个内心孤独焦躁的人都能得到安宁的抚慰。作家们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用散文的笔调写精神境界、生存状态、身边事物,以及对时间、对故乡、对生命中存在的欣喜和遗憾等感悟,能够引导读者暂时逃离繁杂现实,回归恬静生活。
街 文/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做军队上搬运军火的伕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的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做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便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许多人家门对着门,白日里,日头的影子正正地照到街心不动时,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地叹着气,用犬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 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地谈着一切。*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地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 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一个妇人持了一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认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那个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儿,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从街的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街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一到了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作 梧桐树 文/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为拙劣,但态度*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现在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我最喜爱的一句沈从文的情诗,只有十个字,但是深深打动了我——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董卿
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沈从文的《边城》高呢?
——汪曾祺
丰子恺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
——朱自清
从丰子恺那里,我学会了朴素。
——林清玄
人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贾平凹
林非 江苏海门人,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内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代表作品有《鲁迅和中国文化》等。 施晗 湖南祁东人,80后代表作家、出版人。曾任“为你读诗”总编辑,《青年文学家》杂志执行主编。现任文贤阁出版公司总编辑,“大米艺术”创始人兼总编辑,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首批特聘艺术家。代表作品有《书生味道》等。 部分作者——沈从文;梁实秋;丰子恺;林语堂;余光中;林清玄;冰心;杨绛;贾平凹;周国平;毕淑敏;席慕蓉;林徽因;巴金;史铁生;
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 本书特色 《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特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 内容简介 NULL溪山话本:林冠夫小品文集 ...
财富如水 目录 自 序1上卷 水性篇卷头语2**章 财富会流动4第二章 财富会蒸发9第三章 财富会冻结14第四章 财富会“滚雪球”18第五章 财富会“以柔克刚”...
王小波文集:我的精神家园 本书特色王小波的每篇杂文皆是他与社会思潮直接对话的结果,概括起来,大体涉及五个范畴: 一、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中,知...
丰子恺全集:20:二:书信日记卷 本书特色 《丰子恺全集》分为文学卷(6卷)、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12卷)、书信日记卷(2卷)、美术卷(29卷)、附卷(1卷)等...
《因为风的缘故》是洛夫先生的抒情诗代表作选集,从其创作的大量抒情诗作品中精选而出,共收诗作140余首,代表洛夫抒情短诗创作的
阿斯塔菲耶夫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阿斯塔菲耶夫是一位享誉当代俄国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瑰丽多姿。无论是宁静清新的田园情趣,还是泥泞坎...
《弗洛伊德文集·珍藏版(套装全十二册)》内容简介:☆本套书是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主编车文博主持的心理学、哲学、精神
十九世纪的爱情 本书特色 《论爱情》是世界文豪司汤达的著名心理分析专著。作者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爱情这一专题作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考察,提出了独特而系统...
书衣翩翩 本书特色 孙艳和童翠萍编著的《书衣翩》收录36位作者的82篇文章。作者大多是与书为伍、嗜书如狂的爱书人,既有曹辛之、钱君匋、邱陵、张守义、吕敬人等书籍...
瀛台泣血记 内容简介 德龄生于武昌,童年及青少年在荆州、沙市渡过。其父裕庚为清朝三品外交使臣,1895年裕庚出使日本、1899年出使法国,德龄均随其父前往。19...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本书特色 凤凰有着与它的名字相称的开貌,它美丽、悠远、神秘,如同一段故事,虽然人人传诵,却没人能够将它的真相讲述清晰。沈从文带着他心中的凤凰...
其文其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回望周作人》系列之一。本卷收录的是对周作人的著译的评论。里面的文字,有些类似现在的书评,是著作和翻译后得到的反应,可见他的著作在当时...
当今中欧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奥地利的“文学良心”电影《钢琴教师》原著作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超越语言边界的激进实验作品---------------------...
缪钺(1904—1995),字彦威,江苏溧阳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学宗王国维、陈寅恪,以文史兼通享誉学林。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
新文学评论:2014/1:Vol.3 No.1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
《一间自己的房间》内容简介:女性主义文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基于伍尔夫1928年在剑桥大学所做的两
公主 本书特色 《公主》是著名的长篇无韵体叙事诗,由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创作,出版于1847年。本诗讲述了一个女英雄公主艾达的故事,她为...
纳兰词签注 内容简介 提到纳兰词,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他的爱情词。的确,爱情词可以说是纳兰词*具特色,*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
燃烧的镁条 本书特色 《燃烧的镁条》是诗人在病榻上亲手选定的一本集子,收录了他生命*后一段岁月所创作的近两百首短诗。围绕着“生活”、“死亡”、“孤独”、“疼痛”...
散文随笔(上中下) 本书特色 《王蒙文集:散文随笔(套装上中下册)》为王蒙散文随笔集,共三卷。王蒙的散文情感朴素,思路开阔,抒情论事,不拘一格。散文随笔(上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