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家风(第3辑)》集叶圣陶、钱穆、冯友兰、傅斯年、丰子恺、朱自清六位民国大家的有关史料,分为齐家、治学、处世三个主题,将这些史料分类整理成册。文章包含其本人撰写的文章及演讲稿、写给家人的书信和亲友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均有鲜明的主题,从三个方面反映出这些民国著名大师们的淳朴家风和他们对治学的严谨及处世的原则。
他们是这样一些名字: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鲁迅、吕思勉、陈寅恪、陶行知、胡适、陈鹤琴、梁漱溟、叶圣陶、钱穆、冯友兰、傅斯年、丰子恺、朱自清……刘未鸣、詹红旗主编的《大师们的家风(第3辑)》讲述了他们之所以被称作“大师”,不仅仅在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还在他们的品格他们的风骨,在他们齐家、治学、为人处世的风范。辛弃疾说名垂万世者不朽。这些大师们因其安于清贫、淡泊名利、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态度,以及对**对时代对家庭的担当,他们的名字将刻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丰碑,他们的思想将融进中华文化的血脉。
《大师们的家风(第3辑)》:父亲的希望为了把父亲的散文编成集子,又读了一遍他写的《做了父亲》。这篇文章是1930年发表在他编的《妇女杂志》上的。《妇女杂志》的读者不限于妇女,我父亲写这篇文章,是跟有儿女的读者谈谈他做了父亲的心情。我算了算,父亲那时36岁,三个儿女,我12岁,妹妹8岁,弟弟4岁。文章分五节。开头一节,我父亲说:他自信不至于跟有些人那样,把没有儿女看作人生的缺憾,可是真个没有的话,“也许会感到非常寂寞,非常惆怅吧。”——不是一般的寂寞和惆怅,而是“非常”的,可见父亲是“非常”爱我们儿女的。这句话没有明说。爱儿女自然要想到儿女的将来,想到目前对儿女的教育问题。中间三节,我父亲谈的就是这个问题。第二节说,做了父母,即使不是教育专家,也得担起教育儿女的责任来。可是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怎么能把立身处世的道路预先规定好了,教给子女们呢?第三节说到学校,说像个模样的学校实在太少,也不必非把儿女送进理想的学校不可。连小学也进不了的还多得很呢,他们一样要挺直身躯立定脚跟做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儿女的,学校教育又未必有多大的作用,怎么办才好呢?在第四节我父亲说,只有让儿女凭自己的心思和能力去应付一切了。做父母的如果真个想给儿女点儿帮助,只有诱导他们,让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锻炼应付一切的心思和能力。可是怎样诱导呢?又觉得茫然。父亲说的都是真心话,是就30年代的情况说,搬到现在来未必合适。在我的记忆中,从父亲那里,我没有听到过应该怎样立身处世的说教。他跟他的几位朋友一个样,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不存什么奢望,这正是他们办起《中学生》杂志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待《中学生》的读者,他们跟对待儿女一个样,总是鼓励和诱导读者自学——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心思和能力。这样的鼓励和诱导,从父亲那里,我得到的可不少。在我父亲,也许都是试探性的,他不是说了吗:“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父亲的鼓励和诱导在我身上是起了作用的,使我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至于见解的肤浅和幼稚是怪不得父亲的,我喜欢新鲜而又浅尝辄止,从不肯下功夫深入。在那篇文章的*后一节,父亲才说到对我们儿女的希望,“对于儿女也有我的希望。”“一句话而已,希望他们胜似我。”这两句话本来可以并作一段,甚至并作一句,父亲特意分做两段,我读着,好像听到了他当时斩钉截铁的口气。为什么希望儿女胜似自己?我父亲说,他希望社会进步,而社会是一个一个的人构成的。“如果后代无异于前代,那就是站在老地方没有前进,徒然送去了一代的时光,已属不妙。或者更甚一点,竟然‘一代不如一代’,试问人间社会经得起几回这样的七折八扣呢!”话是对有儿女的读者说的,他希望所有做父母的跟他一样,为了社会的进步,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胜过自己。对自己的儿女,我父亲希望在哪些方面胜过自己呢?**是身体。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完全不行:爬上葛岭那样的山就会喘气,提十斤重的东西走一两里路,胳膊就得酸几天,因而希望我们儿女有强壮的身体。第二是心灵。他认为自己的心灵完全不行:人家问一句话,会一时答不上来,事务当前会十分茫然,不知怎样处置或判断,因而希望我们儿女有明澈的心灵。第三是职业,留在后边说。我不喜欢体育,跟父亲一个样,长得比父亲高大,是否比父亲强壮,可难说了。就说登山吧,父亲61岁上的黄山,是人家用轿子抬上去的;我63岁上的黄山,凭自己的两条腿爬上去的。从这个孤证看,我的身体比父亲强壮。可是就作为发动机的心脏说,父亲73岁害了心肌梗死,后来没发过,我却61岁就得了冠心病,心绞痛发过好几回。到底谁胜于谁,恐怕医生也无法回答。加上近几年不断加码的超负荷运转,我恐怕到不了父亲的高龄。至于心灵,既不能用天平称,也不能用尺子量,就更难说了,只觉得对有些问题,我和父亲一样糊涂,甚至比父亲更糊涂。这样看来,身体和心灵,在我身上都打了折扣,只不知这个折扣打得多大了。说到职业,我就更糟了,父亲不希望儿女承继他的职业。他说:“说到职业,现在干的是笔墨的事,要说那干系之大,当然可以戴上文化或教育的高帽子,于是仿佛觉得并非无聊。但是能够像工人农人一样,拿出一件供人家切实应用的东西来吗?没有!自家却使用了人家生产的切实应用的东西,岂非也成了可羞的剥削阶级?文化或教育的高帽子只能掩饰丑脸,聊自解嘲而已,别无意义。这样想时,更菲薄自己,达于极点。”他希望我们子女不要像他那样专干笔墨的事,希望我们子女至少能够站在人前宣告:“凭我们的劳力,产生了切实应用的东西,这里就是!”自己靠别人生产的东西生活,却生产不出一件东西来供别人使用,使我父亲感到非常羞愧。就此成了“剥削阶级”是不会的,我体会父亲所以这样说,正出于他“菲薄自己,达于极点”。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感情,在我父亲的好些篇小说童话和散文中都可以看到。诚然,我父亲是注重作文的,他写过不少指导读者作文的文章,只因为作文跟说话一个样,是做人的必需,是生活和工作的必需。他从未鼓励读者学他的样,专干笔墨的事,也从未鼓励我们儿女学他的样,专干笔墨的事。他希望我们儿女跟工人农人一样从事物质生产,能生产出供人家切实有用的东西来,还跟我说过,如果真的有了感受,写诗写散文写小说都可以,写成了发表也可以,作为日记留着自己看也可以,可不要因为发表了几篇东西,就把写东西作为自己的职业。受了父亲的鼓励和诱导,我非常羡慕工人农人的劳动。所以念完中学之后,我学的是农产制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农产品加工。学农产制造是我自己的选择,父亲当然非常支持,还到学校去看同学们怎样实验怎样实习。他也许梦想真有那么一天,能看到我站在人前作他所盼望的庄严宣告。我当时是认真学习,毕业之后还认真干过。如果是现在,我会一直干下去的,也许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拿出一两件新鲜的东西来供人家使用。可那是抗战时期,在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农产品成了囤积居奇的筹码,哪儿谈得上正经的加工。我碰了几处壁,结果走上了父亲走的路,先是当教员,后来当编辑,编编写写40多年,跟父亲一个样,尽干笔墨的事,从未生产出一件可供别人切实有用的东西来。尽干笔墨的事并非我的本愿,已经干了40多年,现在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何况编辑这一行总得有人干,认真干起来也挺有滋味。只是每次重读父亲在30年代初写的这篇《做了父亲》,我总不免感到羞愧,这种羞愧绝非“无名英雄”“灵魂工程师”这类“高帽子”能掩饰得了的。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和农民。关于“灵魂工程师”,自己也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哪里拿得出一张现成的图纸来呢?(选自叶至善《父亲的希望》)……
大师读心经 本书特色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少、含义*深、传奇*多、影响*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
道德情操论-经典珍藏大字版 本书特色《道德情操论(经典珍藏大字版)(精)》是斯密的伦理学*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
《法义》导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为柏拉图《法义》所作的导读。全书结构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柏拉图的《法义》结构、文风、义理在他整个作品织体中的位置;第二...
《易经》应指成书于殷周之际的《周易》本经,而不应包括战国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但是,在战国时期的文化典籍,如《
任继愈谈孔子·孟子·韩非 本书特色 《任继愈谈孔子·孟子·韩非》是任继愈先生撰写的关于孔子、孟子、韩非三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合集。含《孔...
《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公开结盟,以及这一结盟与其哲学思想中的具体关系——也就是在何种程
思辨与立场 本书特色 风靡全美的思维方法、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的抗鼎之作,带给你对人类思维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对外经济贸易大...
最后的陪伴:如何面对亲人的衰老和死亡 本书特色 《*后的陪伴 : 如何面对亲人的衰老和死亡》面向有年迈老人的家庭,从护理、心理、生活质量、心灵关怀等多方面探讨如...
桑塔亚纳是哲学家,同时是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他的文字蕴藉雅丽,具有诗情和乐感而一时风靡欧美。《理性的生活》(TheLifeofR
弘一法师全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书中包含法师讲述出家因缘的文字;在各地讲经的演讲稿,法师给丰子恺、夏丏尊、印光大师、以及...
素朴为王: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思想体系 本书特色 《老子》这本书,版本很多,笔者采用的是郭店楚简《老子》甲本。该本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章次之间具有严密的关联...
本书是思想家安萨里关于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安萨里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本书发挥般若要旨
昨日书林书系: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本书特色 书稿*初以《妖怪学讲义》为题,刊载于黄摩西主办的《雁来红丛报》。全书共分总论、理学、医学、纯正哲学、心理学、宗教学、...
平等与自由-捍卫激进平等主义-典藏版 本书特色 在社会政策领域没有什么主题比“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来得更为纷繁复杂,也没有什么主题比它更能...
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 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研究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 内容简介 “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它涉及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
宽容 本书特色 《宽容》是全球百年畅销经典,*具影响力的人文思想读本。生命本来是一次光荣的冒险,结果却变成了一场可怕的经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的生...
哲学概论(上下) 内容简介 唐先生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之巨匠,其代表作之一的《哲学概论》,为当代中国学者所撰写的规模*宏大的哲学介绍书。本书内容广泛,在哲学问题上包...
百喻经译注 内容简介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印度大乘法师加斯那抄集小乘《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书里的寓言编纂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学的佛教徒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