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五谷的历史告诉我们。方法新颖,思路清晰,生动有趣。
本书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
王思明
《五谷史话》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为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古代“五谷”,理清古今“五谷”的区别,特作导读一篇,以此倡导人们珍惜粮食,呼吁人们关注当前的粮食、食品安全问题。
本书在篇章结构上,首先是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再是介绍了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分别是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易引起读者思考。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通常是指粮食作物,而在古代,“五谷”指的又是什么呢?“五谷”一词,*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五谷”*早解释的记载是《汉书·食货志》,指出五谷是稻、黍、粟(稷)、麦、菽。汉代以后,人们还有一种解释,指出五谷是麻、黍、粟(稷)、麦、菽。这两种解释的差别在于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古代“五谷”函括稻、黍、粟(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附“五谷表”,见文末)。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又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粟、黍、稻、菽的家乡,中国农业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粟(稷,谷子)原产于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因其适应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而优先得到驯化。粟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随着农业技术改进,到商周时期,粟便逐渐取代了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相当普遍,一直到隋唐时期,其首要地位才被稻所取代。
黍也原产于我国,与粟一样,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驯化栽培,因其生产期短、耐旱,竞争力*强,种植*早,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到商周时期,黍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黍的地位已经下降,“黍稷”的首席地位已被“菽粟”所代替,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有所回升后,便不再是主粮。
麦,包括了大麦、小麦,考古发掘迄今没有发现黄河流域原始时代的麦作遗存,所以,麦类在黄河中下游的种植比粟、黍和水稻晚,很可能是后来引进的。麦在商周时期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快,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麦在北方未显著发展,在南方获得了推广。隋唐时期,麦的地位上升,与粟处于等同地位。中唐以后,荞麦就经常见于记载了。稻麦复种一年两熟的明确记载,首见于唐代。宋元时期,小麦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促使了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的形成。小麦在明代成为仅次于稻的粮食作物。
稻也是我国原产,原始农业时期长江流域以种植稻为主。考古发现,水稻在新石器时代已普遍种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了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并且已经区分了籼、粳。可以说,中国古代长时期内农作物分布南稻北粟的格局,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就已形成。到商周时期,稻开始逐渐传入北方地区。隋唐时期,稻的地位上升,中唐以后,稻逐渐代替了粟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首要地位。宋元时期,水稻品种发展很快,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正式形成。明清时期,水稻有了明显发展,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菽(大豆)原产于中国,现今世界各国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它是由野生大豆通过不断的人工选择,才逐渐驯化为栽培种。商周时期,因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在春秋战国时期,菽地位迅速上升,且已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
麻,一般指大麻,是新石器时代极为重要的纤维作物兼粮食作物。商周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麻的纤维做衣服,仅少量作为粮食。秦汉时期,麻在粮食作物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隋唐时期,麻籽作为油料而不作粮食了。
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内容简介:本书是在马克思的思想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写就的。作者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
《淘宝大曝光(全程视频教学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淘宝运营方法与策略的立体化教程(教学课件与视频教程)。全书共分
三国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
诗经的历史:彩图经典藏本 本书特色 诗经表达了诗经时代汉民族的精神风貌。诗经的温婉、朴质与淳一,是诗经时代的内心留存。而这样的内心却是那样普遍而易感,她搏动十那...
国共全面内战的缘起 本书特色 抗战胜利之初美苏与国共和战关系研究从抗战胜利到国共全面内战,中国政局始于寻求和平,而*终走入战争,是现实政治逻辑发展的结果。由于难...
钦定四库全书——嵩陽石刻集記 内容简介 嵩阳石刻集记》是编乃康熙癸丑叶封官登封知县时作也。登封地在嵩山南,故其所录碑刻,以嵩阳为名。考此书初出之时,顾炎武、潘耒...
《惟创新者胜》内容简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历史窗口期,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高速
《我的中国岁月》内容简介: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
《缅甸,中日大角逐》内容主要包括:序章:丛林的记忆,上篇白骨之路,第一章大溃退,第二章文明人与野蛮人,第三章女兵恨,第四章
《大元史与新清史》内容简介:作者以西藏和藏传佛教为观察点,通过对于当时的藏文历史文献原著的解读,重新审视了蒙元王朝、明王朝
东方的遗产 本书特色 四千年历史,地球上*大洲蕴藏*富的文明,在威尔·杜兰的笔下得以重现。 耕种、工业、运输、贸易、政府、道德、宗教、科学、哲学、文字、艺术等,...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考古学是建立在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基础上的,是一门横跨考古学与艺术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学科。本书是国内**本探索建...
《谢灵运新探与解读(精)》内容简介:谢灵运,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是山水诗派鼻祖,
史学方法导论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虽为残稿,但学术地位及学术影响巨大,何兹全先生评价,此书“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
华贵天城:宋版杭州 本书特色 《华贵天城:宋版杭州》致力于对杭州这样一个宋代历史现场的复活与再现,力图达到有一种亲临感,这个历史现场在宋代具有典型意义,也是当下...
《武器素描技法》内容简介:本书是“爱上动漫”系列中的一本,作者通过大量图例和简洁语言,细致地讲解了动漫作品中各种武器绘制技
晋书地理志汇释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晋书.地理志》原文基础上, 汇集历代及今人对于《晋书.地理志》与两晋地理的研究成果、相关史料、考古资料及简牍、域外研究等, ...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是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百家讲坛》主讲系列历史讲座前半部分24讲的讲稿。讲稿
《文化的世界史》内容简介:· 阿尔弗雷德·韦伯,海德堡精神的引领者,魏玛德国最后一代通才 他是广负盛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
中国文物常识 本书特色 1.文物研究先驱沈从文40年心血之作 2.文物鉴赏、收藏及美学研究的文物常识必读书 3.让文物说话,讲述中华文化、中华智慧、民族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