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成果,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五谷的历史告诉我们。方法新颖,思路清晰,生动有趣。
本书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
王思明
《五谷史话》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为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古代“五谷”,理清古今“五谷”的区别,特作导读一篇,以此倡导人们珍惜粮食,呼吁人们关注当前的粮食、食品安全问题。
本书在篇章结构上,首先是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再是介绍了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粮食作物及其比重的变化。*后分别是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历史、传入与推广等情况。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易引起读者思考。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谷”通常是指粮食作物,而在古代,“五谷”指的又是什么呢?“五谷”一词,*早见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五谷”*早解释的记载是《汉书·食货志》,指出五谷是稻、黍、粟(稷)、麦、菽。汉代以后,人们还有一种解释,指出五谷是麻、黍、粟(稷)、麦、菽。这两种解释的差别在于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古代“五谷”函括稻、黍、粟(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附“五谷表”,见文末)。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又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粟、黍、稻、菽的家乡,中国农业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粟(稷,谷子)原产于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因其适应黄土高原的地理生态环境而优先得到驯化。粟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随着农业技术改进,到商周时期,粟便逐渐取代了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相当普遍,一直到隋唐时期,其首要地位才被稻所取代。
黍也原产于我国,与粟一样,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驯化栽培,因其生产期短、耐旱,竞争力*强,种植*早,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到商周时期,黍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黍的地位已经下降,“黍稷”的首席地位已被“菽粟”所代替,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有所回升后,便不再是主粮。
麦,包括了大麦、小麦,考古发掘迄今没有发现黄河流域原始时代的麦作遗存,所以,麦类在黄河中下游的种植比粟、黍和水稻晚,很可能是后来引进的。麦在商周时期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快,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麦在北方未显著发展,在南方获得了推广。隋唐时期,麦的地位上升,与粟处于等同地位。中唐以后,荞麦就经常见于记载了。稻麦复种一年两熟的明确记载,首见于唐代。宋元时期,小麦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得到了广泛推广,促使了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的形成。小麦在明代成为仅次于稻的粮食作物。
稻也是我国原产,原始农业时期长江流域以种植稻为主。考古发现,水稻在新石器时代已普遍种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了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并且已经区分了籼、粳。可以说,中国古代长时期内农作物分布南稻北粟的格局,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就已形成。到商周时期,稻开始逐渐传入北方地区。隋唐时期,稻的地位上升,中唐以后,稻逐渐代替了粟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首要地位。宋元时期,水稻品种发展很快,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稻麦两熟制在长江流域正式形成。明清时期,水稻有了明显发展,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菽(大豆)原产于中国,现今世界各国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它是由野生大豆通过不断的人工选择,才逐渐驯化为栽培种。商周时期,因播种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地位不高。在春秋战国时期,菽地位迅速上升,且已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
麻,一般指大麻,是新石器时代极为重要的纤维作物兼粮食作物。商周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麻的纤维做衣服,仅少量作为粮食。秦汉时期,麻在粮食作物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隋唐时期,麻籽作为油料而不作粮食了。
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首届主任,终生致力于农史资料汇集和整理,农业古籍和农业历史的研究。他主持汇集和整理、分类辑成的中国农史资料共613册,4000余万字,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农史刊物《农业遗产研究集刊》、《农史研究集刊》,在国内外农史和科技史学界颇具影响。
四书大全校注-(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四书大全》的点校本,除保留朱熹集注文字及宋元明诸儒士的训注外,主要对一些颇为鲜见的人名、地名,古今殊异的词汇以及朱熹...
《别让孩子独自玩耍》内容简介: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童年饱受孤独折磨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人能够走近。
注音故事乐园 史记 内容简介 《注音故事乐园》是为小学生编写的注音故事丛书。它通过逐字加注汉语拼音的方式,旨在帮助小学生实现独立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本套图书具有...
最后的皇族-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逸事 本书特色 武昌城楼的枪声,击碎了天潢贵胄们的白日梦。随着清朝的覆灭,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付诸东流,遗老遗少们将何以安身立命?面对...
蒋廷黻回忆录 本书特色 蒋廷黻(1895—1965),早年留美,归国后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教学,与胡适、傅斯年、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介绍西洋新思...
宛如梦幻:日本战国乱世中的[菊与刀] 内容简介 一五九二年,刚刚统一了战国乱世的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悍然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攻打中国。此...
胡适一生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治人,都饱受争议。本书于学界热衷讨论之胡适之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等论题之外,独辟蹊径,对胡适的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本书特色这部《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忆述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五年间的一段生活、工作经历,是邵燕祥人生之路的一个横截面。这几年,经过了反右、大跃进...
《BBC苏格兰史》内容简介:BBC资深历史纪录片主持人,带你重新在世界中定位苏格兰 本书作者尼尔·奥利弗是BBC资深纪录片主持人,其
《朱子《大学》经解》内容简介:朱子研习、注解、践行与阐扬《大学》长达六十多年。在这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朱子以“大学之道”作为
《章开沅传》内容简介:他足史学家, 曾将国内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 山曾将国外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引进本上:他是教疗家,作为
老漫画中的历史老漫画中的美国史 本书特色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是一套以时政漫画为基本叙事元素,以重大事件为关键节点,依据时序编写而成的...
辛壬春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店出版★ 作者尚秉和是光绪十七年(1891)进士,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多处书院、大学任教,颇有文名。在本书中,他以敏锐的历...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史话 本书特色 对中国女性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进行梳理的一部经典作品。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田家英撰写的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简史, 从...
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为视角探讨史学研究问题,汇辑了作者三十年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五辑,既有总论,也有具体论述。**辑总论从文化角度研...
凯歌悲壮 内容简介 苏联的出现和兴起是凯歌式的,无论对于过去的世界还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它的凯歌总是值得颂扬的;而苏联的没落和解体是悲壮的,其悲壮就在于它败于不该...
《物业行政管理实务》内容简介:本书旨在通过对物业行政部门职能与工作岗位职责、物业行政部门管制度模板和工具表单、物业企业文书
思想文化史卷-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3篇,均出自当今西方著名的汉学家之手,分别为田浩《儒学研究的新方向:对&ld...
全球城市史-修订版 内容简介 与其他有关城市方面的著作不同,哈特金的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以全球发展为视角的著作。对于哈特金来说,城市不仅仅只是“生活的机器”,而它...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本书特色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但茅海建等编著的《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大量档案材料的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