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可否还原?宏大叙事对于过往的呈现也会有疏漏?细致入微的察阅会否揭开不为人所知的许多方面?一个时代、民族、国家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回应过去?是否在正视过去的同时,也将找到审视当下及未来的方向?作者说:“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有色彩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渗入本能的爱国思想,不然不足以应对形形色色“分”的挑战。我们还需要有新的想象和语言来与自己的过去对话。”
★《戊戌谈往录》是一本文集,包含12篇文章,除了*后一篇《逃难》是涉及作者家族经历的,其他均是探讨近代历史的文章
★ 书中收录的文章都是作者近年来为媒体所写的长短文
★书中还原了盛宣怀、李稷勋、袁世凯、康有为等人复杂的一面
★书中有对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里“中央与地方”“集权与自治”这两对关系的张力的呈现,在呈现问题的同时,还指出了对策,当初应当努力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同步提高国民的政治能力
【毛边本】是一种别致的收藏级版本,装订成册的书籍不加裁切,使得书边不齐,毛茸茸的,读者在买回去阅读时,自己需要动手裁切开来的,别有一番雅趣,鲁迅先生就是毛边本的资深爱好者
收在本集的文章,写作跨度较长,有的是十多年之前的旧作,如《厨子于八、德国粮台、瓦赛公案:关于腐败的想象》发表于2006年10月8日的《南方周末》,而《致乱的金苹果一一下落不明的川汉路余款》是上个月才写毕的。在《南方周末》的那篇文章里,我特意讲到中国商人或传统文化中习以为常的回扣。近来经常读到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美文,个别作者往往设定,中国人使用中文,天然具备其他语言使用者不具备的能力和高尚情操。我以为我们必须进入历史细节才能对自己所属文化中的行为特色有所认识,鲁迅绝不过时,不可不读。本书中三篇文章(外加两条附录)有关四川保路运动,值得再说几句。保路运动是武昌军变的先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相关研究却或多或少地受制于后来形成的一套话语系统以及几个抽象概念,一些重要问题(如中央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并主导铁路建设、外资是否可以利用以及商办川路公司的财务,等等)反而被边缘化了。我试图从新的角度评述这场运动的性质,抉发保路宣传背后的地方官绅利益和普通民的损失。我在1978年秋入读复旦大学之前,做过几年街道企业的出纳,祖父又是浙江大学会计,对川路公司的账簿产生兴趣也是合乎情理的吧。
研究保路运动离不开三大册《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汇纂》),在此特向数十年如一日收集、保存这些史料的四川大学历史系戴执礼教授(1916-2013年)致敬。“在海峡两岸同时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四川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伍宗华先生在《汇纂》的序言中给保路运动定性。他写道“令人感触至深的,是《汇纂》辑录无可辩驳的资料,令人信服地说明,保路运动以及为之而献身的志士仁人当时所具有的先进性和革命性,揭示了这一运动在辛亥革命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开创功能,并以铁血铸成的文字颂扬了千百万誓死捍卫路权的群众,在推翻满清政权的伟业中所建树的不朽功勋。可以说,该书无异是献给辛亥革命先驱们的一份极有价值的厚礼!”这篇序言的语调和措辞,可以暂时不论,它写于1991年11月,当时编者已经在数年前将史料全数捐献给来大陆开会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玉法先生,委托该所编辑出版。当时讲求经济效益的中国大陆出版社未能认识《汇纂》的价值,实在是一大憾事。《汇纂》也收有戴执礼先生本人撰写的序言,观点与伍序完全一致。按照那时的标准表述,盛宣怀是“卖国奴”,在宜昌主持建造川汉路的重庆秀山人李稷勋则是盛宣怀的“走狗”果真如此吗?
建造川汉路,确需非凡的勇气。当年投身这一事业的人士中,我*佩服的是盛宣怀手下的邮传部参议李稷勋。今年是戊戌年,两个甲子之前的“成成变法”又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猛进者“破天一声挥大斧”(谭嗣同诗),而李稷勋这位戊戌年的殿试传胪是踏踏实实为国效力的。与李稷勋一度共事的还有詹天佑,后者亲自踏勘设计川汉路宜昌至归州段,并出任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是留美幼童之一,虔诚的基督徒,他怎能料到川汉路内部的贪腐和结局?晚清新政期间废除科举,在新的学制下一些学工程的回国留学生获“工科进士”称号,詹天佑是其中之一。川籍的李稷勋和非川籍的詹天佑都是在1919年不幸去世的,那一年爆发“五四运动”。2019年,我们将以何种方式纪念上述两位杰出人士和百年前学生的爱国之举?《校长之忧一兼听“五四”杂音》一文想回到当年更复杂的现场,一个处于大国博弈和国内矛盾背景下的现场。我对德先生和赛先生深深敬佩,但是又隐隐觉得激进学生暴力行为所反映的习性未必有利于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在中国的发荣。这篇文章还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那时在上海会出现不利于北京中国政府的谣言?我在去年出版的《海潮大声起木锋》一书中一再强调,近代史研究必须关注外部势力的干预。
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的文铮教授为本书须签,在此谨表谢忱。
陆建德,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3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90年获剑桥博士学位。多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10年调该院文学研究所,任所长兼《文学评论》主编。著作包括《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英美文学与思想史论稿》《思想背后的利益——政治文化评论》《高悬的画布——不带理论的旅行》和《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等。近年从事中国近代史和鲁迅研究,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席教授。
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八年抗战中,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
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 内容简介 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打破了主权国家原本封闭的疆界,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成为当代人类的双向文化旋律...
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 本书特色 一个民族的抗争,整个世界的胜利!一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人们总会把目光投向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岂不知在反抗法西斯的战...
摆脱贫困 本书特色本书初版于1992年7月,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121千字。全书...
你一直想不通:X粉Y粉都不理性,要如何因應?假新聞充斥,為什麼要突破同溫層這麼難?敵對陣營的支持者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那些政治立場不同的人,連生活品味都好像特別...
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周年读本-4 内容简介 中央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是中央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出版...
号角-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VII 本书特色 指文号角工作室编著的《号角(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Ⅶ)(精)》为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专业MOOK读物《号角》的第七辑...
从苏联到俄罗斯 本书特色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此后,东欧剧变。苏联社会历史到底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变化?从苏联到俄罗斯,是全世界的热点和难点。苏中...
中华民国外交史 本书特色 张忠绂编选的《中华民国外交史》是关于中华民国初期(1911-1921)外交史研究的专著。一方面,有助于读者了解近代中国人的艰辛...
《心理学与情商》内容简介: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情商的高低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幸福。本书从情商是什么、认识自己、管理情绪、激
《理想国》内容简介:本书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农民的新命 本书特色 赵树凯编著的《农民的新命》以“农民的新命”为主题,论述中国农民在当代政治经济条件下的历史命运演变,并力图探究这种命运遭际的体制机理...
苏共丧失执政能力原因 本书特色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本身长期坚持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残酷的思想文化斗争,执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多次丧失改革的机会,逐...
长征中的李德、张国焘 本书特色 共产国际“钦差大臣”李德奉行经验论和教条主义,不顾中国实际情况和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主张与数倍之敌正面对抗,导致苏区沦陷,中央红...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后又多次说过同样的话,令人印象深刻。24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作者从1980年至2000年的53篇讲话和文章。其中31篇系首次出版。在这20余的占,前10余年作者处于农村工作的领导岗位...
轻松为官 内容简介 历朝历代,做官是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但是,仕途多舛,沉浮难料,权力与金钱,尊贵与卑贱,廉政与枉法,无时不拷问着每一个仕途上的行者。宦海人生似乎...
月读-第1辑 内容简介 自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后,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将建设学习型社...
《云计算那些事儿》内容简介:IAAS部分主要介绍虚拟化: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结合OpenStack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实现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 本书特色 2007年1月6日至7日,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研讨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