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作者:王文川,张小丽,徐冬梅编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9-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1707806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哲学基础与工程基础之上, 系统介绍了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相关概念与定义、模糊水文水资源的理论与模型及相关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与基础、模糊水文水资源的相关概念与定义、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理论与模型、模糊聚类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等。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本书特色

本书在介绍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哲学基础与工程基础之上,系统介绍了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相关概念与定义、模糊水文水资源的理论与模型及相关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与基础、模糊水文水资源的相关概念与意义、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理论与模型。模糊聚类分析的理论与应用、模糊识别模型与应用、可变模糊评价方法与应用、模糊优选模型的概念与应用、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模型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等。本书可供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目录

前言第1章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与基础1.1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科学意义1.2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哲学基础1.3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工程基础第2章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相关概念与定义2.1 概述2.2 模糊性概念的定义2.3 隶属度和隶属函数的定义2.3.1 绝对隶属度、绝对隶属函数定义2.3.2 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定义2.4 对立模糊集定义2.5 相对差异函数定义2.6 相对比例函数定义2.7 可变模糊集合定义第3章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理论与模型3.1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三大哲学定理3.1.1 对立统一定理3.1.2 质量互变定理3.1.3 否定的否定定理3.2.模糊概念在分级条件下*大隶属原则的不适用性3.3 级别(类别)特征值第4章 模糊聚类分析的理论与应用4.1 模糊聚类的概念4.2 模糊聚类的特点与难点4.3 模糊聚类分析的研究现状4.4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4.5 模糊聚类在水文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4.5.1 概述4.5.2 确定预报因子4.5.4 预报识别决策方法4.5.5 水文中长期预报实例4.6 模糊聚类在洪水分类中的应用4.6.1 概述4.6.2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洪水聚类迭代模型4.6.3 实例第5章 模糊识别模型的概念及其应用5.1 模糊识别模型5.2 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径流典型年选择5.2.1 概述5.2.2 设计时段径流频率标准的选定与模比系数的规格化公式5.2.3 选择设计径流典型年的模糊识别方法5.2.4 实例5.3 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汛期规律分析5.3.1 概述5.3.2 汛期模糊集分析5.3.3 汛期多指标模糊集分析5.3.4 汛期理论隶属函数的确定5.3.5 实例5.4 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水库设计汛限水位确定5.4.1 概述5.4.2 实例5.5 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河道健康评价确定5.5.1 概述5.5.2 实例5.6 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水库典型洪水选择5.6.1 概述5.6.2 实例第6章 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6.1 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6.2 模糊可变评价方法的求解步骤6.3 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在水资源系统评价中的应用6.3.1 概述6.3.2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实例6.4 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6.5 模糊可变评价方法在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中的应用6.5.1 概述6.5.2 农业旱灾脆弱性定量评估的可变模糊分析方法6.5.3 实例6.6 水利水电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6.6.1 概述6.6.2 实例6.7 水电站地下厂房岩体稳定性评价6.7.1 概述6.7.2 实例第7章 模糊优选模型的概念及其应用7.1 模糊优选模型7.2 在水库调度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7.2.1 概述7.2.2 水库正常蓄水位的选取7.2.3 水库洪水调度决策7.3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7.4 相似流域选择7.4.1 概述7.4.2 方法介绍7.4.3 实例7.5 在降雨产品选择中的应用7.5.1 概述7.5.2 实例第8章 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模型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8.1 概述8.2 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模型8.3.建模原理及步骤8.4 评价研究8.4.1 评价指标8.4.2 建模评价结果8.5 结论参考文献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作者简介

王文川,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河南鹿邑人,博士、教授、水利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水文模型、水库优化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旱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等。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1项,参与1项),获大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