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谈写作

老舍谈写作

作者:老舍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9-06-01

评分:4.9分

ISBN:9787550032262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老舍谈写作 内容简介

老舍是中国现代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创作出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产出丰富。与此同时,老舍热衷于写作艺术的普及工作,曾有大量现身说法、浅近明了的写作方法类的文章刊行于世,当时集结出版的就有《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老牛破车》《写与读》等。他的这些创作论文毫无大作家的“包袱”,秉持了一贯的风格,幽默诙谐,通俗明白,用大家都看得明白的话,切切实实地告诉写作的初学者们应该怎么动笔写作、怎么观察事物、怎么写一段对话、怎么做生活的积累,等等,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
本书从中精选了几十篇文章,加以精心编排,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老舍的创作思想,同时高效地接受一堂由大师亲自指导的“写作课”。《老舍谈写作》中还插入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其中包括老舍的照片、书法作品、初版书照等,图文并茂,让读者能更好地走进经典、走近大师。

老舍谈写作 本书特色

◎有不少初学写作的人感到苦恼:写不出来!我的看法是:加紧学习,先别苦恼。怎么学习呢?我看哪,*步顶好是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永远不敢动笔,就永远摸不着门儿。不敢下水,还学得会游泳么?——老舍《别怕动笔》
◎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么修改呢?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句好句子,或一个漂亮字,假若那一句那一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好的作用。文章正像一个活东西,全体都匀称调谐就美,孤零仃的只有一处美,可是跟全体不调谐,就不美。——老舍《多改多念》
◎文字平庸是个毛病。为医治这个毛病,读些古典文学著作是大有好处的。可是,也有的人正因为读了些古典作品,而文字反倒更平庸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概是这样:阅读了一些古典诗文,不由地就想借用一些词汇,给自己的笔墨添些色彩。于是,词汇较为丰富了,可是文笔反倒更显着平庸,因为说到什么都有个人云亦云的形容词,大雨必是滂沱的,火光必是熊熊的,溪流必是潺潺的……。这样穿戴着借来的衣帽的文章是很难得出色的。——老舍《古为今用》

老舍谈写作 目录

不怕,不慌
别怕动笔
多改多念
多练基本功
勤有功
先学习语文
写与读
古为今用
如何接受文学遗产
文学修养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言语与风格
形式·内容·文字
人、物、语言
戏剧语言
学生腔
谈用字
我怎样学习语言
我的“话”
写透一件事
突出主题,安排材料
事实的运用
对话浅论
比喻
谈幽默
谈简练
越短越难
谈叙述与描写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的描写
景物的描写
我的创作经验
A、B与C
谈谈文艺创作的提高问题
怎样写小说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我怎样写短篇小说
记写《残雾》
散文并不“散”
怎样学诗
通俗文艺的技巧
青年与文艺

老舍谈写作 节选

《老舍谈写作》:
文章通体都顺当了,我们须再加工,起码教重要的句子有力量,带感情。由心里说出的真情实话必定有力量。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来自从字典辞源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在我们和人争辩的时候,我们不是也说普通话么?可是往往很带感情。写文章也能够这样。我们要相信自己,确是能用大白话说得一针见血,我们就敢放胆地下笔了。我们写稿子要有斗争地主、奸商,或贪污分子那样的勇气,一句话把对方说得低下头去。我们会说这样的话吗?会!好,为什么不把这样的话放在文章里呢?心里的真话——有思想有感情的话——是文艺作品的话。
为多修改就须多念自己的文章。这里所说的“念”是朗读的意思。文字写在了纸上,我们不容易知道它们的声音好不好,音节好不好,用字现成不现成。非出着声儿念不可。嘴里念,耳朵听,我们会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来:有的句子太长了,应当改短;有的句子念着绕嘴,必是音节或字眼安排得不对劲,要设法调换修正;有的句子意思好,可是念起来不嘹亮,不干脆,听着不起劲,这必是句子的结构还欠妥当,或某几个字不大现成,应当再加工。一个好句子念起来嘴舒服,耳朵舒服,心里也舒服,我们拉胡琴必须先定定弦。我们朗读文章,正好像拉拉胡琴,试试弦,声音不对就马上调整。
念给自己听是个好办法,可还不如念给别人听。别人的耳朵有时候比咱自己的更可靠。特别是诗和话剧,一个字用的不好不对,听者马上就会感到别扭。我们必须要求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先能教别人听得明白,然后更进一步教别人听了挺过瘾。可千万别把自己的文章藏在口袋里,不敢念给朋友们听;也别怕朋友们听了提意见。说到归齐,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听的呵!
我们还要多念别人的作品,这里的“念”是阅读的意思。光自己写,而不多念别人的作品,不容易进步。顶好是写和读并进;自己常常练习写作,也不断地阅读好作品。自己老不写,就不能充分得到阅读作品的好处;光自己写而不阅读作品,就不能吸收经验,丰富自己。作品是写作经验*具体的表现。我们从一篇作品里,可以看出作家怎样运用文字语言,怎样描写风景,刻画人物,怎样布置全局,怎样安排各处的情节。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细心体会的。这样学习了一篇作品,我们就会明白:原来一篇好作品是一个艺术品,处处都是事前布置好了的,所以那么有层次,有发展,有起有落,有头有尾,不是随便一写,顾前不顾后,或这儿太多,那儿太少,一疙瘩一块的。
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怎么写的*经济,*有效果。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摹仿别人。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这一点很要紧。比如说,念了别人的作品,我们看明白人家能用三言五语刻画出一个人物,好,我们便应当学这个方法,也设法去用三言五语描画出个人物,可不是人家的人物姓王,咱们自己的人物也得姓王,人家的人物爱唱戏,咱们的也得爱唱戏。我们要从别人的作品中学来写作的方法,而后运用这方法去自己创作,若是照着葫芦画瓢,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不对了。
……
写作虽勤,而往往把读书时间挤掉。这是很大的损失。久而久之,心中只剩下自己*熟识的那么一小撮语汇,像受了旱灾的庄稼那么枯窘可怜。
在这种时候,我若是拿起一本伟大的古典作品读一读,就好似大旱之遇甘霖,胸中开扩了许多。即使我记不住那些文章中的词藻,我也会得到一些启发,要求自己要露出些才华,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幽琴独奏,别老翻过来调过去耍弄那一小撮儿语汇。
这么一来,说也奇怪,那些忘掉的字眼儿就又回来一些,叫笔下富裕了一些。特别是在心里干枯得像烧干了的锅的时候,字找不到,句子造不成,我就拿起古诗来朗读一番。这往往有奇效。

老舍谈写作 相关资料

老舍谈写作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小说家、剧作家。曾先后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