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有个作家,头脑一热买了耕耘机,家里的小院子只好沦为菜地,不情不愿地接受被翻耕的命运——哒哒哒哒哒哒哒……
人没法比昨天更年轻,却能想着法儿让每一天变得更新。
遥远的地平线。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辽阔的麦田。干草的气息。牛仔工装裤。哒哒哒哒的耕耘机。淡淡的汽油味儿。北海道。
我这样想着,轻轻地握住了它的扶手。
我有一个小小的菜园。东西约十三米,南北约三米。就在我家的餐厅窗外。
东京作家初学种菜欢脱札记,活泼向《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蔬菜瓜果皆有人设!
退休教授变段子手!
高冷夫人毒舌补刀!
一直跑题扯东扯西!
我有一座小小的农场。
虽然小,但使用耕耘机耕作,不可说不正规。
若问小农场位于何处,其实它就在敝舍的餐厅窗外。
餐厅不过是个摆着一桌四椅的小房间。每日晨昏,开饭时在餐椅上落座,农场就在眼前一览无遗了。
*近两个月,茄子是农场的主角。我种了四棵茄子,每当吃饭的时候都能看到它们。
几年前,常常边吃饭边看电视。自从开始经营农场,我就跟电视节目绝了缘。人生如果只靠看电视来打发,何其短也,不如欣赏蔬果作物。今年夏天,我看茄子。茄子不同于电视节目,它们干净、俊雅、可爱至极,知性十足而秀外慧中,一直在努力长大,让人百看不厌。那充满朝气竭力生长的姿态,值得每个人学习。茄子给人希望,它们的世界意境深远。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变得奇怪起来。我将这台折成椅子大小的发动机式耕耘机放在车库一角,之后就没再碰过。
接下来更让人匪夷所思,我逢人便吹嘘自己有了耕耘机,但从未提及这是一台可以单手拎起、排量只有四十一点五毫升的小不点儿。
我告诉自己,话不必过细,以免给听众带来困扰。
“欸?真不得了啊!”听到的人一般都这样说。
“那你把它放在哪里了?”
“放在车库里。”
“噢……车库可真大呀!”
“我还没开始用呢,想以后在某个大农场里派它出场,一旦地点定好,就会隆重启用。但是在这之前得先备好耕耘机—这至关重要。”
“噢……”
就这样,大农场八字还没一撇,我却四处吹牛。
*让我后悔的是,我还曾向一位日本文学研究者吹嘘。
这位美国教授偶然来日本,回国后给我写了封信。我那时才知道,他在新罕布什尔州拥有一座很大的农场,当然也有大型拖拉机。他以为我所谓的农场也是同等规模,还问我今年种了什么,收成怎么样。聊到这个份儿上,发动机式耕耘机排量只有四十一点五毫升,三个农场总共不过三米乘十三米这些事变得更加难以启齿。不久前,这位教授因病骤世,令人惋惜,抱憾之余,我倒不用担心再被追问了。
=======
夜壶这东西,过去叫小便盆,如今简称夜壶,还有用塑料做的便宜货。那种货色实在没什么意思,跟人的肉体发生直接关系的物品可不能敷衍。比如说眼镜吧,有的人会为了眼镜腿豪掷十万日元。虽说奢侈,但想一想也应该释然。肯花十万日元买床的人的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顺着这个思路一想,觉得用个塑料夜壶就足够的想法未免显得可笑。简直岂有此理。
我的夜壶是玻璃材质,沉甸甸的,拿在手里特别有质感。跟风一吹就跑的塑料夜壶不可相提并论。如果一定要和塑料夜壶并排陈列,它肯定具有压倒性的威严。而且它是有历史的老物件,一九五四年购得,迄今为止已经使用了五十八年。也就是说,世界上五十七岁以下的人都算是我这只夜壶的晚辈。
=======
我急三火四地跑到田里,立刻拔了一根萝卜出来。萝卜直径只有六厘米,离种子袋上写的七厘米还差一厘米。长度大概二十厘米。拿人作比,也就相当于一个初中生。我于心不忍,却不得不吃掉它。夫人看了我拔的萝卜,说,这么小的萝卜还不适合吃吧。简直是对着我那颗刚落入井底的脆弱的心噼里啪啦地砸下石块。她还说这萝卜一下锅煮肯定会化掉,一看就是卖不出去的次品。
我家夫人对我田里的作物从来都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所谓的“一家人”是不是都这样啊。我开始为自己的农产品辩护:这本来就是经过改良的小型萝卜,你看,虽然小了点,但这光滑洁白的外皮就是品质优良的*好证据。可以用它做关东煮,和鱿鱼一起煮来吃也行,擦成萝卜泥,也一定是高级的萝卜泥。一番苦口婆心的交涉终于有了成果。夫人说:好吧,没办法,就用它给你做个醋拌萝卜丝吧。
阿信萝卜被做成了醋拌萝卜丝,盛在碗里端上了餐桌。垛尖盖帽的满满一碗。我吃了一口,完全放下心来。品质上乘,肉质柔润密实,口感相当好,完全没有糠心。真是太好了。上面都抽薹成那样了,依然未受影响。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为了表现对自己培育的萝卜的责任感,免得被夫人再数落,我逞强把一碗萝卜丝全吃光了。这个做法似乎不太妥当,不久,我感觉胃袋沉重,还伴有钝痛,赶紧吃了三粒正露丸。
伊藤礼
日本文学家,随笔家,翻译家。
生于中国,父亲是日本小说家伊藤整。
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系,曾赴美国罗德岛大学进修政治学,回日本后在广告代理公司工作。2002年任日本大学艺术系教授。
先后著有《伊藤整的奋斗生涯》《狸啤jiu》《啪唧者》等。《狸啤jiu》获讲谈社随笔奖。
爱好骑行,著有自行车三部曲:《蹬着我的自行车》《吱扭吱扭自行车》《轱辘轱辘自行车骑遍大东京》。
罗念生全集(第5卷 伊利亚特) 本书特色 今年是我国著名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罗念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翻译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家,十卷本的《罗...
“盛”“世”观光记:《鸟瞰富连成》续编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写到『富』字科,而『盛』、『世』两科,尽管我看他们演出*频、剧目*精的时期,但一本只规定为三万字,只能...
隔水呼渡 本书特色 《隔水呼渡》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与《凭一张地图》之后,是作者的第三本纯散文集。本集的十六篇散文里,游记占其十三。这样偏重的比例为他以前的文...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 本书特色 《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给劳动...
旦暮帖 本书特色 止庵,原名王进文,一九五九年生于北京。学者,散文家。《旦暮帖》所收计二十六篇,均作于《比竹小品》之后。内容包括《“十足的鲁迅”举隅》、《鲁迅、...
天生就会跑 本书特色 ★ 隐秘的部落,神奇的跑者,揭示跑的真谛★《福布斯》《华盛顿邮报》年度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no.4 《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榜no....
鲁米出生于1207年9月30日。他父亲是一位有学识的神学家。为了躲避当时蒙古帝国的入侵,他们全家逃往麦加,在穆斯林地区几经辗转之
历代文人咏寒食清明诗词集-上中下 本书特色 寒食即事 唐 王昌龄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眷生鸿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蕙芳日记·芸兰日记 本书特色 本书由喻血轮著述《蕙芳日记》和喻玉铎著述《芸兰日记》合成。书中所叙,为民国闺秀情女子蕙芳和芸兰的私密日记,中有儿女情爱、花前月下、...
藏书之乐:全译本 本书特色 爱德华·纽顿的《藏书之乐》是其《藏书之爱》系列的**本,美国藏书著作的经典。作家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爱书的外观形式、爱书的时间痕迹、...
流浪的星星 本书特色 《流浪的星星》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的长篇小说。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
旷野呼告 无根据颂 内容简介 本卷包括《旷野呼告(克尔凯郭尔与存在哲学)》与《无根据颂》两部分:在《旷野呼告》中,舍斯托夫始终把自我堕入绝望之境的克尔凯郭尔的呼...
欧行杂记 本书特色 《欧行杂记》和《英居漫记》这两种游记,兼具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就前者而言,这些游记文字鲜活、叙事生动,充分体现了作为“新月派”后起之秀的储安...
百期精华:性情写作 本书特色 《散文海外版》自1993年元旦创刊,至2009年7月,出版已经整整100期了。为了铭记我们这一本纯文学杂志的历史印迹,我们精心选编...
拉伯雷与赫尔墨斯秘学 本书特色 娄林主编的这本《拉伯雷与赫尔墨斯秘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41期。主论题是“拉伯雷与赫尔墨斯秘学”。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内容简介:《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是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协同创新中心(金山区)实践成果集。全
遇见最美古词曲-闲情的分量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周国平先生关于宋词、元曲及古代文人作品的随笔及点评。文字延续了作者写作的一贯风格——唯美、哲理。**部分品宋词,...
吴哥之美 本书特色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
最美的诗 本书特色 20世纪,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可大体分为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4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至世纪末三个阶段。编者以这三个时期的诗人及其作品为基础,...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靠前外学术界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