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文学论丛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博雅文学论丛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作者:魏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06-01

评分:5分

ISBN:9787301300282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博雅文学论丛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内容简介

侦探小说是一个产生于西方19世纪的现代文体,晚清时期它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风靡一时。在西方翻译作品的影响下,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创作在二十至四十年代达到高峰,诞生了如霍桑、鲁平等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与亚森罗萍。另一边厢,自五十年代开始,来自荷兰的侦探小说家高罗佩将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以西方侦探小说的手法重新包装,赋予了传统的狄仁杰故事现代性的阅读趣味,高罗佩的狄仁杰故事于八十年代被翻译成中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与导演对这一人物进一步演绎与发挥。《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考察了这两类侦探小说中国化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侦探小说在不同文化间的传译与改编,成为了观察现代性在优选不同地区生产、流通、翻译与重塑的一个独特界面。

博雅文学论丛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本书特色

侦探小说是一个产生于西方19世纪的现代文体,晚清时期它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风靡一时。在西方翻译作品的影响下,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创作在二十至四十年代达到高峰,诞生了如霍桑、鲁平等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与亚森罗萍。另一边厢,自五十年代开始,来自荷兰的侦探小说家高罗佩将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以西方侦探小说的手法重新包装,赋予了传统的狄仁杰故事现代性的阅读趣味,高罗佩的狄仁杰故事于八十年代被翻译成中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与导演对这一人物进一步演绎与发挥。《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考察了这两类侦探小说中国化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侦探小说在不同文化间的传译与改编,成为了观察现代性在全球不同地区生产、流通、翻译与重塑的一个独特界面。

博雅文学论丛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目录

导论
一福尔摩斯与狄仁杰:中西侦探文学的跨境与互动
二中国侦探小说的研究概况
三侦探小说与中国现代性阐述
四章节
**部分晚清时期的侦探小说翻译与创作
**章林纾、周桂笙与周作人的侦探小说翻译
一伍子胥式的复仇与侦探小说:林纾与《歇洛克奇案开场》
二新文明与旧道德:周桂笙、吴趼人与《毒蛇圈》
三博物学与知识论:周作人与《玉虫缘》
第二章晚清时期的侦探小说创作
一侦探元素与传统公案:《老残游记》与《冤海灵光》
二志怪与道德伦理知识:《守贞》
三晚清社会的女性群像:吕侠与《中国女侦探》
第二部分民国时期的本土侦探小说
第三章民国侦探小说家与科学话语共同体
一“科学话语共同体”之概念
二民国侦探小说之“科学话语”特色
第四章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日常话语
一民国侦探小说中日常生活的细节
二新旧交替时期的家庭犯罪
三民国侦探小说中的上海里弄空间
第五章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正义观
一侦探的失败
二侠盗的盛行
第六章侦探小说与上海摩登
一上海的世界主义
二重绘民国侦探小说中的上海摩登图景
三民国侦探小说中的跨国想象
第三部分狄公案的中西互动
第七章高罗佩与《武则天四大奇案》
第八章高罗佩的狄公案系列
一狄公案系列中的主要人物
二狄公案系列的主要特色
第九章狄公案之后
一狄公案系列的引进与中文翻译
二狄公案故事的当代发展
三陈舜臣与他的唐代推理小说
第十章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侦探小说
参考文献
致谢

博雅文学论丛福尔摩斯来中国: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

魏艳,江苏南京人,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前身南京大学强化部),200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曾在《中国比较文学》《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参与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GRF项目“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的侦探小说与电影”。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