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人格 地下室手记

双重人格 地下室手记

作者:[俄]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04-5

评分:9.0

ISBN:978780657722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遗产中,《双重人格》和《地下室手记》,与《群魔》一样,是 有争议的作品。《双重人格》(1846)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继他的成名作《穷人》(1845)之后发表的第二部作品。关于《双重人格》,先是好评如潮,曾受到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的赞扬(陀氏曾在别林斯基召集的晚会上朗诵了这篇小说的头三章),继而,全文发表后,却引起了一片批评和指责,认为这篇小说“枯燥乏味,不堪卒读”。别林斯基特别不满这篇小说的“幻想色彩”:“在当代,幻想的东西只能发生在疯人院,而不应当发生在文学中,这是医生而不是诗人应当管的事。” 《地下室手记》(1864)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里程碑,是他晚期重要作品中的部,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宣言式的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他以后成熟的五部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总序。这样一部作品,其哲理之深刻,思想之深邃,结构之奇特,怎样估计都不为过分。可是这部作品,长期以来,却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贬斥。

精彩摘录

常常,在某个极其恶劣的彼得堡之夜,我回到自己的栖身之地,强烈地意识到,瞧,我今天又干了一件卑劣的事,而且既然做了,也就无法挽回了——这时候我竟会感到一种隐蔽的,不正常的,卑鄙的,莫大的乐趣,然而内心里,秘密的,又会用牙齿为此而咬自己,拼命地咬,用锯锯,慢慢地折磨自己,以致这种痛苦终于变成了一种可耻而又可诅咒的甜蜜,最后又终于变成一种显而易见的极大乐趣!

——引自第181页


所有那些不动脑子的实干家们,他们之所以充满干劲,无非是因为他们脑筋迟钝和智力有限。他们由于自己智力有限,于是就把最近的,次要的原因当成了原始原因,于是也就比别人更快和更容易地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无可争辩的基石。于是他们也就心安理得了。这是主要的。要知道,为了开始行动,就必须事先完全心安理得,不留有一丝一毫的疑虑。我心中的愤恨,由于意识到这可恶的规律遭到了化学分解。睁开眼睛,对象挥发掉了,理由蒸发了,找不到有罪的人,侮辱也就变成了不是侮辱,变成了命该如此,这在某方面很像牙疼,谁也没有错,因此剩下的只有同样的出路——疯狂地捶墙。诸位,要知道,我之所以自认为是聪明人,大概是因为我毕生什么事也不做,既无所谓开始,也无所谓结束。但是如果任何一个聪明人的直接的唯一的使命就是清谈,就是蓄意的空对空,那有有什么办法呢那时候我一定会大腹便便,有三层下巴,还长了个酒糟鼻,于是任何一个见到我的人,看见我这副尊容都会说,瞧这人活得多滋润,这才是真的没白活。诸位,随你们怎么看,悉听尊便,反正在我们这个否定一切的时代,听到这样的评论还蛮开心的。所有这些美好的体系,所有这些向人类说明什么是他们真正而又正常的利益的理论,为的是让人类在努力达到这些利益的同时,立刻变成一个善良的人。而这目的本身,无非就是二二得四,就是说是个公式。可是二二得四已经不是生活了,而是死亡的开始了。但是二二得四毕竟是个令人非常受不了的东西。二二得四简直是无赖,二二得四,两手叉腰,当街一站,朝你吐唾沫。我同意,二二得四是非常好的东西,但是既然什么都要歌功颂德,那二二得五—有时不是更加妙不可言吗

——引自章节:7,8,9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