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浮生六记》:
我们的故事,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开始。
这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故事的主角沈复,诞生在苏州一个小康的读书人家。
他的父亲名为稼夫,是一名高级幕僚,母亲娘家姓陈,他至少还有两个姐妹,以及一个弟弟,弟弟名叫启堂。
沈复有一个伯父早天,没有留下后代,因此他自幼被过继给这位伯父,每年好为他扫墓祭拜。——这种过继应该只是形式上的,但也埋下了日后沈氏兄弟间生出罅隙的隐患。
沈复年幼时,曾与金沙于家的姑娘定亲,但这位小姑娘八岁就夭折了。之后与他订婚的是他舅舅陈心馀先生的女儿,他的表姐陈芸——也就是故事的女主角“芸”。
陈舅舅很早去世,留下一儿一女,舅母姓金,性格软弱,因此芸年幼时过得颇为艰苦。
沈复自幼与芸青梅竹马,年纪稍长,他就对美丽聪慧的表姐萌生爱慕之情,主动向母亲提出要娶芸为妻,沈母便做主让他们订婚了。
沈复十八岁那年,与芸成亲,两人感情很好,度过了一段神仙眷属的快乐时光。
之后的十几年间,沈复经常随侍在父亲身边,后来因故放弃学业,转而学做幕僚。但他的幕僚生涯似乎并不成功,而他也并不喜欢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一度转向经商,可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收获,*后还是回到了他并不喜欢的幕僚工作中。
沈复生性豁达快乐,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结交了众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他似乎就是有这种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总是有办法过得津津有味。
更为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单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柔体贴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尽管其间经历了几次家庭风波,两人甚至一度被从家中赶出,但那仍然是一段算得上逍遥惬意的好时光,如他自己所说“烟火神仙生涯”。
婚后七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取名青君;之后两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逢森。一家四口,虽然并不富裕,倒也过得安闲快乐。只是芸因为弟弟离家下落不明,母亲去世,忧伤病倒,病情时好时坏,为这美满的生活投下了淡淡的阴影。
到了沈复三十八岁的时候,变故陡生,因为种种误会和不顺,他和芸再次被父亲逐出家门,只得投奔芸幼年时相交的一个好姐妹。
此次变故仓促,他们匆忙间为青君订下婚约,并请亲家把青君接走;又让儿子投靠一位朋友,学习经商。但一家人就此骨肉分离,再也没有团聚过。
此时芸的身体已经很差了,虽然在姐妹家调养后略有起色,但随后又经历了一些挫折变故,终于在四十一岁那年,她病逝于扬州。
这应该是沈复一生中*艰难低落的时候,爱妻病逝、骨肉离散、流落他乡,一贫如洗。他甚至没有能力将芸送回家乡安葬,只能暂时将她葬在异乡。
第二年,沈复的父亲沈稼夫去世,沈复回家奔丧,又与弟弟产生纠纷,心灰意冷之下,他几乎要弃世出家,幸而得到朋友的扶持鼓励,这才渐渐振作起来,又投奔一位童年好友,做了他的幕僚。之后,他跟随好友离开家乡,在四川、山东等地奔波,*终来到北京。
在此期间,他的儿子逢森也因病夭折。
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沧桑起伏,回忆往事,在他四十六岁那年,沈复开始写一《浮生六记》。
这是一本小小的书,我们无从知晓他是否写完了,因为流传下来的并不完整。
我们同样不知道沈复四十六岁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他是在何时何地,如何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实上,除了朋友文集中偶尔提及的只字片语,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全部痕迹,只有这一本小书。
就是这一本小书,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并不为世人所知,一如沈复这个人。
到了光绪三年(1877年),一位名叫杨引传的文人,在苏州的一个小书摊上,偶然买到了这《浮生六记》的手稿,但已经是残缺不全的。
读过之后,他深为所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大家也都觉得非常动人。于是他们将之印刷出版。这时,距离沈复提笔写下它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
这位杨引传,本人并不很出名,但他有个非常出名的妹夫,叫作王韬。
没错,就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曾创办了《循环日报》的那个王韬。
王韬读到这《浮生六记》,也极为赞赏,并为此书作序。从此之后,这《浮生六记》渐渐为人所知,倾倒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读者,其中*出名的有俞平伯先生和林语堂先生。
俞平伯,近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白话诗的先驱”,而他*为人所知的学术成就,是对《红楼梦》的研究与考据。
据他回忆,他年少时在苏州曾读过沈复的这《浮生六记》,当时就觉得很是可爱动人。但时间流逝,他渐渐忘记,连书名也不复记忆。后来在上海,经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先生的推荐,他再次看到这《浮生六记》,惊喜之余,给予这《浮生六记》极高的评价,称它具有“眩人的力”,认为它有“传播得更久更远的价值”,并亲自点校,将之重新印刷出版,又为它编写了一份年表。
林语堂,近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教育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以说是**位将中华文化传统之博大精深、优美丰富介绍给世界的人。
……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书林佳话 内容简介 《中外名家书话经典》是一部两卷本的中外名家关于书与读书的随笔名篇荟萃,该书兼有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并极具时代感,为当今读书人难得...
《Linux/UNIX OpenLDAP实战指南》内容简介:OpenLDAP是Linux操作系统中轻型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 Directory ...
施蛰存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施蛰存】(1905~) 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施青萍,笔名安华、李万鹤等。原籍浙江杭州。8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中...
爱情随笔(图本) 本书特色 司汤达的文学活动来自他对积极生活的爱,并为这种爱所左右。 ——朗松他那本《爱情随笔》就比塞囊古尔那本好,他继承了卡巴尼斯于巴黎学派的...
胡邦彦文存 本书特色 胡邦彦先生是一位国学功底深厚的学人,他虽精通国学,工于诗词,但不求声,所立文字并不多见。先生仙逝之后,友人广为搜罗,才有此文存面世。虽薄薄...
《奥斯坦德1936》内容简介:1936年夏,在这个法西斯主义和全面战争即将来临,于悬崖边缘摇摇欲坠的欧洲,许多遭受德国纳粹迫害的流
《中国历史研究法》内容简介:《中国历史研究法》为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专门讲演,条
文学照亮人生: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报告文学回忆录卷 本书特色 沈轩主编的《文学照亮人生--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报告文学回忆录卷)》是一本中国现、当代...
千家诗-国学经典诵读 本书特色 作为“国学经典诵读”丛书的一种,此次出版《千家诗》由潘江校注,校注者根据今天读者的使用需要做了调整:先五言绝句、律诗,后...
冰眼看日本-贰 本书特色 真正知日派老冰*新力作在日本读懂日本日本人获奖也感谢政府?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将达到150岁?首相和村长一边儿大?只有一个人的政党如何为继...
你有蔓草 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本书特色 尔雅、文道著的这本《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介绍了,《诗经》这部记载着中国周代到春秋时期长...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内容简介: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
卢梭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卢梭散文选》选译了二十七篇卢梭的散文,其中大部分系**次译成中文。这些作品较全面地概括、反映了卢梭的思想脉络及心灵与...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内容简介:此版本为英文原版,本书的中文翻译版:https://read.dou...
后西游记-蔡志忠古典幽默漫画-(全四册) 本书特色 本套书为蔡志忠古典幽默漫画系列之一,故事主要取材于《后西游记》,讲述了因当年唐僧所取经文晦涩难懂,遂由唐半偈...
《斯宾塞情诗集》内容简介:《斯宾塞情诗集》的主要内容有《爱情小唱》《阿纳克里翁体讽刺诗》《婚颂》《迎亲曲》。全书采用英汉对
品品特 本书特色 哈罗特·品特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杰出的剧作家。他在作品中揭示出隐藏在日常闲谈之下的危机,并强行打开了受压抑的封闭房间。来自其姓氏的形容...
百合卷-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诗歌是一种承载,一面时光的镜子,我们透过它,不仅可以感知世界前行的步履,照彻人间万象,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深沉...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实务详解(2020年版)》内容简介:每个企业都会有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远行 本书特色 两年森林中的冒险猎奇之旅,一场肉体与灵魂的视觉盛宴!*特立独行、逍遥自由的梭罗,用绝美文字和浪漫深情给尘世浇一捧清凉的湖水!远行 内容简介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