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化背景、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思维、艺术风格、艺术鉴赏六个方面对中西古典文论的异同进行了理论的对比研究。
《中西比较诗学》是我国学界*部以“中西比较诗学”命名的著作,更是中国“比较诗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运用比较方法,分别从文化背景、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思维、艺术风格、艺术鉴赏六个方面对中西古典文论的异同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研究;不但具体论述了中西艺术的共同规律,更揭示了中西古典文艺理论的不同特色和各自的理论价值,阐发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世界意义。
曹顺庆,1954年生,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98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考上四川大学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出版了《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等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我的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中国籍美国专家沙博理先生的自传,是他八十年不寻常人生经历的动人的记述。沙博理先生出生于美国纽约,曾任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入伍,学习中文,...
必要的反对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共由10本组成,每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它们包括:王彬彬《一嘘三叹论文学》、王干《灌水时代》、黄发...
从“梁庄”到“吴镇”,梁鸿用12个故事书写身处吴镇这一“县域”里生命群体的命运,他们是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李刚田篆刻精选 内容简介 李刚田,一九四六年三月生,河南洛阳人。号仓叟,颜其居日宽斋。其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
词曲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王易编著的《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史,以词曲文体形式的发展演变为纲,在此基础上按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内容简介:研究文学制度,或者说从制度的视角研究文学,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其理论
谈出你的优势:理性人的谈判策略(原书第2版) 本书特色 世界知名的“沃顿经理谈判研讨班”学术主任理查德·谢尔教授曾培训成千上万名商业领袖、管理人员和其他职业人士...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 本书特色 文学发展,既是纵向的,又是横向的;纵向发展是各民族文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横向发展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之间的影响、冲突和交会。这一纵一横...
现代中国文学史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本书作者将当时的文学分为二类:一为古文学,以王闿运、章太炎、刘师培、陈...
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 本书特色 《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编著者吴思敬等。辛笛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中国的新诗,在早期的白话诗和新月派诗...
管理学的先知 本书特色 本书是管理哲学权威人士芙丽特的演讲汇编,主要探讨的是经营组织和商业管理的哲学。在权力、权威、领导、控制、冲突等问题上均有创新性的见解。管...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精)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由臧克家题写书名,文学史研究专家张永健、作家徐鲁等撰写★ 本书编写体例上自成一...
解析秦可卿 内容简介 本书列举了秦可卿身上存在着的34个“谜”,并将所有这些“谜”都作了解析。当解开这些“谜”之后,人们发现:原来秦可卿的居室,竟然隐写的是皇后...
文学批评与文体 本书特色 该书是一本从文体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探讨文学批评文体的理论专著,系蒋原伦、潘凯雄两位作者多年从事文学批语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的产物。本书...
和歌美学-(樱之辑) 本书特色 和歌美学是日本民族诗歌的审美体系。它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并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学环境相关。本书从抒情、物哀、心词姿实、余情、幽玄、...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论稿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本书分三编,从中国诗歌的叙事问题、古典小说与叙事传统、中国古代文论与叙事三个角度对一贯被研究者忽视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
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力求以唯物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立场,在翔实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性和时代性有机统一的角度出发,对近代以来...
爱伦.坡研究 内容简介 爱伦·坡在西方世界是个尽人皆知的名字,其作品在中国影响也很大,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
绘画与文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丰子恺所著的《绘画与文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共4章,分别为文学中的远近法、文学的写生、绘画与文学、中国画与远近...
《谈艺录》是钱钟书先生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专门赏析著作。他用的是古代诗话的体式,表达的却是全新的文学观念。同一般的文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