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以春、夏、秋、冬四季及24节气为主题, 体现丰子恺先生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 表达一种与自然、人生等息息相通的况味与哲思。
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及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体现丰子恺先生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表达人与自然、生命、万物等息息相通的况味与哲思。
全书根据丰子恺先生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如西湖春游、夏夜听雨、秋风鸣虫、冬日赏雪等,多方面展现丰子恺先生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生命之美的赞颂。
同时选编与主题对应的丰子恺漫画多幅,四色彩印,精美大方,既可阅读、欣赏,也可作为藏品收藏。图文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一同走进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之中……
新年
从无始到无终,时间浩荡地移行着,本无所谓快慢。但在人的感觉上,时间划分了段落似觉过得快些,同时感到爽快,混沌地移行似觉过得慢些,同时感到沉闷。这好比音乐:许多音漫无分别地连续奏下去,冗长而令听者感觉厌倦。若分了乐章,乐段,乐句,划了小节,便有变化,而令人感觉快适了。
自然的时间划分,是寒暑与昼夜。一寒一暑为一年,一昼一夜为一日。但由寒到暑,由暑到寒,微微地逐渐推移,浑无痕迹。人类嫌它冗长、散漫,便加以人工的划分。把一年划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以求变化。阴历的月虽以月亮的一圆一缺为标准,但月亮的圆缺在实际上毕竟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初一的白昼与十五的白昼并无分别。阳历的月就不管月亮的圆缺了,故十二月只能说是人工的划分。一个月有三十次昼夜,人类又嫌其冗长、散漫。再加以更细的划分,以七天为一星期。这样一来,日子过起来爽快得多,转瞬又是星期日。来了四个星期日,便是一月。假使没有星期的划分,一个月中同样的昼夜反复三十次,岂不厌倦?所以家居的人时常感到沉闷,度学校生活的人便觉得星期飞也似地过去。在地理书上看到一年中有数个月的长昼与长夜的两极地方的情形,谁也同情于他们的生活的苦闷。
但在昼夜一日一来复的温带上的生活中,一昼夜之间没有划分,仍嫌其冗长。便把它平分为十二时,或二十四小时。又把一小时分作六十分,一分分作六十秒。本来浑成一气的时间,现在就被切得粉碎,而部署为许多节段了。这样一来,人的度日就有了变化,而不觉其长。像学校的生活,一个上午划分作四个时间,一个时间内又划出五十分钟授课,十分钟休息。上课复休息,休息复上课,不知不觉之间,一上午过去,午膳的钟声已经响出了。小学校近来改用一刻钟或半小时为一课,划分尤为琐碎。儿童生活兴味旺盛,不能忍耐长时间的连续。给他们把时间这样细碎地划分了,他们便觉变化繁多,而不嫌其长,因而读书也有兴味了。古昔生活悠闲的诗人,春昼无事,静观默坐,便谓“日长如小年”。患失眠症的人觉得长夜漫漫,坐牢监的人度日如年。但生活繁快的人只觉“光阴如箭”“日月如梭”。这虽是叹惜时间度送太忙的话,但当其度送之时,翻着日历写信,看着手表吃饭,抱着闹钟睡觉,只觉时间的经过变化百出,应接不暇,因而发生兴味,不觉沉闷之苦。这好比听赏节奏复杂而拍子急速的音乐,因其变化丰富,听者就不嫌乐曲之长。
可知时间划分愈细,感觉上过去愈快,生活上兴味愈多。故“快”就是“乐”,快乐称为“快活”。人生一方面求寿命之长,一方面又求生活过去之快,两者看似矛盾,而其实无妨。因为这是在实际上求寿命之长,而在感觉上求生活过去之快。人工的时间划分,便是在感觉上求生活过去之快的一法。
新年也是在混沌的寒暑推移中用人工划分出来的时间的段落。虽然根据地球绕日的周期而定,然并不完全正确。阴历尤多参差。且在实际上,大晦日与元旦同是冬令的一天,并无什么差别可以看出。所以也只能说是人工的划分。有了这划分,年的界限便判然,人的生活便觉爽快。有了这划分,人就可在元旦这一天的早上,兴致勃然地叫道:“新年开始了!”“恭贺新禧!”“发财发财!”好像从这一日起,天上换了一个新的太阳。
新年是一年中*快乐的时间,应该说些快乐的话。但想来想去,也只是由时间划分而来的这一点,此外没有别的快乐可说,在这国难民穷的时候。
廿二〔1933〕年十二月七日于浙江。
新年小感
我自从有知以来,已经过了四十几个新年。我觉得新年之乐,好像一支蜡烛,越点越短。点了四十几年,只剩下一段蜡烛芯子,横卧在一摊蜡烛油里,明灭残光,眼见得就要消逝了!
我儿时,新年是一年中*快乐的时期。快乐的原因,在于个个人闲,个个人新,个个人快乐。从元旦起,真好比天上换了一个新太阳,人间换了一种新的空气。
我家是开染坊店的。一年四季,早上拔开店板,晚上装上店板;白天主顾来往,晚上店员睡觉,不容我们儿童去打扰的。只有到了元旦,店板白天也不开,只在中间拔去一块板,使天光照进店堂,店堂就变了儿童和大人们的游戏场了。店员个个空闲,吃饱了饭,和我们儿童一起游戏,打年锣鼓,掷骰子,推牌九,踢毽子,放炮竹,捉迷藏……邻家的人,亲戚家的人,大大小小,都可参加,来者不拒。从这天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另换了一套:一向板脸的管账先生,如今也把嘴巴拉开,来同我们掷骰子了。一向拒绝小孩子到店堂里来的伙计,如今也卷起袖子,来帮我们放爆竹了。甚至一向要骂小孩子的隔壁的老爹爹,也露出了两三颗牙齿,来和我们打锣鼓了。这样的狂欢,一直延续半个月。
走到街上,家家闭户,店店关门,好似紧急警报中。但见满街穿新衣的人,红红绿绿,花花样样,大大小小,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人的嘴巴不拉开,没有一个人的袋里没有钱。茶馆里,酒店里,烧卖摊上,拥挤着许多新衣服,望过去好像油画家的调色板。老头子都穿着闪亮的天青缎子马褂,在街上踱方步。老太婆都穿红绸绵袄,上面罩一件翠蓝短衫,底下露出一大段红绸,招摇过市。乡村里的女人,这一天全体动员,浮出在大街上;个个身上裹着折印很明显的新衣裳,脸上的香粉涂得同戏台上的曹操一样白。青年小伙子们穿着*时髦的一字襟背心,花缎袍子,游蜂浪蝶似的东来西去,贪看粉白黛绿,评量环肥燕瘦。女人们在这一天特别大方,“目眙不禁,握手无罚。”总之,所有的人,在元旦这一天,不是做人而是做戏了。这样的做戏,一直延续半个月。
一年一度,这样的戏剧性狂欢,在人生实在是很需要的。好比一支乐曲,有了节奏,有了变化,趣味丰富得多。可惜四十年来,因了政治不清明,社会组织不良,弄得民不聊生。新年的欢乐,到现在已经不绝如缕了。我不想开倒车,回到古昔;我但望有另一种合于现代人生的新的节奏,新的变化,来调剂我们年中生活的沉闷。目前的人的生活,尤其是都会人的生活,实在太枯燥了,太缺乏戏剧的成分了。三百六十六日,天天同样,孜孜兀兀,一直到死,这人生岂不太单调,太机械,太不像“人生”吗?
然而人生总是人生。人生的幸福可由人自己制造出来。物极必反,人生苦到了极点,必定会得福。好比长夜必定会天亮一样。新年之乐的蜡烛已经快点完了。不要可惜已经点去的部分,还是设法换一枝新的更长大的蜡烛;*好换一盏长明灯,光明永远不熄。
卅六〔1947〕年十二月廿五日于杭州。
春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吧,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注释]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吧?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吗?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可知春徒有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温和〕上,正是气候*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Cézanne〔塞尚〕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快乐、*幸福、*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二夜十时
赤栏桥外柳千条
日丽风和的一个下午,独自在西湖边上彷徨。暂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甚至忘记了自身,而放眼观看目前的春色,但见绿柳千条,映着红桥一带,好一片动人的光景!古人诗云:“赤栏桥外柳千条。”昔日我常叹赏它为描写春景的佳句。今日看见了它的实景,叹赏得愈加热烈了。但是,这也并非因为见了诗的实景之故,只因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甚至忘记了自身,所见的就是诗人的所见;换言之,实景就是诗,所以我的叹赏能愈加热烈起来。不然,凶恶的时代消息弥漫在世界的各处,国难的纪念碑矗立在西湖的彼岸,也许还有人类的罪恶充塞在赤栏桥畔的汽车里,柳阴深处的楼台中,世间有什么值得叹赏呢?从前的雅人欢喜管领湖山,常自称为“西湖长”,“西湖主”。做了长,做了主,哪里还看得见美景?恐怕他们还不如我一个在西湖上的游客,能够忘怀一切,看见湖上的画意诗情呢?
但是,忘怀一切,到底是拖着肉体的人所难以持久的事。“赤栏桥外柳千条”之美,只能在一瞬间使我陶醉,其次的瞬间就把我的思想拉到艺术问题上去。红配着绿,何以能使人感到美满?细细咀嚼这个小问题,彷徨中的心也算有了一个着落。
据美学者说,色彩都有象征力,能作用于人心。人的实际生活上,处处盛用着色彩的象征力。现在让我先把红绿两色的用例分别想一想看:据说红象征性爱,故关于性的曰“桃色”。红象征婚姻,故俗称婚丧事曰“红白事”。红象征女人,故旧称女人曰“红颜”,“红妆”。女人们自己也会很巧妙地应用红色:有的把脸孔涂红,有的把嘴唇涂红,有的把指爪涂红,更有的用大红作衣服的里子,行动中时时闪出这种刺目的色彩来,仿佛在对人说:“我表面上虽镇静,内面是怀抱着火焰般的热情的啊!”爱与结婚,总是欢庆的,繁荣的。因此红又可象征尊荣。故俗称富贵曰“红”。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脾气:受人银钱报谢,不欢喜明明而欢喜隐隐,不欢喜直接而欢喜间接。在这些时候,就用得着红色的帮助,只要把银钱用红纸一包,即使明明地送去,直接地送去,对方看见这色彩自会欣然乐受。这可说是红色的象征力的一种妙用!然而红还有相反的象征力:在古代,杀头犯穿红衣服,红是罪恶的象征。在现代,车站上阻止火车前进用红旗,马路上阻止车马前进用红灯,红是危险的象征;义旗大都用红,红是革命的。苏联用红旗的,人就称苏联曰“赤俄”,而谨防她来“赤化”。同是赤,为什么红纸包的银钱受人欢迎,而赤化遭人大忌呢?这里似乎有点矛盾。但从根本上想,亦可相通:大概人类对于红色的象征力的认识,始于火和血。火是热烈的,血是危险的。热烈往往近于危险,危险往往由于热烈。凡是热情,生动,发展,繁荣,力强,激烈,危险等性状,都可由火和血所有的色彩而联想。总之,红是生动的象征。
绿象征和平。故车站上允许火车前进时用绿旗,马路上允许车马前进时用绿灯。这些虽然是人为的记号,其取用时也不无自然的根据。设想不用红和绿而换两种颜色,例如黄和紫,蓝和橙,就远不及红和绿的自然,又不容易记忆,驾车人或将因误认而肇事亦未可知。只有红和绿两色,自然易于记忆。驾车人可从灯的色彩上直觉地感到前途的状况,不必牢记这种记号所表示的意味。人的眼睛与身体的感觉,巧妙地相关联着。红色映入眼中,身体的感觉自然会紧张起来。绿色映入眼中,身体的感觉自然会从容起来。你要见了红勉强装出从容来,见了绿勉强装出紧张来,固无不可;然而不是人之常情。从和平更进一步,绿又象征亲爱。故替人传达音信的邮差穿绿衣。世界语学者用象征和平亲爱的绿色为标识。都是很有意义的规定。大概人类对于绿色的象征力的认识,始于自然物。像今天这般风和日丽的春天,草木欣欣向荣,山野遍地新绿,人意亦*欢慰。设想再过数月,绿树浓阴,漫天匝地,山野中到处给人张着自然的绿茵与绿幕,人意亦*快适,故凡欢慰,和乐,平静,亲爱,自然,快适等性状,都可由自然所有的色彩而联想。总之,绿是安静的象征。
红和绿并列使人感到美观,由上述的种种用例和象征力可推知。红象征生动,绿象征安静。既生动而又安静,原是*理想的人生。自古以来,太平盛世的人,心中都有这两种感情饱和地融合着。目前的“赤栏桥外柳千条”的色彩,正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这也可从色彩学上解说:世间一切色彩,不外由红黄蓝三色变化而生。故红黄蓝三者称为“三原色”。三原色各有其特性:红热烈,黄庄严,蓝沉静。每两种原色相拼合,成为“三间色”,即红黄为橙,红蓝为紫,黄蓝为绿。三间色亦各有其特性:橙是热烈加庄严,即神圣;紫是热烈加沉静,即高贵;绿为庄严加沉静,即和平也。如此屡次拼合,则可产生无穷的色彩,各有无穷的特性。今红与绿相配合,换言之,即红与黄蓝相配合。对此中三原色俱足。换言之,即包含着世间一切色彩。故映入人目,感觉饱和而圆满,无所偏缺。可知红绿对比之所以使人感觉美满,根本的原因在于三原色的俱足,然三原色俱足的对比,不止红绿一种配合而已。黄与紫(红蓝),蓝与橙(红黄),都是俱足三原色的。何以红与绿的配合特别美满呢?这是由于三原色性状不同之故。色彩中分阴阳二类,红为阳之主;色彩中分明暗二类,红为明之主;色彩中分寒暖二类,红为暖之主。阳强于阴,明强于暗,暖强于寒。故红为三原色中*强者,力强于黄,黄又力强于蓝。故以黄蓝合力(绿)来对比红,*为势均力敌。红蓝(紫)对比黄次之。红黄(橙)对比蓝又次之。从它们的象征上看,也可明白这个道理:热烈,庄严,与沉静,在人的感情的需要上,也作顺次的等差。热烈**,庄严次之,沉静又次之。重沉静者失之柔,重庄严者失之刚。只有重热烈者,始得阴阳刚柔之正,而合于人的感情的需要,尤适于生气蓬勃的人的心情。故朴厚的原始人欢喜红绿;天真的儿童欢喜红绿;喜庆的人欢喜红绿;受了丽日和风的熏陶,忘怀了时世的忧患,而彷徨于西湖滨的我,也欢喜“赤栏桥外柳千条”的色彩的饱和,因此暂时体验了盛世黎民的幸福的心情。
可惜这千条杨柳不久就要摇落变衰。只恐将来春归夏尽,秋气萧杀,和平的绿色尽归乌有,单让赤栏桥的含有危险性的色彩独占了自然界,而在灰色的环境中猖獗起来。然而到那时候,西湖上将不复有人来欣赏景色,我也不会再在这里彷徨了。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八日作,曾登《申报》
……
对于小孩子的爱,是他散文里的特色。
——郁达夫
从丰子恺那里,我学会了朴素。
——林清玄
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置身市尘,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
——朱光潜
你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
——朱自清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丰子恺,知名散文家、漫画家。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弘一法师学习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习国文。朱自清、郁达夫、巴金、叶圣陶、林清玄等对其文章和漫画赞誉有加。他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漫画或幽默风趣,或恬静淡雅,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诗意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著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有一种基因叫理想》内容简介:央视新闻评论部,诞生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实话实说》等名牌节目,
懒人的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30篇随笔组成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故乡飘来的云;懒人的哲学;毛衣的故事;鸡蛋里的文化;小镇生活;于樵说禅;读书也清凉等。懒人...
清词品读 本书特色 “名家品经典”系列为现当代著名学者鉴赏、品读中国古典诗、词、文、小说的著作集成,旨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本系列作者均为现当代...
诗词之美 本书特色 笔者幼年时即在外祖父刘永湘先生指导下学习写诗,长成后又向癯禅夏承焘先生学习填词。词是在格律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词又别名&ldqu...
《清嘉录》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此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收文学作品的时代,自先秦迄于近代,共分四卷: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近代卷。...
中国西部散文精选-全四卷 本书特色 ★ 从中国西部这一地理出发,以散文为凝聚依托,但每位作者都呈现了精彩和不同★ 这些可以视作是西部的大美和“灵魂之签”的文字。...
生活的艺术 内容简介 “人类*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
春花秋月何时了-遇见最爱的婉约词 本书特色 婉约词,婉转有致,隐约带韵,犹如临水浣纱的西子,不经意间撩起的水花,便惊了行人的马匹。每一阕词,都有一个或清丽或华美...
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世界浪漫主义诗歌”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罗曼主义与本然主义、在戴盔形帽的密涅瓦的影响下、新旧美学的联姻、保尔...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统治的权威性学说或工艺制度,但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唯有违反或超过这种权威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继续进步。所以权威是不可以没有,权威主义则...
毒 本书特色 《你好,忧愁》三年之后,萨冈生平唯一一本日记,直面死亡、虚空和孤独。“要想让这本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我的这段生活,我恐怕还得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我渐...
唐诗入门 本书特色 《唐诗入门/周读书系》即闻一多的名著《唐诗杂论》,该书被朱自清评为“精彩逼人之作”、“简直是诗”。1948年8月,朱自清、郭沫若等合编之《闻...
《海边小屋(梅·萨藤作品)》内容简介:移居海边的理想居所,体味人生的美好时光 书写独居日记中最愉悦的篇章 《独居日记》中曾经
杜甫诗选 内容简介《国学经典系列:晒水浒》以精辟绝伦的名句名典,结合简约诙谐的水墨画风,珠联璧合地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意境,带读者游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智慧...
名家学术经典--唐诗杂论 本书特色 《唐诗杂论》为名家学术经典之一。名家学术经典--唐诗杂论 内容简介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
《民法总则与生活》内容简介:全书以民法基本法律问题为抓手,通过研讨大量经典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学会从民法的角
塞耳彭自然史 本书特色 1.从大历史的维度,没有任何功用目的,纯粹为了认识、理解、欣赏而观察自然——现代意义的自然随笔,始于怀特的《塞耳彭自然史》。在19世纪涌...
茶馆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文学爱好者教育部推荐读物 老舍经典话剧、精装插图版 茶馆 内容简介 三幕话剧《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剧中故事全部发生...
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 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 本书特色《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围绕年轻人*有共鸣的话题:成长。作者通过自己一路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