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之门

进入盛夏之门

作者:(美)罗伯特·海因莱因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4-6-1

评分:8.3

ISBN:978753645219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本小说讲述了家用机器人的专利发明者佩特受骗后,利用冷藏休眠和时空跃迁“科技”,挫败了骗子们的计谋,维护专利权益的“故事”。时间旅行无疑是科幻领域最让人着迷又最让人迷惑的永恒话题之一。关于时间旅行的理论,最重要的是怎么自圆其说,避免“时间悖论”,并且不落俗套。海因莱因的确是个故事高手,整个称得上故事滴水不漏。目前可以解释得较为圆满的时间理论之一:历史已经注定,如果回到过去干预历史,所作所为正恰恰促成了历史——是谓“宿命论”;之二:我们回到过去,的确已经改变了历史,但那只是众多平行发展的宇宙中的一个,未被改变历史仍在另外的宇宙中发展着——是谓“平行宇宙论”。现在这些理论不算新奇,不过想到本书乃是956年的作品,作者的超前性就可见一斑了。前者目前更为被接受,但是在很多作品中运用此理论时往往会有意在前边做下许多铺垫,但却经常过于明显,以致很容易就让人猜出结局。而海因莱因处理得相当巧妙,前边不着痕迹,似有似无,让人疑云丛生,后边又巧妙地画完了整个圆。尤其出彩的地方是关于怎么回到过去的处理。一般低俗点儿的就是找个“野博士”,高雅点儿的又得扯出一套一套的,生硬无趣。而海因莱因立足在了中间领域。哈伯特·特威彻博士/教授,掌握了最美妙的技术,却被困在军方的军事秘密之下。作为科学家,成果的不到公布承认,只能放在政治家的柜子里,实在是哑巴吃黄连。主人公丹正是抓住了这点,用不算太正经的激将法,在无奈地刺激了老科学家本已受伤的心后[最后主人公也算作了汇报],的最终使自己达到了返回过去的目的。

作者简介

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和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并以海军军官身份服役五年,1934年因病复员。他一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费城海军航空试验所任工程师。

海因莱因的科幻创作始于1939年,第一篇小说《生命线》刊登在《惊异》(Astounding)上。由于该杂志编辑坎贝尔的赏识,海因莱因的早期作品大多发表在《惊异》上。这些早期作品大多属于他的“未来历史”系列,后来收集在《出卖月亮的人》(1950)、《地球青山》(1951)和《2100年起义》(1953)中。《梅瑟斯拉神的孩子们》(1943)和《天堂的孤儿们》(1963)两部长篇也属此系列。海因莱因在这些作品里展露了他的才华,他视未来为既成事实,在写作上避免冗长的陈述...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但我并不担心“时间悖论”或是“导致历史被重写”的问题——如果某个三十世纪的工程师的确解决了产品中的缺陷,然后建了个转换站,开始贸易,那一定是因为造物主就是这么设计宇宙的。他给了我们双手、双眼和大脑,我们用这个身体所做出的任何事都不可能是谬误。他不需要那些好管闲事的家伙帮他“强制执行”他的法则,他的法则自然会自动执行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奇迹,而“历史被重写”这个词也不过是语义学中的一个空白。但其实我对哲学这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比佩特多担心多少,不管这个世界的真相如何,我都喜欢。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进入盛夏之门”,而且我再也不会去尝试时间旅行了,因为害怕搭错车去到错误的站台上。也许我儿子会吧,但如果他真想那么做的话,我会鼓励他往未来去,而不是回到过去。“过去”只是为紧急事件而准备的,未来总比过去好得多了。那些总在哀悼过去的人,所谓的浪漫主义者,以及反文明的人,无论他们怎么想,这世界总是在稳步发展中,一天比一天好,因为人类自身总在不由自主地对外在环境加以改变,让它越变越好,用双手……用工具……用我们的常识、科学和工程学。

——引自第100页


猫儿们没有幽默感,他们的利己主义思想极度膨胀,还非常敏感易怒。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人认为值得把时间花在迎合他们身上,我不得不回答说没有任何符合逻辑的原因。我宁愿去向一个不喜欢奶酪味道太大的人解释,为什么他“应该喜欢”林堡奶酪。

——引自第3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