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典范
全美多所名校指定读本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更准确、更完善
☆ 举重若轻还原视觉文化历史语境,图文 并茂讲诉七千年中国艺术故事
☆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中国艺术史研习指定读物
◎ 通论性、普及性俱佳的艺术史通论,艺术社会史、文化史书写的典范
结合新近考古学、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富于原创性地在文化脉络里考察中国艺术史,以朝代为线索,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为一本面向广大中国艺术研习者和爱好者的著作,作者旁征博引、论述精炼,晓畅易读。
了解是鉴赏的接触,本书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以期读者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认识。
◎ 全新修订,历史文本与图像的完美融合,“质”与“雅”的再次提升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在“插图修订版”的基础上,本版做了以下改进:在内容上,译者张欣对照原文,并综合读者对此前版本的反馈,对译文做了进一步修订和润色,更正了中译本若干疏误;编辑部查阅了相关博物馆官网和全国馆藏文物名录,对艺术作品/文物的名称、馆藏地做了仔细的核对,以便读者更快更准地查找相关资料。本版还将上一版350多幅配图中的大部分黑白插图替换为彩图,对内文版式进行了优化,兼顾阅读体验与视觉上的艺术留白。 在装帧设计上经过海量实验,最终选择皇家蓝专色纸外封,辅以镶片烫金工艺。内封采用中国红布面圆脊精装,给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以最美的呈现。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具活力且从未断裂的艺术传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晰审视。从 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和琢玉文化到当代艺术家的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包含了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艺术著作,既反映当前的学术研究,又通俗易懂。不同于对各个朝代和风格的平淡叙述,权威学者杜朴和文以诚将艺术呈现为社会愿望、政治、物质文化、信仰体系及更广泛领域的一种文化表述。他们强调发现于原处考古环境的古代艺术和建筑作品。当缺乏原处环境时,他们重建单个作品与其产生环境的互相关联。在广阔的文化图景中,两位作者加入了对作品的材质和生产技术的关注,并给予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和手工艺应有的关注。
「名人推荐」
杜朴、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内容上比以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大扩展,而且在写作和阐释方法等方面也有开创之功。两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因而他们撰写的篇章综述学界成果、征引晚近的考古发现,并富于原创性。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 7000 年的中国美术史置于社会、历史、政治、礼仪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点超越了对艺术美和形式发展的单纯介绍。二是全书基于对中国美术的新界定,不仅涉及属于社会高层的礼仪重器和文人书画,也涵盖了大众视觉文化;不仅讨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也介绍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许多美国大学选用此书作为教材,我在教学中也深感其丰富内容和细致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百年来中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美术史的基础,也不断修正、改写以往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结论。《中国艺术与文化》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审视,并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中译本不仅可作为我国艺术史专业的教材,而且对于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图文并茂、值得阅读并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 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以西方的眼光和国际的立场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一次通盘的陈述。对于身在其中的国人来说,借此可以反观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东方的观念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隐含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读。通过此书不仅能读到知识,更能读到见识,见识帮助我们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部书的行文灵动巧妙,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十分富有个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并不是灌输常识和提供背诵条目的手册,而是通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书的一个原因。
——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艺术史和考古系荣休教授,著述丰硕。杜朴博士除了在远东广泛游历和参加田野考察工作外,还合作策划了几个重要的展览,并受邀在多个以中国艺术收藏著称的美国博物馆做讲座。
文以诚 (Richard Ellis Vinograd),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1995 年起任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他是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 的中国肖像画》,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和书评。文以诚博士经常受邀以演讲者、评审或研讨者的身份出席有关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会议和论坛。
兽面纹昭示了诸神和时王的领域,强化了能够与神沟通的人和不能够与神沟通的人之间根本的社会和政治鸿沟。按此解释,兽面纹扮演了确证王室权威的实践和社会效应的角色。服务于意识形态是艺术生产的常见功能。
——引自章节:第二章青铜时代早期:商和西周
周臣最有名的作品《流民图》对画家本人和中国绘画而言都是不寻常的。城市中的下层人物很少成为描绘对象,尽管反映盲人乐师和乞丐的有限类型自宋代已出现。周臣刻画了城市街巷中的各种底层民众,有流浪汉、耍猴者,以及拾柴者、乞丐、游民等边缘角色,后者饱经饥饿和病痛之苦。20多个人物中最令人怜悯的是:一位盲人母亲,脖子肿大,腿部浮肿,怀中抱着营养不良的婴儿;一个瘦骨嶙峋的拾柴者,目光可怕,饥饿难耐,手持残破的空碗。周臣的描绘粗略而直率,除了因记录事实而令人不安,既不伤感,也不残酷。他在1516年的题跋叙述了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偶尔涌入他的脑海,表明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动体验。
——引自第285页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
清.赵之谦篆书铙歌册-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
人类的艺术:中 本书特色 房龙毕生所要追求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在《人类的艺术》中,房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对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
刘曾复京剧文存 本书特色 刘曾复先生在生理学界和京剧界都是**人物。他兼顾科学研究与艺术爱好,并都做到了顶级。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一生爱戏,...
晋.王献之墨迹选 本书特色 在纸张未发明前,笔墨记文多依附于简牍之上。竹简、木牍之长约一尺,『尺牍』一词即来源于此。纸张发明后,至东晋安帝元兴三年,...
周慧珺行书三字经 本书特色周慧珺學書初從趟孟頫,繼而欽羡米芾『風檣陣馬,沉着痛快』的俊邁書風,深心大力,奠定了她書風的基本格調。六十年代初,她有幸受教滬上著名書...
《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内容简介:想对我国古代西周时期晋国的奇珍异宝有所了解的话,那就看看《晋国奇珍》吧。《
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司徒雷登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立起了一座“世界最美
智力学画:指印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套绘画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权威、新颖、独特的美术益智训练画本。在进行趣味绘画的同时,培养小朋友对色彩和图形的认知,逻辑思维、抽...
《大山里的小诗人》内容简介:诗歌也许不能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但它能改变一个孩子。本书是由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发起,果麦文化
乐之诗意 结构随想-R.施特劳斯七部交响诗之结构艺术 本书特色 r·施特劳斯的早期创作是在父亲的倡导下崇尚门德尔松的风格和勃拉姆斯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响诗是...
碑帖大观王珣伯远帖/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此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珣写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
《向平庸宣战:汉语先锋(第二辑)》内容简介:《向平庸宣战:汉语先锋·第二辑》是对2020年度汉语先锋诗歌创作情况的总结。收录20
她们说-中国当代女导演访谈录 内容简介 在《她们说》中,宁瀛、徐静蕾、李玉、唐晓白、马俪文、尹丽川……10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其中有...
台前幕后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从1983年至今的24届春节晚会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花絮,以及在春节晚会中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台前幕后 目录 第1章 1...
[現代建築家コンセプト・シリーズ]は、20世紀を牽引した建築原理であるモダニズム─ポストモダニズムとは異なる建築思想を構築す
松石把玩艺术 本书特色本书是把玩艺术系列中有关绿松石的介绍,全书五个篇章,分别对绿松石的形成、产地、鉴别、分类、收藏及保养等一一做了介绍。 通过全面梳理绿松石的...
碑帖大观张旭古诗四帖/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张旭古诗四帖,狂草,墨迹本,高29.5厘米,宽195.2厘米,五色笺,共40行,凡188字。此帖传为张旭所书南朝诗四首...
清黄自元千字文 本书特色 黄自元(一八三七年——一九一八年)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未书法家,实业家。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
罗银胜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著有《顾准传》(团结出版社)、《潘序伦传》(立信会计出版社)、《才情人生乔冠华》(团结出版社)、《红色外交家乔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