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社会

中国与世界社会

作者:[德]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9-10

评分:8.6

ISBN:9787520151481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作品目录

中文版序
绪论
第一章 概述
一 来自中央之国的报道
二 有关世界差异的统计
第二章 旧中国的最后繁荣:18世纪的满清帝国
三 18世纪作为过渡期
四 经济基础
五 弱势专制
六 中国在亚洲大陆腹地的经略与朝贡协定
七 东印度公司时代的印度、中国南方以及欧洲对亚洲贸易
第三章 19世纪:自由贸易帝国主义阴云下的中国
八 中国的衰落与不列颠治世
九 鸦片入侵与鸦片战争
十 外交与“非正式帝国”
十一 中国市场的边界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在屈从与反抗之间
十二 “门户开放”与殖民政策:中国作为列强争夺的对象(1895~1931)
十三 经济入侵的新形式
十四 平稳期:“满洲国”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十五 衰落与过渡:战争、内战与革命胜利(1937~1949)
附录
· · · · · ·

作者简介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精彩摘录

这张表上发现另外两个特点: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全球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衰退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华投资的减少,并没有直接导致英国在华经济地位的下滑。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不列颠非正式帝国的经济势力已经与政治和军事因素脱钩;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表上发现,外国投资在1920年代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虽然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日本这位“后起之秀”的巨额资本输出造成的,但我们同时可以注意到,英国投资与战前相比同样也翻了一番。英国对华投资的増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资本的输入,二是英国洋行以部分利润进行的再投资,三是沪港两地的地价上涨。这三项因素的作用各占几成,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加以判定。20年代时,美国成为英国和日本之外的第三大对华经济扩张力量。这一点主要反映在贸易方面。30年代初,美国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从1913年的6%増长到近20%,并以此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几乎全部是为了给贸易扩张提供支持,比如说美孚公司的加油设备和专用油轮,也属于这些投资的一部分。表7所列数据,反映了1931年-从相对繁荣转向严峻危机的过渡之年一各大投资国对华投资的基本情况。美国59%的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和交通业,亦即轮船业)都是为对华贸易提供辅助。“城市公用事业”的幕后操手主要是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以及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IntrnationalTelephoneTelegraphCo。,ITT)上海子公司,“银行业”背后是中国大外资银行之一的花旗银行,以及其他8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由美国投资的大型工业企业在中国找不出一家,因为早在一战之前,美国投资者便将目光投向了日本,而放弃将印度、土耳其和中国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作为投资对象。1929年,美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总计75.28亿美元,其中对华投资仅占2%。

——引自章节:None


费正清学派的视野是辽阔的,但在我看来却仍有拓宽的余地。这些美国学者中,有些人是从政治和军事层面去梳理中国的对外关系,还有些人是从经济学角度将清帝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作为研究课题,而第三类学者则把目光集中于文化影响和文化输入问题,并将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作为重点。……当我在1980年代写作本书时,我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更开阔的框架,将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都一并纳入进来。因为在我看来,把这些视角区分得过于清楚,是一种人为和刻意的做法。同时,我还为本书增添了另一个视角:当时我正在为筹备中的另一部作品搜集资料,其主体是18世纪(即启蒙时期)欧洲学者对亚洲的看法。这本名为《亚洲的去魔化》的作品于1998年出版,其中文版也于不久前问世。……我选择了“世界社会”这个关键词作为本书的书名,这个词后来成为“系统理论”当中的重要概念。不过,在这套理论中,“世界社会”有着另外的含义,因此我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本书中的“世界社会”指的是什么。…………“世界社会”在本书中的含义是指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这个环境是由政治和经济两大支柱构成的。文化虽然也偶有涉及,但相对缺乏系统性,而且论述也不够详细和深入。在书中,我将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交互式关系,其影响往往是双向的。对这种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仅仅是正科,中外商人群体同样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书中,我并不是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插曲的细节描写,使这种交互作用得以呈现,而是将秩序更迭作为大的背景。……回顾过去的三个世纪,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呢?历史教训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今人对过去所做出的解释。比如说,……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