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这张表上发现另外两个特点: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全球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衰退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华投资的减少,并没有直接导致英国在华经济地位的下滑。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不列颠非正式帝国的经济势力已经与政治和军事因素脱钩;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表上发现,外国投资在1920年代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虽然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日本这位“后起之秀”的巨额资本输出造成的,但我们同时可以注意到,英国投资与战前相比同样也翻了一番。英国对华投资的増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资本的输入,二是英国洋行以部分利润进行的再投资,三是沪港两地的地价上涨。这三项因素的作用各占几成,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加以判定。20年代时,美国成为英国和日本之外的第三大对华经济扩张力量。这一点主要反映在贸易方面。30年代初,美国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从1913年的6%増长到近20%,并以此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几乎全部是为了给贸易扩张提供支持,比如说美孚公司的加油设备和专用油轮,也属于这些投资的一部分。表7所列数据,反映了1931年-从相对繁荣转向严峻危机的过渡之年一各大投资国对华投资的基本情况。美国59%的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和交通业,亦即轮船业)都是为对华贸易提供辅助。“城市公用事业”的幕后操手主要是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以及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IntrnationalTelephoneTelegraphCo。,ITT)上海子公司,“银行业”背后是中国大外资银行之一的花旗银行,以及其他8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由美国投资的大型工业企业在中国找不出一家,因为早在一战之前,美国投资者便将目光投向了日本,而放弃将印度、土耳其和中国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作为投资对象。1929年,美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总计75.28亿美元,其中对华投资仅占2%。
——引自章节:None
费正清学派的视野是辽阔的,但在我看来却仍有拓宽的余地。这些美国学者中,有些人是从政治和军事层面去梳理中国的对外关系,还有些人是从经济学角度将清帝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作为研究课题,而第三类学者则把目光集中于文化影响和文化输入问题,并将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作为重点。……当我在1980年代写作本书时,我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更开阔的框架,将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都一并纳入进来。因为在我看来,把这些视角区分得过于清楚,是一种人为和刻意的做法。同时,我还为本书增添了另一个视角:当时我正在为筹备中的另一部作品搜集资料,其主体是18世纪(即启蒙时期)欧洲学者对亚洲的看法。这本名为《亚洲的去魔化》的作品于1998年出版,其中文版也于不久前问世。……我选择了“世界社会”这个关键词作为本书的书名,这个词后来成为“系统理论”当中的重要概念。不过,在这套理论中,“世界社会”有着另外的含义,因此我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本书中的“世界社会”指的是什么。…………“世界社会”在本书中的含义是指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这个环境是由政治和经济两大支柱构成的。文化虽然也偶有涉及,但相对缺乏系统性,而且论述也不够详细和深入。在书中,我将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交互式关系,其影响往往是双向的。对这种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仅仅是正科,中外商人群体同样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书中,我并不是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插曲的细节描写,使这种交互作用得以呈现,而是将秩序更迭作为大的背景。……回顾过去的三个世纪,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呢?历史教训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今人对过去所做出的解释。比如说,……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鸭池十讲-大家小书-(增订本) 本书特色 《鸭池十讲》,是一代文化大师罗庸生前发表的唯一一本小册子,包括他抗战期间在昆明的演讲稿和其他文章十篇。这本小书谈儒,谈...
中国历代谜案-(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本书甄选了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近二十件历史谜案,依据各种正史野史等史料、考古证据和前...
《驱动力》内容简介:《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最新著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
日本学-第十八辑 本书特色 本辑《日本学》(第十八辑)共收录22篇文章,是中国和日本学者围绕日本问题所做研究的成果,内容涵盖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思想、人物、...
本书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
金性尧集外文编:第4卷 本书特色 金性尧(1916—2007),浙江定海人,著名文史学家、散文家、编辑家。金性尧生前出版的各种文集已收入《金性尧全集》(9卷),...
在绝境中艰苦作战.二战史爱好者或有志于深入了解中美关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美国飞行员,他们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被秘密招...
《玉台新咏》编纂研究 本书特色 《玉台新咏》是六朝后期编纂成书的一部著名诗歌总集,它以收录汉魏六朝艳情诗和宫体诗为主。历来学者认为徐陵该书的编纂者,但近来有学者...
骆小所学术文选 内容简介 《学术名家文丛:骆小所学术文选》主要内容包括:论修辞格和语法、逻辑的矛盾统一性、简谈21世纪修辞学的研究、略论修辞中的话语交际和社会角...
西方古典学术史-上下册-第三版 本书特色 《西方古典学术史》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博大精深。虽然此后西方陆续有类似的著作问世,或去繁就简,或加强史料批评,但在资料...
强势民主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部分,**部分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自由主义代议制民主进行批评,中心论点是自由主义民主政治中许多诸如此类的难题原自于于其理论本身;...
媒介现象学-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1 本书是“传播学百科文库·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之一2 本书主要研究 麦克卢汉 的传播学理论,麦克卢汉是西方*著名的传...
《蔓草缀珠(增订版)》内容简介:作者的散文写作,记事怀人,属学者散文,文笔好,见识高,特别是记叙了曾有长期、深入交往的冯雪
天一阁书目 天一阁碑目-(全二册) 本书特色 《天一阁书目 天一阁碑目(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3辑)。天一阁书目 天一阁碑目-(...
★ 纳粹意识形态如何逐渐主导德国社会?★ 普通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 坎迪尔历史奖、古根海姆奖获奖作者★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二度奖励作者★ 彼得·弗...
居延沧桑:寻找消失的绿洲 内容简介 居延原是水草丰美的绿洲,人类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绿洲的破坏和的文明的...
玩不转微博-微博使用宝典 内容简介 微博是个好东西,但要玩好不容易。其中窍门多多,要想从微博菜鸟晋升微博达人,此书不可不读。本书作者都是微博达人,对新媒体颇有研...
奥古斯丁(354-430 年),罗马时期的基督教思想家,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秩序》和《论自由意志》等大量著作。奥古斯丁上承希腊罗马思想传...
《北洋大学》内容简介:“民国趣读”系列图书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本书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历任柏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