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坟墓而行

沿坟墓而行

作者:[德]纳韦德﹒凯尔曼尼(Navid Kermani)

出版社: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9-10-14

评分:8.3

ISBN:9787520156141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有一片广袤的土地,从德国以东,跨越俄罗斯而绵延至近东,它始终让人感觉陌生,它被频仍的战火与灾祸撕裂。纳韦德•凯尔曼尼沿着当今在欧洲重新出现的壕沟长途跋涉:从他的家乡之城科隆往东到巴尔干半岛,再向南翻过高加索山,抵达他父母的故乡伊斯法罕。他对含义丰富的细节有着清晰无误的敏锐感受,并藉此在自己的日记中讲述被遗忘的地区,那里的人们如今正在创造历史。

.

“纳韦德•凯尔曼尼的范例说明,这一类作者必须要有多么丰富的事先历练,必得经历多少次破碎、排挤、为此沮丧同时又狂喜,不论遭到多少批评都必定要为世界振奋如斯,他们才担当得起政治作家这个本身也闪耀动人光彩的角色。”

——莱纳尔德•葛茨,2015年毕希纳文学奖获奖演说词

.

“记者作家纳韦德•凯尔曼尼着迷于异国他乡。他对令人不愉快的真相的那份好奇让他具有同理心,努力以写作来理解是什么将人与人分隔,又是什么将人与人相连。”

——安德里亚斯•吕格,德国电视一台,2018年3月18日

.

“他的纪实报道也许是这位公共知识分子的核心作品。它们缔造了一部不可言传者的文化史。”

——菲利普•霍尔斯坦因,《萨尔布吕肯报》,2018年3月20日

.

“这本书的突出特征将会久久萦绕你心头:那便是对这个世界中总有无法治愈之伤的感触。”

——汉斯-迪特•徐特,《新德国》,2018年4月11日

.

“这是一本如此丰实饱满,扣人心弦的书,值得花五十四天去读,每一天都会让你潜入一个新世界。”

——卡嘉•怀瑟,《北德广播电台在线版》,2018年1月26日

.

“他的五十四天让人感受到,在他走过的十二个国家之间,在这上万公里的旅途中有着多么无穷无尽的伟大的文化财富。”

——克劳迪娅•梅奥德,《新苏黎世报》,2018年2月21日

作品目录

科 隆
第一天 什未林
第二天 从柏林到布雷斯劳
第三天 奥斯维辛
第四天 克拉科夫
第五天 从克拉科夫到华沙
第六天 华沙
第七天 华沙
第八天 从华沙到马祖里
第九天 考纳斯
第十天 维尔纽斯及周边地带
第十一天 穿越帕内拉伊去明斯克
第十二天 明斯克和哈腾
第十三天 在切尔诺贝利封锁区
第十四天 库拉巴蒂和明斯克
第十五天 在科拉思纳博乐背后的封锁区
第十六天 从明斯克到基辅
第十七天 基辅
第十八天 从基辅到第聂伯河
第十九天 在顿巴斯前线
第二十天 穿越马里乌波尔到达黑海
第二十一天 沿黑海海岸前往敖德萨
第二十二天 敖德萨
第二十三天 从敖德萨起飞
第二十四天 经莫斯科前往辛菲罗波尔
第二十五天 经巴赫奇萨赖去塞瓦斯托波尔
第二十六天 沿着克里米亚海岸
第二十七天 从克里米亚岛俄罗斯大陆
第二十八天 去克拉斯诺达尔
第二十九天 从克拉斯诺达尔到格罗兹尼
第三十天 格罗兹尼
第三十一天 在车臣山区
第三十二天 从格罗兹尼去第比利斯
第三十三天 第比利斯
第三十四天 第比利斯
第三十五天 去哥里,去格鲁吉亚-奥塞梯停火线那里
第三十六天 从第比利斯去卡赫季州
第三十七天 从卡赫季州去阿塞拜疆
第三十八天 沿着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停火线
第三十九天 乘夜间火车前往巴库
第四十天 巴库
第四十一天 巴库和戈布斯坦
第四十二天 从巴库起飞
第四十三天 埃里温
第四十四天 埃里温
第四十五天 去塞凡湖并继续前往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第四十六天 穿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第四十七天 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停火线那里,并继续前往伊朗
第四十八天 途经焦勒法去大不里士
第四十九天 途经阿哈马达巴德前往阿剌模忒堡
第五十天 抵达里海并继续前往德黑兰
第五十一天 德黑兰
第五十二天 德黑兰
第五十三天 德黑兰
第五十四天 从德黑兰起飞
与家人在伊斯法罕
启 程
致谢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纳韦德•凯尔曼尼是生活在科隆的自由作家。他以小说、散文和纪实报道赢得过众多奖项,包括克莱斯特奖、约瑟夫-布莱特巴赫奖以及德国书业和平奖。

译者简介:

李双志,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2000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2009至2013年就读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至2017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教于南京大学。长年致力于现当代德语文学与美学思想研究,中德文学比较研究。

王博,王博,南京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南京大学与哥廷根大学双硕士学位。热爱阅读,热爱文化交流,曾任职于奥地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目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江苏理工学院德语助教。

精彩摘录

作家阿米尔·哈桑·谢赫尔唐(AmirHassanCheheltan)已经有好几年都不能在伊朗出版自己的书了。他靠国外版本生活得挺好,却为自己作为伊朗作家而不能出波斯语的书而悲伤。我建议他,放弃在伊朗获得印刷出版批准的希望,在一家流亡出版社或者在网上出版自己的书,那样感兴趣的人是会读到的。反正在伊朗靠出书是挣不到钱的,靠好书更是不可能。发行量跌落得严重,一本有点品位的作品第一版标准发行量是3000~5000册,现在有时候却只有300册。几乎8000万人口的国家,只印300册。没有教养的人会相应增长。国家变得机灵多了:如果它像90年代末的连环谋杀那样杀害作家,那就会引发众怒、抗议、骚乱;它现在杀害的是阅读,在学校里菲尔多西和哈菲斯都只是作为知识打包来教,现代文学一点儿都不会教。它将最优秀的作家与他们的读者隔离开来,直到作家们什么时候被人遗忘。而因特网现在在很大范围里都是免费的,所以人们也就逐渐丢掉了阅读的习惯。不是信息被屏蔽,而是思考瘫痪。

——引自章节:第十二天明斯克和哈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