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物,永不消逝,暴力即属此类。
暴力性表达并非现代性的标志。暴力只是变化多端而已,其表现形式随社会局势而变。如今,它回到皮下、交际之下、毛细结构和神经元的领域,呈现出微观物理学的形态;这种形态的存在,无需在统治或敌对关系中的那种否定或排斥性。
它从可见转为无形,从粗野蛮横转为沉思内省,从正面直击转为病毒性感染。暴力起作用的方式不是公然袭击,而是蔓延传染。
作者在本书中首次揭示了暴力事件的变形记,从君权和血亲等前现代社会的斩首,经由现代规训社会的畸变,最终到了今天绩效社会和倦怠社会的抑郁。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已出齐)
《精神政治学》(2019年3月)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2019年3月)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2019年3月)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2019年6月)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2019年6月)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2019年6月)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2019年10月)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2019年10月)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2019年10月)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资深翻译家,深圳大学
韩炳哲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时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从而被重新编程,然而对于后果如何却陷入了盲目和麻木。在群里,每个人都是个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他自己。
——张志伟,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中欧商业评论》杂志
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世界哲学》杂志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大哲学系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如果你想入哲学之门,你就看这位韩裔德国籍大叔的作品,你可以在阅读中认识众多哲学家,然后选择你喜欢的逐个进一步了解,他将大咖们的哲学思想与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话题糅合在一起,让你明白,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啊!
——关玉红,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马克萨斯群岛上的原住民把这种神秘的权力实体(Machtsubstanz)叫作曼纳(Mana),从被杀者转移到胜利者手上。一个勇敢的战士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曼纳:“从前人们以为,一个战士的身躯可以将其所杀之人的全部曼纳收入囊中……每成功杀一次人,他的矛也就增加了一些曼纳……为了直接将曼纳合并,他吃掉死者的肉;为了将打仗时新增的实力牢牢绑缚在自己身上……他把战败者身体上的部分残肢作为战争装备戴在身上——一块骨头,一只干枯的手,有时甚至是整个头颅。
——引自章节:暴力的考古学15
资本的运作方式就像现代曼纳一样,你拥有的越多,就越强大,越坚不可摧,甚至越妄想长生不死。金钱从词源上就已经点明献祭和狂热崇拜之间的关系。因此,还可以说,金钱原本就是人们用来赢取动物祭品的一个交换手段。谁如果拥有许多钱,那也就意味着他占有许多动物祭品,可以随时用来宰杀献祭。如此一来,他就得到了一种巨大的野兽般的杀戮暴力。参见:Baudler,UrsündeGewalt,a.a.O.,S.115.于是乎,金钱也好,资本也罢,都成为一种对抗死亡的手段。
——引自章节:暴力的考古学15
☆健康生活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健康时报、青鸟健身 重点推荐读物☆随书附赠青鸟健身之约讲座VCD☆2005年金石堂医疗保健类图书销售第一名;新学友、诚品、何嘉仁...
刘渡舟伤寒论专题讲座 本书特色 《刘渡舟伤寒论专题讲座》是《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的姊妹篇。书中包括刘渡舟教授讲“平脉法”、“伤寒例”、“痉湿暍病”、肝病、痰饮等。...
《奇货.7》内容简介:《奇货.7》中国首部描写“逐货师”经历的小说,有史记载传说中最富贵而又最危险的人群!本书是一个新奇的隐秘
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有植物纤维原料的分析与检验、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分析与检验、化学纸浆及纸和纸板的化学分析、纸和纸板物理性能的检...
监控录像系统中人像鉴定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监控录像系统中人像鉴定问题研究》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监控录像系统中人像鉴定问题研究 目录 **章 监控录像系统...
金匮要略正义-伤寒金匮-14 本书特色 《金匮要略正义》为清代医家朱光被所著,全书分上下两卷,是注解《金匮要略》的重要著作。《金匮要略》因其文辞简略,义理深玄,...
水浒传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本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系列”丛书之一。《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以纷繁复杂的宏大叙事结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腾挪跌...
★与太宰治齐名的文学大师 坂口安吾怪谈•怪奇小说名作集★日本人气动漫《文豪野犬》原型人物,日本动漫“青之文学”系列原著作品★再现东瀛怪谈写作中怪异诡谲和妖艳阴柔...
只要找對方法,就能改變結果!即使文法成績老是差強人意,也能一舉過關斬將,得高分!★百萬考生推薦日檢好書,應考秘訣一本達陣
灾害医学救治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简要介绍了灾害的概念、危害以及灾害医学救治技术的特点、任务和意义;详细介绍了灾害医学救治的基本技能;分别叙述了地震、火灾、水灾等...
林巳奈夫,1925年5月生。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文学博士。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洋考古学会及日本学士院会员、著名考古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出土文物的鉴定、审...
南立新《创业邦》CEO兼出版人。南女士于2007年创办《创业邦》,开创了中国一家专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南女士在风险投资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对中国的企业家有深刻的...
冯氏小二捏脊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冯氏小儿捏脊疗法的历史、治疗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捏脊手法等,重点说明小儿厌食、小儿腹痛等12种常见疾病的捏脊治疗方法、辅助...
Intodaysserviceeconomy,manyjobsrequirethatapplicantshaveasmilingface,helpfuldisp...
细说中国法律典故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中国历代法律典故二百三十一条。时间跨度自先秦至清末。根据内容的不同,全书分为六编,即:法律术语典故、司法典故、案例典故、刑...
上海近代建筑史稿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章,**章介绍了上海市区的形成发展及抗战前后上海的城市建筑;第二章介绍了近代上海的各种类型的新型建筑;第三章介绍了中外的建...
疼痛治疗手册 内容简介 本手册是由全国著名的疼痛和麻醉学专家撰写,还邀请心理医学、康复理疗、神经外科及中医学专家参与,共分36章,较全面和有重点地阐述了疼痛的诊...
《红烛:闻一多精读》内容简介:本书分“诗歌”“杂论”和“演讲”三辑,对闻一多的现代诗代表作,他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代表作有《论可能生活》(1994)、《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2005)、《坏世界研究...
云无心是一位人气非常高的科普作家,于2009年11月推出的《吃的真相》于2010年春节期间被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推荐,并获得了同一年度的文津奖提名,续篇《吃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