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到处洋溢着“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
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恰恰于信任不在时,人们对“透明”的呼求声才愈发响亮。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是不会执意要求透明的。透明社会是一个不信任的、怀疑的社会,由于信任日渐消失,社会便开始依赖监控。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意义。
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命令,透明正在取代日渐式微的道德审查机构。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已出齐)
《精神政治学》(2019年3月)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2019年3月)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2019年3月)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2019年6月)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2019年6月)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2019年6月)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2019年10月)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2019年10月)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2019年10月)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资深翻译家,深圳大学
韩炳哲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时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从而被重新编程,然而对于后果如何却陷入了盲目和麻木。在群里,每个人都是个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他自己。
——张志伟,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中欧商业评论》杂志
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世界哲学》杂志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大哲学系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如果你想入哲学之门,你就看这位韩裔德国籍大叔的作品,你可以在阅读中认识众多哲学家,然后选择你喜欢的逐个进一步了解,他将大咖们的哲学思想与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话题糅合在一起,让你明白,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啊!
——关玉红,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我是凭借不为他人所知的那部分自己而活着。——PeterHandke
——引自第1页
人类的灵魂显然需要这样的空间,在那里没有他者的目光,它可以自在存在。它身上有一种不可穿透性。完全的照明会灼伤它,引起某种精神上的倦态。只有机器才是透明的。从根本上构成生命的是自发性、事件性和自由,它们不容许“透明”的存在。
——引自第1页
陈耀福 (Norman Tan),亚洲著名广告人,生于新加坡,现任智威汤逊北亚区首席创意长兼中国区主席。台北广告界将其早年带来的广告创意影响力称为“陈耀福现象”...
Tom M. Mitchell,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讲授机器学习等多门课程;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L)的主席;美国 Machine Learning 杂志、...
"局,无处不在。小到人与人的竞争,大到统治一个国家,都需要策略。做局就是一种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人生博弈手段。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概括起来不出一个“局”字。做...
《报童瑞恩:送报纸的巴菲特美国式直线创富法则》:送报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作,象征这个国家努力开创新局、不屈不挠、孜孜不倦的精神。送报员负责订户报纸的进货、销售和...
一部畅销十年的表演艺考完全指南总结自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蒋雯丽恩师林洪桐十六年艺考考官经验与近六十载表演教学经验适用于北电、中戏、上戏、中传、军艺等院校的考生从报...
新部首大字典 内容简介 《新部首大字典》,王竹溪著;從1930年代末著手,到1980年成典,前後歷四十多年。1988年出版。由前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題詞。其具有以...
普遍管辖原则研究-京师刑事法学博士文库(3) 内容简介 在书中,作者对普遍管辖原则的含义进行了双重构造,对该原则以及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
脊柱椎间关节成形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椎间盘成形重建技术的同时,也介绍了椎体成形技术、内镜治疗技术、激光技术应用等内容。并介绍了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具有系统...
洪椿旭,经济学博士,1993年就职于韩国金融研究院,27年来在韩国诸多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任经济分析师。2016年被韩国《朝鲜日报》评为“最最值得信赖的经济分析师...
作品目录4 个性服饰索引6 【缝纫特集】满载时尚创意的缝纫服饰8 缝纫1 NANATONE的春款服饰20 缝纫2 亚麻制成的清新简约服饰28 缝
这是一部涵盖SaaS商业实践全部关键要素的著作,从行业机会、商业模式、价值模型、成功路径、经营系统5个维度全面梳理了SaaS商业实战的核心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一...
圆仁,俗姓壬生氏,日本下野都贺郡人,生于公元794年,即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当唐德宗贞元十年。幼时在原籍大慈寺经名僧广智为之落发。广智是道忠的弟子,道忠是鉴...
许知远,现任职于《生活》杂志,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李礼,资深媒体人,曾任多家媒体主编,专栏作家。方曌:历史系硕士,法学博士,《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
讓紐約時報研究員告訴我們未來要如何說故事!二百年前,據說搭乘速度超過每小時二十英里的火車,人就會窒息;如今,我們早就在搭波音七四七飛來飛去。二百年後,據說玩電動...
乔尔•斯波尔斯基(Joel Spolsky)是一名软件行业的资深人士,他的开设的个人博客“乔尔谈软件”(www.joelonsoftware.com)深受程序员...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的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
迄今最跌宕起伏的香巴拉作品,国内首部“大小香格里拉”全景游记小说。作者重走洛克经典路线,寻找最后的香格里拉。香巴拉大环线,以康定为起点,全程跨过川、藏、滇三省,...
@秋叶,原名张志,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Office在线教育领导品牌【秋叶PPT】创始人,中欧商学院私享会导师。微信公众号【秋叶PPT】是国内有影响力的职场技能分...
中国城市密码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一名德国学者,自2000年起,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作者在中国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吉林、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