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

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

作者:周诗岩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11

评分:9.1

ISBN:978756805548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后(2006—2008)。专业兴趣集中在媒介理论、图像研究与文化批评的交叉领域,尤其关注现代性条件下的艺术先锋派理论与实践。著有《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2007),译著有《奥斯卡•施莱默的书信与日记》(2019)和《包豪斯剧场》(2019)。

王家浩,建筑与艺术批评家、策划人,建筑实验者。

1975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长期关注现代世界体系周期中的都市化进程,以及建筑师的知识建构和话语生产,笔耕不辍,已发表数十篇批评文章,曾受邀为《时代建筑》《新建筑》《建筑学报》等专业期刊主编多辑专题,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当代艺术展、双年展。

作品目录

艺术与社会
未竟的理念草图
蓝图中失落的人偶:舞台
历史化的底图:建造
事件I:一份被撤销的宣言
事件II:从国际建筑到国际风格
现代性之争
莫霍利-纳吉I:先锋运动的冲力
奥斯卡·施莱默I:包豪斯之暗
奥斯卡·施莱默II:最低限度的道德
莫霍利-纳吉II:包豪斯之光
事件III: 一次先锋派的汇聚
事件IV:从视觉符号中回返
包豪斯的双重政治
格罗皮乌斯:总体的幻灭
交接:包豪斯内部的对峙
改制:技术与社会的裂点
汉斯·迈耶:不完美世界中的原则
图解
包豪斯十四年
访谈
包豪斯不造星!
社会地型中的“星丛”
附录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19年《包豪斯宣言》
奥斯卡·施莱默
1923年《包豪斯大展宣言》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1925年《生产,复制》
汉斯·迈耶
1929年《包豪斯与社会》
后记
先锋派的临界点
· · · · · ·

作者简介

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后(2006—2008)。专业兴趣集中在媒介理论、图像研究与文化批评的交叉领域,尤其关注现代性条件下的艺术先锋派理论与实践。著有《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2007),译著有《奥斯卡•施莱默的书信与日记》(2019)和《包豪斯剧场》(2019)。

王家浩,建筑与艺术批评家、策划人,建筑实验者。

1975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长期关注现代世界体系周期中的都市化进程,以及建筑师的知识建构和话语生产,笔耕不辍,已发表数十篇批评文章,曾受邀为《时代建筑》《新建筑》《建筑学报》等专业期刊主编多辑专题,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当代艺术展、双年展。

精彩摘录

作为十分擅长图解的艺术家,克利的“线条”从没有走向绝对抽象,它们总是借由生活世界的实际经验获得表达力,并且坚持扎根在经验之中。单这一点,就巧妙地弥合了伊顿神秘化的形式分析与莫霍利理性化的抽象构成之间的裂隙。可是有意思的是,《教学草图集》的出版一上来就在书封处偏离了克利的主张。它的封面单从现代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堪称典范,此前还未有任何出版物的封面以如此少的要素获得如此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黑底上一个鮮明的白箭头。鲜明的图案加诸鲜明的指向。可问题在于,克利的所有图画都没有表露过他希望获得如此一目了然的效果。细心的读者将会从克利教学草图集的内容中看到这一点。克利确实画了许许多多箭头,但是他始终让它们携带经验世界的特质,仿佛自然生态中不断生发的意向、张力和运动,带有自行逆转的潜能。[图57]克利个人的文字表述也同样留有余地,较少带有康定斯基那种强烈的精神性,或者莫霍利-纳吉那种热忱的训导意味。他喜欢打比方,仿佛那是条线去散步”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的事情。莫霍利-纳吉对此类神秘的非理性做派相当不以为然,事实上自打加入包豪斯团队,他就在不遗余力地排除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现在,他却有责任把克利这些教学草图集变成一本书。

——引自章节:事件IV:从视觉符号中回返


所以可以说,在《教学草图集》这个极简的封面上,发生了一种箭头对另一种箭头的替代。首先就图形特质而言,机械替代了手工。克利的箭头都明显出于手绘,从一种可感的情境中生发出来,这些表示力之向量的箭头,往往呈现出复杂的相互制衡的关系。在克利看来,箭头源自一种处在地球和世界关系中的人的思考:“如何扩张我的范围?跨越这条河?这片湖?翻过那座山?”[注:PaulKlee,PedagogicalSketchbook]简言之,它处于人之希望和人之局限那具有悲剧色彩的双重性中,也处在人工和自然的张力中。莫霍利-纳吉却在《教学草图集》的封面上让一个机械绘制的箭头无可置辩地悬浮在绝对的黑暗中,切断这个符号与有机自然的关联,让它仿佛机器之抽象力量本身的次宣告。在色彩明暗上也发生了类似的翻转:就好像场白色对黑色的胜利,或者说,明对暗的胜利。克利曾经专门对黑色箭头的形成做出说明:当现实的白色从替代性的未来的黑色中接收到强烈的能量时,箭头就产生了。他觉得事情不能倒过来不能从黑色基底中产生白箭头,因为这和现实经验紧密相关,“这给定的白色随处可见,令人厌倦”。[图58]现在,莫霍利纳吉的箭头偏偏以克利所否定的那种方式出现,黑底中的白箭头就像一个向克利发起论辩的信号。[图59]显而易见的是,这个绝对抽象的封面图形力图排除对现实的任何意指作用,但是考虑到莫霍利-纳吉对人工光的固恋,这个图形同时把自己展现为克利意图的反面镜像:让现实的黑暗从替代性的未来的白光中接受能量。还有一重反转,体现在这张封面的动势上:单向度替代了可逆性。克利手稿一再表明,他真正关心的是动能如何在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运行和转化。克利通过手稿描绘运动的自然有机结构消极与积极的相互逆转,乃至最终在箭头消失处,运动进入无限。他甚至最后写道:“达至无限运动运动的实际方向就无关紧要了,我第一次取消了箭宿命式的悲怆化为气质,将能量与反能量同...

——引自章节:事件IV:从视觉符号中回返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