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作者:[英国] 彼得·伯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11

评分:9.3

ISBN:978720816090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彼得·伯克,出生于1937年,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已出版

《意大利文艺复兴》(1972);

《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1978);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1991);

《制造路易十四》(1992);

《知识社会史》(2000);

《图像证史》(2000);

《什么是文化史》(2004);

《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2004);

《文化杂交》(2009)等多部著作。

李康,出生于197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太古/国泰基金)、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译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反思社会学导引》《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法国社会理论》《教育思想的演进...

()

作品目录

前言 _ i
第二版序言 _ i
第一章 理论家与史学家 _ 1
一 聋子之间的对话 _ 4
二 史学与理论的分野 _ 7
三 对过去的摈弃 _ 17
四 社会史的兴起 _ 21
五 理论与史学的会聚 _ 26
第二章 模型与方法 _ 33
一 比较 _ 35
二 模型与类型 _ 43
三 计量方法 _ 55
四 社会显微镜 _62
第三章 核心概念 _71
一 角色与展演 _77
二 性与性别 _83
三 家庭与亲缘关系 _88
四 共同体/社区/社群与认同 _93
五 阶级与地位 _99
六 社会流动与社会区隔 _104
七 消费与交换 _108
八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_115
九 庇护人、受护人与腐败 _118
十 权力与政治文化 _124
十一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_128
十二 中心与边缘 _133
十三 霸权与反抗 _142
十四 社会抵抗与社会运动 _149
十五 心态、意识形态与话语 _154
十六 传播与接受 _164
十七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混生性 _169
十八 口传性与文本性 _176
十九 神话与记忆 _182
第四章 核心问题 _187
一 理性与相对主义 _190
二 共识与冲突 _198
三 事实与虚构 _201
四 结构与行动者 _206
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迁 _227
一 斯宾塞的模型 _230
二 马克思的模型 _244
三 第三条道 路? _249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_275
一 去稳定化 _279
二 去中心化 _288
结论 _303
书目 _307
索引 _361
译后记 _380
· · · · · ·

作者简介

彼得·伯克,出生于1937年,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已出版

《意大利文艺复兴》(1972);

《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1978);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1991);

《制造路易十四》(1992);

《知识社会史》(2000);

《图像证史》(2000);

《什么是文化史》(2004);

《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2004);

《文化杂交》(2009)等多部著作。

李康,出生于197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太古/国泰基金)、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译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反思社会学导引》《论基督君主的教育》《法国社会理论》《教育思想的演进...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研究)主张,中国社会比同一时期的欧洲社会开放得多。中国的社会流动率异乎寻常地高,科举功名录即为明证,它提供了应试者的社会出身相关信息。然而,正如一位批评者(Dibble)很快指出的那样,“有关统治阶级社会出身的数据,并不能构成有关流动总量或底层民众生活机会的数据。”原因何在?因为必须考虑到精英集团的相对规模。作为精英,中国的士大夫只占人口中的很小比例。即使进入这一精英集团的渠道相对开放——哪怕这一点也充满争议——商人、工匠、农民及其他一些行业从业者的后代的生活机会也依然是很有限的。

——引自章节:六社会流动与社会区隔 _104


做一名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如说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做一名托派分子),往往比做个非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危险。最常入狱甚至被处死的正是偏离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引自章节:四共同体/社区/社群与认同 _93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