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

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

作者:李金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9-12

评分:9.2

ISBN:9787520152747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李金铨,台湾政治大学“玉山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中研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传播、媒介政治经济学、媒介与社会、新闻史,以及传播的社会理论。在学术道路上孜孜求索四十年,穿梭传播学的时空脉络,远近纵横。2014年获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颁费雪导师奖(B. Audrey Fisher Mentorship Award),2018年获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颁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选国际传播学会会士(ICA Fellow),同年获颁中国新闻史学会卓越学术奖。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传播研究的时空坐标
——兼释“横看成岭侧成峰”/1
附录一 “媒介专业主义”的悖论/53
上篇 国际传播:中华与世界接轨
第二章 传播研究的“内眷化”
——简评美国主流研究的典范与认同/65
第三章 国际传播的国际化
——反思以后的新起点/103
第四章 在地经验,全球视野
——国际传播研究的文化性/128
第五章 视点与沟通
——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学术的对话/159
附录二 海外中国传媒研究的知识地图/183
下篇 民国报刊:新闻与历史的联系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文人论政/203
第七章 报人情怀与国家想像/229
附录三 民国报刊研究问题举隅/277
第八章 半殖民主义与新闻势力范围
——20世纪早期在华的英美报业之争 张咏 李金铨/283
第九章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
——各说各话乎,公共对话乎?/313
第十章 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现代中国的移植
——兼论帝国使命、美国实践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张咏 李金铨/341
跋 传播纵横——学术生涯五十年/374
附录四 传播研究的方法论——“跨界”、“搭桥”与“交光互影”/424
· · · · · ·

作者简介

李金铨,台湾政治大学“玉山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中研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传播、媒介政治经济学、媒介与社会、新闻史,以及传播的社会理论。在学术道路上孜孜求索四十年,穿梭传播学的时空脉络,远近纵横。2014年获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颁费雪导师奖(B. Audrey Fisher Mentorship Award),2018年获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颁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选国际传播学会会士(ICA Fellow),同年获颁中国新闻史学会卓越学术奖。

精彩摘录

任何研究都必须在语意学家所说的“抽象阶梯”上下来回游走,企图找出勾连具体经验和抽象理论的最佳点。社会科学既然不是中国固有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是自外国接枝生长出来的,我们向外国学习构思的理路、概念和分析方法,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在方法的实践上,我赞成韦伯式现象学的路径,一切认知、题旨和问题意识先从华人社会的生活肌理和脉络入手,寻找出重大问题的内在理路,然后逐渐提升抽象层次,拾级上升到一个高度,自然会与整个文献(不管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直面接触,这时我们站在制高点取精用宏,有意识地选择最适当的理论。很少理论是可以直接拿来套用的,许多理论必须再造才合适,有些理论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互相参照或补充。万一现有的理论都无法解决问题,学者可以试图自创一个合适的理论,但那显然不是简单的事了。倘若放弃文化自觉,在“先验”上拿一个现成的外国理论当标准问题和标准答案,然后在华人社会拼命套取经验印证,我认为是本末倒置的。

——引自章节:第二章 传播研究的“内眷化”


我深恶以“西方为全球标准”的霸权,但也痛绝“文化民族主义”的闭门造车;我不相信有“本质化”的亚洲或中国传媒理论,更与假大空的“中国例外论”毫无瓜葛。研究中国传蝶,固然因为我们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更不是因为我们属于文化中国,就只能研究中国传媒。研究中国传蝶,在知识上不许自足或孤立,应当与国际传播保持互动,更当随时从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活水源头汲取理论与方法的新生资源。我们想建立的,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普遍性理论,选题和解释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特殊性,也彰显中华文化的特殊性;除此,还应该更进一步从深刻的文化反省,汲取更宽广的洞见,发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广阔视野,以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哪天能够建立起这种普遍性观点,具有文化特色,包容内部差异,又超越理论的偏狭,我们便能立于不败之地,以开放心灵与西方文献平等对话。这是世界主义的精神,是国际传播的指路明灯。

——引自章节:——国际传播研究的文化性/128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