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渴望社會

科技渴望社會

作者:吳嘉苓

出版社:群學

出版年:2004年11月01日

评分:9.0

ISBN:978957289903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本書與《科技渴望性別》為台灣第一套 STS讀本。 台灣 STS 研究者群策群力, 透過 精選、譯介西方 STS 文獻的菁華,引領台灣讀者進入 科技與社會這個活力十足的新興研究領域。 每篇選文都附有台灣 STS 學者所撰寫的導讀,提綱挈領,同時也點出在台灣閱讀這些 STS 經典譯文的意義。

STS經典譯叢作者群

Londa Schiebinger,Michel Foucault,Ruth Schwartz Cowan,David Edgerton, Sandra Harding,Emily Martin , Steven Epstein,Thomas P. Hughes, Bruno Latour, Langdon Winner ,N. J. Jewson ,David Arnold,Karin Garrety

台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畫群

吳嘉苓、成令方、傅大為、雷祥麟、吳泉源、陳恆安、李尚仁、王秀雲、蔡麗玲、林崇熙、劉士永、林宜平、林宗德、楊佳羚、 周任芸、傅憲豪、方俊育、曾凡慈、蔣竹山、余曉嵐、周雅淳、顧彩璇、程雅欣透過這些 STS 研究的洞察,科技不僅不再是隔離於社會之外的象牙塔,反而成為現代社會中型塑性別、國族、階級、民主、日常生活、親密關係與自我認同的權力中心,而且也經常反為這些社會力量所導引與型塑。這一點可能是 STS 觀點中,最違反常識而令人費解之處:正是在深入最「純粹技術性」的實驗室與科學實作之後,我們才明白科技是如何地充滿著「社會與政治」意涵,而且何以我們對這些意涵往往視而不見。由此看來, STS 使科技的歷史不再只是科技英雄的光榮史詩,而是與所有活在科技社會中的人們切身相關的動人故事。

精彩摘录

如果我們卻在在翻譯中把它重新切割爲爲兩組以上的詞彙,便有可能...

——引自第262页


再來是向下的反向發展了。首先並不是只有人類的老祖宗才會使用工具,所以工具本身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也是將人類定義爲工具製造者(Homofaber)的問題所在。他們以爲演化上最關鍵的事件就是人類祖先學會製造工具。由我的角度看來,這完全是白日夢。正重點不是開始使用工具,而是對老工具發展出新的使用方式,不再將工具用在探集食物或改造自然環境上,而是用來改造全新的社會環境(圖中向上之發展)。這就是我所謂的「社會複雜化」(socialcomplication)的出現。社會複雜度(socialcomplexity)和社會複雜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社會複雜度是指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很多變數,而社會複雜化則是指將許多簡單的變數依序排列,ー只需處理一個變數。

——引自章节:None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