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作为欣赏之资料,作深入浅出的疏解,以求契合作者之初心;更汇集前贤之旧说,作为印证,并加以补充。《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就是因为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在语言风格上,是清通的“半文言”,简洁而优美,也足见傅先生对古典文学的浸淫之深。 傅庚生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而本书正是他多年治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总结。其编写体例是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作为欣赏之资料,作深入浅出的疏解,以求契合作者之初心;更汇集前贤之旧说,作为印证,并加以补充。本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就是因为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是清通的“半文言”,简洁而优美,也足见傅先生对古典文学的浸淫之深。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初版于1943年(开明书店),2008年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大家小书”系列曾收此书,颇受读者欢迎。因为陕西人民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的两种本子,都或多或少地作了一些不必要的改动,此次修订本仍以开明书店上海第六版为底本,加入注释和索引,并补上了傅先生的儿子傅光先生撰写的《版本叙录》,以及吴小如先生的精彩书评。
诚如傅先生自己在本书开篇的“书旨”中写道的,本书的编写体例,是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为欣赏之资料,试出浅见为之浚解,寻绎其情思之所寄,篇章之所蕴,美善之所存,与感人之所自;务能深入而浅出,求契作者之初心;既以明文学欣赏之例,随亦析文学创作之法。间更麋集前贤之说,藉为规范,或资印证,或稍补充。辞或抑扬,情无偏倚,章自班分,义乃一贯”。 文学欣赏本是人言言殊的事情,又有珠玉在前,但傅先生能够在前人前说的基础上,发一己之见。例如评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的叠字,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前说的“隔靴搔痒”之感,对这看似简单的十四字,他的解读独具意趣。
题记 叶圣陶
序一 陆侃如
序二 文怀沙
版本叙录傅光
书旨与序目
一 精研与达诂
二 真情与兴会
三 深情与至诚
四 悲喜与同情
五 痴情与彻悟
六 情景与主从
七 联想与比拟
八 脉注与绮交
九 纵收与曲折
一〇 穿插与烘托
一一 警策与夸饰
一二 辞意与隐秀
一三 仙品与鬼才
一四 势度与韵昧
一五 渊雅与峻切
一六 自然与藻饰
一七 真色与丹青
一八 雅郑与淳漓
一九 善美与高格
二〇 剪裁与含蓄
二一 巧拙与刚柔
二二 练字与度句
二三 重言与音韵
二四 对偶与用事
二五 诗忌与谶语
二六 摹拟与熔成
索引
读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吴小如
鸣谢傅光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人类之思想,固与时俱进,向之所以为新奇者,旋已变为陈腐;而人类之感情则今古终无大异,枝节之处虽小有变迁,其大本大源,未见歧背也。文学既有诉诸感情之能力,又以感情之无间新旧,是以文学创作能历百世而长新也。论文之情,约有三端:其一日作者之情,其二日文中人物之情,其三日读者之情也。作者以其情寓于文中人物之情中,以激动读者之情;视此激动力量之大小,可执以评定作品之高下而无爽。是知唤起读者之同情,乃创作者之职志也。人生而有喜怒哀乐之情,时而值宠辱离合之事,载之以文字,或为喜剧,或为悲剧,既以自抒其情,更以感召他人之同情,抒情文学之作用,如斯而已。既发为文字,则作者之心力尽瘁于文字矣;尽瘁于文字,自能尽情而人理,益之以描写之技巧,要仍一本于诚愫;其在我之情既博大而深微,毫无缺陷,毫无泄漏,自可以吸取读者之同情;此众星拱北辰,万流汇东海之说也。虽然,尽情倾注,如火如荼,言悲则泪竭声嘶,心肠酷裂;言喜则淋漓尽致,有如癫痫。虽可以感人,而入之每每不深;虽可以得盛誉于一时,终不能系之于永久。故写悲剧不可以入惨局,写喜剧不可以成狂态,必委曲而有深致,借理智以控制其冲动,然后能感人深也。譬诸涧溪水本清浅,石见水上,激流成湍,声闻远谷;而长江大河,水深难测其底,万里奔流,转无声息;情之深犹水之深耳。复次,悲剧中若不羼杂之以较为轻松愉快之材料,则既见其木拙,又不足为衬托;喜剧中若不糅混之以较为沉重冷漠之文笔,则徒觉其浮嚣,亦愁见其单调。选择此种陪衬之辞句,稍有不当,或喧宾以夺主,或漫漶其堤防,求此得彼,莫衷一是;如此皆不足以得读者之同情。单复浅深之处,在作者固颇费平章也。盖文学作品必有其预期之目的,故事之开展必至其*高潮。成熟之作品,必人手即有攫住读者心灵之力量,挑之喜则喜,控之悲则悲,导而不迫,疏而不失;直至其*高潮,使读者涵泳沉酣,流连忘返,然后其文情复渐次轻减;至于结束,使读者掩卷惝恍,有无限迷惘依恋之思,此际读者之胸中已他无所有,唯有一片同情;是作品之成功。然此固非偶然可几之事,不待言矣。曰选择,曰技巧,一言以蔽之曰:真而已。作者既透出一片真情,则悲中非不见喜,虽喜犹悲;喜中非不见悲,虽悲犹喜,当无迷离扑朔之感。情真则自深,深则自不能浅露而浮激,虽无意求其动人,而人咸如影随形,如响应声矣。杜工部《北征》,写乱离后勉得归乡之苦楚。然写景处则有:……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叙事处则有:……那无囊中帛,救汝寒懔栗。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景则幽穆,事有谐趣,然而乱离之慨,非唯不见减挫,转更因以增剧。盖以身历国破家亡之苦,时时以沉痛之眼观物,物虽醒目而心弥伤;刻刻以郁结之心虑事,事虽娱目而心愈苦。读者虽见幽穆之景、谐趣之事,未尝稍移其对乱离之同情,反更加重其愁思也。陆次云作《费宫人传》,记明神宗殉国时,宫人托为长平公主刺杀李闯爱将罗某及另有魏宫人沉御河以身率节事,题材颇有戏剧性,文甚炼而辞亦哀。……
傅庚生(1910-1984),教授,号肖岩,辽宁沈阳人。曾执教于东北大学、华西大学、东北中正大学、辽东学院、西北大学等院校。先生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鉴赏家、杜甫研究家,著作有《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国文学欣赏发凡》《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文学赏鉴论丛》《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等。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本书特色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帕克...
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不管是衰世还是盛世,道家都对文学艺术的发有促进作用。衰世文人用道家来医治创伤,盛世文人用道家来助长豪气。同是受道家影响...
担保法实务与案例评析 本书特色 ,根据*高人民法院*新司法解释编撰。 本书以《担保法》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为基础,结合司法实践和行政执法实...
这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思想者,对于精神家园逝去岁月的个人回忆,幸福与苦难、理想与现实、和平与战争、兴盛与衰败冲撞交织的时代,
反自由主义剖析 内容简介 1995年出版的这部《反自由主义剖析》是一部颇具有影响、而且备受争议的著作。称赞者誉之为一部“出色的著作”,是“对关于美国政治文化辩论...
解放区散文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解放区散文”,在中国二十世纪散文史上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作者对“中国解放区散文”中的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进行整体综合、纵横...
目录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沙漏街的卜语凡墙都是门沉默的左乳潜性逸事饥饿的口袋小镇的一段传说塔巴老人作者简介
王蒙演讲录 内容简介 王蒙作为当代文坛重要作家之一,始终在对中国的文学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本书收录了王蒙先生近年关于文学问题的演讲。在这本书中,他关心文学的...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新世纪学人文萃 目录 内容提要导论**节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第二节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第三节“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第四节人文学科与...
本书是胡适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作的英文口述自传,由唐德刚记录、整理,后又经唐德刚翻译、注释出版了中文
郑玄以礼笺《诗》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阐明了《诗》与礼的密切关系和郑玄对《诗》与礼关系的认识,分析了郑玄以礼笺《诗》的外在体式和内在体例,探讨了郑玄看待《诗》、《...
取悦者的解析 本书特色 我们无法真正改变自己,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小女孩。我们无法改变生命之树的纹路,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完美主义者会一点点地摧毁自己...
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 内容简介 *为值得注意的是,翻译研究在引进各种理论的同时,有一种被其吞食、并吞的趋向,翻译研究的领域看似不断扩大,但在翻译从边缘走向中心的...
百弊放言插图本 本书特色 旧中国的政治,人人皆知其腐败;旧中国的社会,人人皆知其黑暗。然而,若问其究竟如何腐败?究音如何黑暗?其原因如何?手段如何?结果又如何?...
剑桥少儿英语彩图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系统收录了《剑桥少儿英语》一、二、三级中所涉及到的英语单词共约1150条,其中必考单词950 条,仅需要了解掌握的单词20...
大师的残忍(我最喜爱的恐怖小说)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充满残忍和杀戮的书。除了它的编者的名字以外,他们个个如雷贯耳。这是一支大师的队伍而且他们都是洋人。如果隐去他...
收录王小波在1982年出版的数十篇小说及剧本,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早期作品”、“唐人故事”、“似水柔情”、“东宫·西宫”、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论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100年的中国文学舞台上时隐时现,有着它自己运行鲜明轨迹。现代主义从西方引进中国之后,在长时间内产生...
名家走书城 本书特色 31位名家,看他们在书海行走,看他们如何走,走出若何结果。他们是怀着享受的心情走,他们是怀着愉快的心情走,他们是怀着求真理的心情走,他们是...
《长生殿》是洪升戏曲创作的代表作,取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诗句作为剧本题目。剧本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