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亡与后人类

爱、死亡与后人类

作者:吴冠军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9-12-1

评分:7.1

ISBN:978753217397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吴冠军,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精神分析、中国古典思想。个人学术著作有《多元的现代性》《日常现实的变态核心》《爱与死的幽灵学》《现时代的群学》《巨龙幻想》《第十一论纲》《激活你的日常》《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等。英文著作《巨龙幻想》(The Great Dragon Fantasy)被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齐泽克(Slavoj Žižek)教授形容为一部“爆炸性的非凡著作”。译著有阿甘本《神圣人》、巴迪欧与齐泽克《当下的哲学》、齐泽克《生于末世》(世博特别版)。

作品目录

导论 走向“后电影”?——重思电影的一次探险
第一章 作为死亡驱力的爱
第二章 爱、死亡、王佳芝
第三章 电影里的“非人”
第四章 银幕上的“非人”
后记 在爱电影—爱智慧的道路上
人名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吴冠军,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精神分析、中国古典思想。个人学术著作有《多元的现代性》《日常现实的变态核心》《爱与死的幽灵学》《现时代的群学》《巨龙幻想》《第十一论纲》《激活你的日常》《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等。英文著作《巨龙幻想》(The Great Dragon Fantasy)被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齐泽克(Slavoj Žižek)教授形容为一部“爆炸性的非凡著作”。译著有阿甘本《神圣人》、巴迪欧与齐泽克《当下的哲学》、齐泽克《生于末世》(世博特别版)。

精彩摘录

正因此,晚近几十年来“话语析”(discourseanalysis)与“媒介研究”(mediastudies)变成了基础性研究,那是因为:我们一个个零散的个体视角,是靠大框架的话语才联结在一起;而这样的大框架,总是话语性的,经由媒介才获致。当下我们所处身其内的时代,被称作为“后真相”时代,这绝不意味着此前时代充满“真相”。之所以今天进入“后真相”时代,关键在于那些向各个只具有限视角的个体传递其他视角乃至大画面全局视角的媒介(政府、报纸、电视、调查记者…),丧失了此前所具有的征信于人的权威力量。

——引自章节:第三章电影里的“非人”


在无数讴歌爱情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戏剧等等)中,爱情总是和自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典如徐志摩《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爱,为什么会和自由相关?一个自由主义式的、共识性的回答便是:两个人之间真正的爱,总是以自由选择为前提。在主体性“自裂”的精神分析框架下来重新检视此“共识”,我们便会遭遇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这到底是理智的自由选择,还是心的自由选择?理智的自由选择,实质上隐秘地总是在一套既有的价值衡量背景框架下所作出的选择:比如在今天,人们一般都会选择身体健康完好的伴侣(而非残疾人),一般都会选择经济一社会地位优越的伴侣,一般都会选择面貌俊美身材匀称的伴侣…然而,这样的“自由选择”,实则根本上就不是由主体依据自己的自由所做出的,而是背后那一套意识形态价值系统所(先定性地)做出的,用拉康的术语来说,由“大他者”(thebigOther)所做出的。这种形式上“自由”的选择,便恰恰正是“被强迫的选择”(forcedchoice),因为选择的范围本身(即,可能进行选择的选项),已然被一套无形的符号性坐标所规限。于是,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中,恰恰缺少的便是最基本的选择本身:一切都只是在一个限定幅度内,重复“他人的选择”;也即是说,在既定符号性坐标下接受“被强迫的选择”。自由主义的核心论点,按照大卫·赫尔德的说法,就是个人“在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事务中,应当自由追求自己的偏好”。然而根据前述分析,理智所“自由”做出的“合理的”选择,实际上和主体的自由无关,而是由一整套符号性的社会日常意识形态所先定性地决定,即预先决定怎样的“决定”是“合理的”。这就好比一正如我们每一个稍懂牛顿物理学或康德哲学的人都知道一“自由落体”同自由根本无关(由“万有引力”所先定性地决定);同样地,“趋利避害”(如人的手碰到火而缩回)也同自由根本无关,而相反的“趋害避利”,却有可能是最纯粹的自由...

——引自章节:第一章作为死亡驱力的爱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