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史2.0重量級鉅獻!
國際漢學名家馬世嘉一舉打破過往對清代邊疆政策的論述,
將文化史、思想史、地理學、政治學的研究融為一爐,
以清晰的思路娓娓論證──
清王朝並不是一個無力控制其邊緣地域的失敗政體,
而是擁有複雜的資訊獲取體系,以處理與邊疆共同體間的關係。
18-19世紀的清王朝,是否真如歷來所論,
是一個忽視對外關係、閉關自守的帝國?
答案若否,那麼清朝對邊疆的治理是採取什麼樣的模式?
此一模式又如何影響其對外的政策,乃至鴉片戰爭前後的表現?
馬世嘉學識淵博,以漢文、滿文、蒙古文及歐美文獻,
呈現第一手史料的銳利,考證翔實,刺穿陳見,
他以當時的英屬印度為核心,爬梳清朝的邊疆知識系統與治邊理路,
重探清帝國從邊疆政策到對外政策的轉向內幕,
並重新思考清王朝的世界觀和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
★亞洲國際關係學家和歷史學家必讀之作
★重新認識清朝對外關係的經典之書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蔡偉傑專文導讀
清朝初期,政府對印度的理解充斥著各種歧異矛盾的觀點。這些觀點,有的來自漢朝至明朝的文獻,有的來自佛教徒、穆斯林、基督徒等背景的文獻,也有蒙古與西藏學者們的資料。儘管各異的地理世界觀交叉傳播、相互影響,仍存在著專有名詞、宇宙論、宗教、政治意涵上極為根本的歧異。
甚至到乾隆朝,朝廷四處蒐集的印度報告還是充滿陌生字彙。乾隆因此組織多語言團隊進行翻譯、整理、解釋,官員們還是靠著一些去過的人與傳教士,才能畫出大清帝國邊外領域的地圖。縱然花了這麼大的努力,對印度的理解也還停留在瞎子摸象。
時序進到19世紀,最初那幾年,清廷不甚清楚的世界觀,使得戰略與軍事已經落後其他亞洲與歐洲鄰國,而大英帝國當時已成為南方邊疆上的唯一強權。對多數與清廷有所接觸的外國觀察家而言,亞洲強權儼然產生革命性的翻轉。英屬印度的報告透過不同管道送到北京,仍然充斥不同地區習慣用語,就算北京當局開始對情況有些了解,也因為不同地理名詞,而認定不列顛在印度的擴張規模並不大。
乾隆之後,漢人文士研究地理與邊疆事務解禁,他們掌握更多資料,得以用更宏觀的角度審視帝國邊疆,也警醒到大英帝國的活動無所不在。身為清朝官員的魏源主張將地理名詞標準化,認為有助於整合大清對外的政策,可惜提案未被採納。而鴉片戰爭後清朝在對外關係所顯露的破綻,也使其面臨更大的挑戰。
馬世嘉在書中運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本東洋文庫等處的眾多檔案與圖書,並爬梳中、英、滿、日、法、德、藏、蒙、波斯等多種語言的史料,以印度為核心,條理清晰地重現清廷對外政策的世界觀。本書修正了歷來對清代與英屬印度強權之間的理解,並分析邊疆政策與對外政策在一個多民族帝國中的緊張關係,為關注亞洲的研究者與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思想養分。
海外學界一致肯定
這部博而不繁的新作,無疑將使我們重新思考清王朝的世界觀和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米華健(James A. Millward)美國喬治城大學艾德蒙•沃爾什外交服務學院歷史學教授
馬世嘉利用漢文、滿文、蒙古文及歐洲材料,透過這部令人驚喜的處女作,重新思考過去五百年的亞洲史學編纂史。在本書中,作者無處不顯示出自己在駕馭多語言材料方面的淵博學識。──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及歷史學講座教授
作者出色地修正了我們對清代中國與新出現的英屬印度強權之間關係的理解。清王朝並不是一個無力控制其邊緣地區的失敗政體,而是擁有複雜的資訊獲取體系,以處理與邊疆共同體間的關係。1850年之後,一種視野更寬廣的「對外政策」逐漸形成,以應對來勢兇猛的西方列強。──克里斯托弗•貝利(C. A. Bayly)劍橋大學維爾•哈姆斯沃思帝國史與海軍史講席教授
本書立論堅實,銳氣逼人,讀起來像一部偵探小說。「印度」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它究竟在哪?它對清王朝而言意味著什麼?本書貫穿了政治史、外交史、文化史與思想史等領域,對於重構19世紀早期的中國史是一部必讀之作。──蓋博堅(R. Kent Guy)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歷史系教授
這是一部卓越的、為學界所亟需的著作,對於所有研究晚期帝制中國史和早期現代全球史的學者而言都是一部必讀之作。──吳勞麗(Laura Newby)荷蘭萊頓大學教授
作者清晰地論證了清朝統治精英如何積極參與知識與世界觀的建構,本書對於推動清史的研究可謂一大貢獻,也有助於重構我們對西方帝國主義時代中國對外關係史的理解。──陸德芙(Jennifer Rudolph)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執行董事
本書打破了天下與朝貢體系的傳統解釋模式,將文化史、思想史與地理學、政治學、對外關係的研究融為一體。──《中國研究書評》
作為對中國忽視對外關係這種陳舊觀點的回應,本書不僅做出了全面的修正,而且提供了思想史層面的敘事重構,由此產生的方法論同樣可以應用於清代政治史研究的其他領域。──《中國學報》
本書對清朝地圖學、地理學和詞典編纂學的多樣化模式,及其如何拓展對早期現代世界的認識的討論,即使是中國研究領域之外的學者也能從中獲益良多。──《東亞研究書訊》
作者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部具有說服力的清代對外關係史專著,檢視了1757年至1860年間朝廷瞭解和認識英屬印度的過程。書中分析了邊疆政策與對外政策在一個多民族帝國中的緊張關係,為關注亞洲的國際關係學家和歷史學家提供了寶貴的思想養分。──美國《選擇》雜誌
作者簡介
馬世嘉(Matthew W. Mosca)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師承孔飛力(Philip A. Kuhn)、歐立德(Mark C. Elliott)與濮德培(Peter C. Perdue)。曾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香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現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與內陸亞洲史,尤其關注大清帝國的對外關係以及清代地理與史學思想史。
譯者簡介
羅盛吉
著迷於歷史與語言,現為自由譯者。
“中痕都斯担”“担”,显为“坦”之误。
——引自章节:‧英屬印度步入清朝地理學書寫中
“忻都斯垣古國”——“垣”,显为“坦”之误。
——引自章节:‧英屬印度步入清朝地理學書寫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是俄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他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反对把表演艺...
裴文中是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I am Nabi欧阳娜娜是个双子座 AB 型的精分者。我喜欢音乐、喜欢演戏、喜欢时尚、喜欢美食、喜欢睡觉……我想做大提琴家、演员、歌手、作家、时尚博主、视频博...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是清初的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诩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虽不免偏爱,也可见其影响之一斑。夏承焘先生以为“
在职场上,真正优秀的人不会被埋没!资深职业咨询顾问,豆瓣阅读、领英网人气专栏作者,为你答疑解惑,辛辣剖白职场真相...................※编辑推荐...
作者三人于1997年在纽约成立LTL建筑师事务所,该事务所承接不同领域的工作,包括大型的学院建筑、文化建筑、室内设计和投机的科研项目。LTL建筑师事务所自成立以...
作品目录前言卷一 唐五代词卷二 唐五代词卷三 北宋词卷四 北宋词卷五 北宋词卷六 北宋词卷七 南宋词卷八 南宋词卷九 南宋词卷十
疲劳断裂可靠性工程学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汇集作者在疲劳断裂可靠性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按学科体系纂辑而成。全书总体构思如下:作者将材料疲劳断裂性...
《ANSYS疑难问题实例详解》内容简介:本书系统梳理了ANSYS在结构分析应用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办法或思路。问题涉及结构分
人生无非就是,有些人失去了自我,有些人找到了自我。——————————波士顿,1926年。爵士乐在弥漫,酒在流动,子弹在飞,一个男人打算为这个世界打上自己的标记...
新海诚:著名动画导演,被誉为日本新锐动画大师。2002年,凭借几乎独自完成的短篇动画《星之声》赢得人气,之后相继发表了《云之彼岸,约定的地方》《秒速五厘米》《追...
血证论 本书特色 《血证论》由晚清医家唐容川所著,是我国**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阐述了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全书共分八卷:卷一为总论...
蔬菜农场化生产专项技术 本书特色 蔬菜农场化生产是指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蔬菜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方式。农场化意味着蔬菜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有保...
伊冯·乔伊纳德 Yvon Chouinard,世界顶级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的创始人,被誉为“户外Gucci”,在美国户外零售店及美国最大的户外零售连锁店REI销售...
作品目录几米传1、年少时光2、求学时代3、从广告人到soho族4、苍凉的美丽5、生命大发的意义阅读忧伤的城市阅读忧伤的城市之一:
☆☆☆荣获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2022年度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奖◎内容简介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1321),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
保羅‧ 拉法格(Paul Lafargue)可說是一個傳奇人物,生於古巴,卻成為法國公民,身為醫生,卻又身兼革命家、演講家、作家、煽動家,以及法國勞工的組織家。...
【《文明之光》系列荣获由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选的2014“中国好书”奖】吴军博士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
The past decade has seen many advances in physical lay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正确地去爱,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溺爱、缺爱、错爱,以及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带给孩子一生难以修复的伤害。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