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心通

声入心通

作者:王东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4

评分:9.0

ISBN:978730324475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曾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等。

作品目录

导论:语言与历史
第一章 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 切音字运动中的“国民”与“国粹”
第三章 切音字运动与“国语统一”思潮的纠结
第四章 汉语拼音化思想对“因声求义”说的继承式颠覆
第五章 白话文运动与汉字拼音化论证策略的调整
第六章 汉语进步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
第七章 “代表全国”理念下的国语语音标准论争
第八章 国语运动与汉语“方言”的成立
第九章 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
第十章 中国现代标准语的“正名”与政治
结语: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附录 清末官绅对切音字的推行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曾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等。

精彩摘录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且相互依赖,要研究任何一面,都不能脱离其他两面。同时,汉字和汉字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完全抛开文字不顾的纯粹“语言学立场”对于汉语汉字的研究是不恰当的

——引自章节:第四章汉语拼音化思想对“因声求义”说的继承式颠覆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进化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不再诉诸社会发展阶段或历史局限性一类的空泛托词,而真正回到历史本身。正面而言,首先应将表面上相同或极相似的现象分别还原到具体的时空脉络中,以理解其各自的意义,而不宜从后见之明出发,“单线直上,旁若无人(余英时先生语)”。在注意历史现象一脉相承的同时,注意其实际语境的转换:在不同语境下,看似相同的历史现象,其意义和功能却可能完全相异。

——引自章节:第四章汉语拼音化思想对“因声求义”说的继承式颠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