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献学十讲

佛教文献学十讲

作者:肯尼斯·罗伊·诺曼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年:2019-4

评分:9.1

ISBN:978754751568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诺曼曾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了一系列演讲。此一演讲共分十讲,主要是从一位佛教语言文献学家的角度来谈佛教研究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这些演讲内容,后来就结集成本书。作为一位佛教语言文献学最为顶尖的学者,诺曼试图将本领域之中极为深奥的问题,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向“普通读者”作一番细致入微的阐述。在这十讲之中,诺曼教授谈了如何从语言文献学角度来看待佛教起源的一些重要问题,着重研究了书面文字书写之前佛教文献的口传传统,并指出这种传统对后世佛教文献形成的重大影响。诺曼还在演讲中谈到了佛教与各个印度区域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的佛陀究竟讲述何种方言这一类问题的学术研究情况。之后继续讨论了佛教文献的写定及梵语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各种文献的扭曲,通过各种精细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文献错误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

可以说,《佛教文献学十讲》虽然是一部概论性的普及读物,信息量却极大,是一部真正的“大家小书”。

作品目录

本书缩略语说明
巴利经名缩略语
译者序一
译者序二
原作者前言
第一讲 佛教与文献学
第二讲 佛教及其起源
第三讲 佛教与口授传统
第四讲 佛教与区域性方言
第五讲 佛教与书写
第六讲 佛教与梵语化
第七讲 佛教与阿育王
第八讲 佛教与“藏经性”
第九讲 佛教与注释传统
第十讲 文献学与佛教
专名对译
引用书目
· · · · · ·

作者简介

肯尼斯•罗伊•诺曼(Kenneth Roy Norman,1925— ),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印度学家之一。他的专长主要是研究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与此同时,诺曼教授也是目前在世最为伟大的巴利语专家之一。

精彩摘录

从早期的巴利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政治与经济图景是:当时恒河平原正在经历城市化进程。那里有强有力的统治者统治下的巨大、城墙完善的城市。城市之间的交通便利,贸易也非常兴盛。我们可以读到商人们组建大规模的商队,同时文献还频繁提到使贸易得以发展的钱币。①统治阶级的刹帝利(kṣatriya)也获得了更显赫的身份,不再是小族领;商人阶层的吠舍(vaiśya)也开始攫取大量的财富并由此而获得权力,在此之前,他们则只不过是四处巡游的商人而已。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形,即刹帝利与吠舍易于接受一种可以给予他们平等甚至超过婆罗门种姓的宗教。显然,婆罗门种姓被认为是最为优越的,至少对其种姓成员而言是如此。佛陀作为一位刹帝利就可能反对婆罗门种姓,其教义中很多都将婆罗门(bāhmaṇa)定义为一个道德术语,否定仅靠出生就可以成为一名婆罗门。他坚持认为,是践行造就了一位婆罗门。佛陀的这种教义带来的结果就是佛教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刹帝利和吠舍,特别是后者(虽然有不少记录显示婆罗门也成了佛陀的追随者②)。

——引自章节:第二讲 佛教及其起源


类似助忆功能也见于摄颂(uddāna)(目录),它们在许多佛经的正文或末尾中都能找到。例如,在《法句经》里,其摄颂提供了品名。在《长老偈》和《长老尼偈》里把作者归于长老、长老尼的偈颂里其摄颂则列明他们的人数以及所持诵偈颂的总数。尽管这些摄颂在我们现存的经典中出现于今日所见之处,它们当初也许是用于持诵的开始或持通过程中的。比如说,《法句经》的持诵者会有一个各品顺序的指引,以便他能保证[记诵]先后无误。必须指出,此方法并非万无一失。这是因为我们见到《长老偈》和《长老尼偈》摄颂所提供的数目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人数和偈颂总数]不尽相同。摄颂的数字所根据的,或许是佛经较早的校订本,它们对当时的持通者适用,并且还有价值。到了后来,虽然这些数字对书面校订本来说已经不再具有什么价值,它们还是被保存了下来。

——引自章节:第三讲 佛教与口授传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