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学

艺术创造学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9-4-1

评分:9.1

ISBN:9787535468543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作品目录

引论 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
一 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二 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本论 艺术创造论
第一章 艺术本性
一 培根的定义
二 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
三 创造的说服力
第二章 艺术眼光
一 不是历史眼光
二 不是政治眼光
三 不是道德眼光
第三章 人生意识
一 人生况味
二 人生命题
第四章 哲理品格
一 从整体到哲理
二 传统名作的现代困境
三 艺术哲理示范
第五章 未知和两难
一 平庸作品验证常识,伟大作品探索未知
二 两难结构解析
第六章 集体深层心理
一 深层潜意识
二 “集体无意识”
第七章 直觉
一 直觉也能深刻
二 直觉是灵感的“黑箱”
三 发现式直觉和顿悟式直觉
第八章 造型
一 直觉需要变成艺术形式
二 情感的直觉造型
三 让哲理直观
四 “佛像效应”
五 内容不是问题,形式才是
第九章 象征
一 符号象征
二 寓言象征
· · · · · ·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精彩摘录

两大隐蔽结构:1.无结论的两难结构;2.半透明的双层结构。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不封闭于某段历史、某些典型,而是直通一切人;也不封闭于各种“伪解决状态”,而是让巨大的两难直通今天和未来。在艺术创作上,凡是低智取位的,姿态反而高;而凡是高智取位的,姿态反而低。在艺术创作中,最怕“洞察一切”、“看透一切”的“宣教方位”。

——引自第29页


二、艺术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相乘(培根),而相乘的地方就是艺术家的内心,而这个内心必是极隐蔽、极幽深的地方,艺术创造就要挖掘这隐蔽、幽深的地方,艺术创造具有独创性、不重复性,艺术创造需要将个体的人与社会相联系,在社会中体现人、体现社会、体现社会与人的相处的状态,让精神虚设变成精神成果,并使他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最终被人们接受,而这种接受是因为虚设触及了所刻画对象在人们中的共性,而这种共性又来源于人类的共同生态。三、艺术不是历史眼光,艺术关注的是历史中某个具体生命的状态,这与历史的功利性是不同的,同时,所谓历史本身可能就存在被篡改的可能,而艺术家所创造的历史中的某个人体人物、故事则可能是当时人、事的真实表现。政治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立场,所以会不客观、不公正、不真实四、情节类作品表现的是一个个的人生,将人放入时间里、环境里、历史里,就有了人生,又通过每个人的人生,来表现具体的人,但这种表现又不是纯粹的只表现人,是表现由个人所积累起来的个人人生,也就是说人生的概念要强于人的概念,只表现人是对人物性格做静态的解剖,但人是处于线性的发展过程中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物性格也是不断发展或改变的,而这个过程才使他成为他,也才是人物的个人人生,而表现人物的人生,则是更高的表现出了一种人生意识。比如对人生的体味,就是体会出人生的一种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而这种规律、本质无法改变、无法逃避。如人生的爱而不得的放弃、人生的无法选择、人生的世态炎凉、人生的看透放下、人生的最终归宿。还有人生的命题,就是人生哲学的思考。如时间的意义、善恶的选择、整个人类的思考。五、艺术最高的层次是具有哲理性的作品,其本质是在审美意义上对人生意蕴的整体开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在科学领域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对一些“常见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这也是“现代艺术呼唤整体性哲理的精神背景”,即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性探索和思考。如...

——引自章节:第二章艺术眼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