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的誕生並非海洋,而是在「歐亞大陸」!
跳脫以西方為主體的思想,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
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
──「大蒙古國」,
真正打破國家、民族、國界限制,後世歐亞大陸上的帝國都繼承了蒙古血脈!
蒙古帝國統合歐亞大陸才是世界史的真正開端!
十三、十四世紀,佔有歐亞大陸大部分區域的超廣域世界帝國──「大蒙古國」,無疑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帝國東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地中海沿岸,各個以成吉思汗為始祖的不同帝室和王族,在各地逐漸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權。雖然存在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整體而言,蒙古身為歐亞大陸共同的統治階層,至少君臨了兩個世紀。
蒙古帝國和其時代總括了在此之前的歐亞歷史,以及整個歐亞非大陸上的營生方式。然而,在蒙古帝國逐漸瓦解之後,從這一階段開始的歷史,我們對於所有「蒙古」所累積、創造出的事物,和對之後留下的各種影響和遺緒還不甚了解。以至於要了解現今歐亞大陸的局勢時,還是採用以西歐為中心創造的世界史架構,而忽略了「陸地」串聯起世界的時間實際上早於海洋。
■直至二十世紀初期,世界各地仍在「蒙古帝國的陰影」壟罩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消失的帝國,都是在蒙古帝國之中所誕生。
回顧二十世紀初期幾乎一起消失的各個帝國,每一個的起源實際上都與蒙古帝國和其時代有著某種關聯。蒙古人在東歐、中亞、印度、中國都留下了「帝國」,這些帝國直接鑲嵌進了當地的歷史,影響持續至今。
羅曼諾夫王朝的俄羅斯帝國是因為抵抗朮赤兀魯思(欽察汗國)而建立;鄂圖曼帝國的形成與位在伊朗中東地域的旭烈兀兀魯思(伊兒汗國)有關;帖木兒帝國是從中亞的察合台兀魯思中誕生,並於十六世紀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建立蒙兀兒帝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抵達為止。位在歐亞大陸東方的中國更不用說,在大元兀魯思被消滅後二百五十年,出現了性質上是滿蒙聯合政權的大清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幾年,這些帝國不約而同相繼崩潰,蒙古之後的「帝國史」,在這個時候算了一次總帳。此時才是漫長「近世」的最終結局。
■不是只有進入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後,才可以完整敘述世界史。
世界史除了「海洋觀點」,「陸地理論」也不可少!
至今為止對於世界史的敘述,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不僅是以歐洲為本位,更是以西歐為本位的產物。好像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歷史都是分段且地域上破碎,接著則忽然轉變成僅以歐洲為中心、開始透過海洋朝全球擴張。
全球化不是直到十五世紀之後才開始大幅發展,其實在相當於「後蒙古時代」的「大航海時代」時,「海進」和「陸進」幾乎同時發展。除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積極前往海外發展,在陸地上,這時也是大蒙古國分解成幾個新型地域帝國的時代。
以西歐中心主義為主的歷史形象,欠缺對於歐亞大陸應有的分析視角。結果變成,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這是在距今約一百年前的歐洲經過體系化的認知所架構。可以說現今我們熟悉的世界史脈絡,正是歐洲最充滿自信的十九世紀末的產物。
■「蒙古人」是好戰、野蠻,帶來巨大破壞的東方民族嗎?
摘除東西方傳統史觀中,對於「蒙古人」的刻板印象!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的歷史敘述之中,蒙古人都被塑造成對文明帶來破壞的野蠻形象。十三世紀拔都西征時,打倒了強大的匈牙利王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呼籲歐洲團結一致對抗東方蒙古的恐怖威脅。另外,在俄羅斯的傳統歷史敘述中,蒙古人更被寫成侵略羅斯諸國、嗜血好戰的民族。
然而實際情況完全不是如此。蒙古人並非強大的暴力集團,蒙古軍團與他們的對手相比,破壞力並沒有特別強大,只是較為團結,不會出現陣前倒戈、互相內鬥的情況。蒙古也從來不做無謀的進攻,總是在蒐集情報、擬定縝密戰略後才會出擊。蒙古作戰不是毫無保留地侵略,而是在盡量降低自身傷亡、有十足把握時才會發動攻擊。
蒙古帝國幾乎沒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只要有過人之處就會受到重用。蒙古是各種人群共生的「開明帝國」,「蒙古人」也不是依靠血緣來定義,願意成為「伊利」(夥伴)的人群皆是蒙古的一分子。真正不受國境、族群限制的大蒙古國,正是現今立足亞洲、從基礎知識開始重新構築世界史時的關鍵。
====================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至今為止我們從小教育學習的世界史,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但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是以歐洲為本位的產物。彷彿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忽略了在西方人來之前,歐亞大陸自古便是東西連通的狀態。
本書的啟示是:
台灣對世界史的理解,長久以來被西方史學觀點給左右,對內亞在世界史上的影響還不甚了解。事實上,大蒙古國早在十四世紀便整合了歐亞大陸,成為一個跨越國界、種族、語言限制的世界帝國。而成吉思汗後人在各地鑲嵌入當地歷史,以包容態度接納不同族群、不同宗教,開明多元,值得海島國家台灣從中學習。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名譽教授。本系列書的編輯委員之一。著作《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八旗文化,二○一四)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與司馬遼太郎獎。並在二○○七年以《蒙古帝國與大元兀魯思》(京都大學,二○○四)一書獲日本學士院獎。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其他主要著作有《蒙古帝國的興亡》(講談社,一九九六)、《大蒙古的世界》(角川學藝,二○一四)、《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八旗文化,二○一四)、《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台灣商務,二○一七)、《遊牧民的世界史》(廣場,二○一八)等。
【審訂、導讀者簡介】
蔡偉傑
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專長蒙古史。
回顾历史,于20世纪初同时消失的诸帝国,实际上都分别与蒙古帝国及其时代有着某种渊源。这点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如果实事求是地综观世界史,这是一种严肃的超越时代的历史现象,不容否认。
——引自章节:序 章 历史因何而存在
大陆和台湾对郑和下西洋给予了过高评价,然而郑和下西洋本身不过是蒙古时代的延续和遗产,倒不如说此事最终更为重要的是中华和亚洲东方迅速丧失了有组织的海上发展视野。
——引自章节:人类史上最初的世界史—《史集》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之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丛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所反映的民俗现...
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华夏地理系列丛书”——国宝中国的一辑。《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
《塔木德:犹太商人的创业圣经》内容简介:对于犹太人的财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
从人字说起 内容简介 《从人字说起》是作者应用汉字通易经学说的原理,展现汉字在人本文明方面的具体內容。所谓的人本文明,是汉字关于从塑造文明人人手,来塑造一个文明...
大蒜之书-探索你熟知却不真正了解的大蒜 本书特色 《大蒜之书:探索你熟知却不真正了解的大蒜》包括两大部分。*部分统称为关于大蒜的传说,第二部分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世...
日本人的色道 本书特色 〔一战〕期间,侵略邻国的日军之所以成为不知死活的魔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肉体的快感麻醉了他们对于死的恐惧,慰安妇就是军部为士兵们提供的〔...
老照片(第37辑)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姚小平——不该被遗忘的音乐家莫桂新、徐宗懋——芷江受降的历史现场、刘鹤守——见证胜利等旧时候的老照片,并把每个照片加以介...
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多种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典型与非典型的对照,重视常规与变异的共现,以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机制为线索...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这一问题是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这一总课题之下来思考的。作为以不同方式解释宇宙和世界的世界观、作为认识事...
《清华少年说(第二辑)》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清华年轻学子的书籍。无论是醉心学术、勤奋有加的学霸,还是矢志不渝、情系家国的
清华北大国学课 本书特色 这本书讲述国学的辉煌,也讲述国学面临的困境和危机,会谈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会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大力鞭挞;会谈到我们自身的优点与优势,也...
宇宙的踪迹 本书特色 全球*富盛名的神秘文化研究者,踏遍世界上*著名和*鲜为人知的古文明遗址,带你追踪外星人的地球遗迹,系列书全球热销6300万册。宇宙的踪迹 ...
青海藏族民间故事精选 本书特色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还是个幽默且富有故事传统的群体,青藏高原巍峨的群山与奔腾的河流孕育了善讲故事的前辈和爱听故事的后人,口耳相...
中国民俗地理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民俗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地理学、历史学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居住、饮食、服饰、农业生产、交通、婚姻家庭、社会、丧葬、民间体...
守望者的文化月历(1999-2004)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批评家朱大可1999-2004年这五年间的大部分较有影响的文学、文化和时政批评文章。所有文章均曾...
语义学 本书特色凯特·科恩*的《语义学(第2版)》是国际*名学术出版社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材,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当代形式语义学的...
现代汉语析义元语言研究 本书特色 《语义语法学研究系列:现代汉语析义元语言研究》基于人本主义语义观,建构了析义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重新界定了义征的性质,...
国学基础文库:文化学概观 本书特色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学?文化的性质是什么?文化的重心在哪里?文化的发展指向何方?东方文化何以延滞?西方文化何以演变?南方文...
现代学人的信仰 本书特色 《现代学人的信仰》是刘梦溪先生深研国学大师的学问与思想、精析现代学人的信仰与风致之力作.中国现代学术的总成绩,是清中叶乾嘉之后中国学术...
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周有光耄耋文存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周有光先生畅谈全球化、现代化、信息时代,足见开通明达;探讨文字、语言文化及一些社会问题,贵推陈出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