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錄

知堂回想錄

作者:周作人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9-7

评分:9.3

ISBN:978019098866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周作人(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等。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作品目录

目錄
牛津版說明
【第一卷】
一 緣起
二 老人轉世
三 風暴的前後 上
四 風暴的前後 中
五 風暴的前後 下
六 避難
七 關於娛園
八 書房
九 三味書屋
十 父親的病 上
十一 父親的病 中
十二 父親的病 下
十三 煉度
十四 杭州
十五 花牌樓 上
十六 花牌樓 中
十七 花牌樓 下
十八 四弟
十九 縣考
二〇 再是縣考
二一 縣考的雜碎
二二 縣考的雜碎續
二三 義和拳
二四 幾乎成了小流氓
二五 風暴餘波
二六 逃脫
二七 夜航船
二八 西興渡江
二九 拱辰橋
三〇 青蓮閣
三一 長江輪船
三二 路上的吃食
三三 南京下關
三四 入學考試
三五 學堂大概情形
三六 管輪堂
三七 上飯廳
三八 講堂功課
三九 打靶與出操
四〇 點名以後
四一 老師
四二 老師 二
四三 風潮
四四 風潮 二
四五 考先生
四六 生病前
四七 生病後
四八 祖父之喪
四九 東湖學堂
五〇 東湖逸話
五一 我的新書 一
五二 我的新書 二
五三 我的筆名
五四 秋瑾
五五 大通學堂的號手
五六 武人的總辦
五七 京漢道上
五八 在北京
五九 在北京 二
六〇 北京的戲
六一 魚雷堂
六二 吳一齋
六三 五年間的回顧
六四 家裡的改變
【第二卷】
六五 往日本去
六六 最初的印象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 上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 中
六九 日本的衣食住 下
七〇 結論
七一 下宿的情形
七二 學日本語
七三 籌備雜誌
七四 徐錫麟事件
七五 法豪事件
七六 中越館
七七 翻譯小說 上
七八 翻譯小說 下
七九 學俄文
八〇 民報社聽講
八一 河南 —— 新生甲編
八二 學希臘文
八三 鄔波尼沙陀
八四 域外小說集 —— 新生乙編
八五 蔣抑厄
八六 弱小民族文學
八七 學日本語
八八 炭畫與黃薔薇
八九 俳諧
九〇 大逆事件
九一 赤羽橋邊
九二 辛亥革命 一 —— 王金發
九三 辛亥革命 二 —— 孫德卿
九四 辛亥革命 三 —— 范愛農
九五 望越篇
九六 臥治時代
九七 在教育界裏
九八 自己的工作 一
九九 自己的工作 二
一〇〇 自己的工作 三
一〇一 自己的工作 四
一〇二 金石小品
一〇三 故鄉的回顧
【第三卷】
一〇四 去鄉的途中 一
一〇五 去鄉的途中 二
一〇六 從上海到北京
一〇七 紹興縣館 一
一〇八 紹興縣館 二
一〇九 補樹書屋的生活
一一〇 北京大興
一一一 往來的路
一一二 復辟前後 一
一一三 復辟前後 二
一一四 復辟前後 三
一一五 蔡孑民 一
一一六 蔡孑民 二
一一七 蔡孑民 三
一一八 林蔡鬥爭文件 一
一一九 林蔡鬥爭文件 二
一二〇 林蔡鬥爭文件 三
一二一 卯字號的名人 一
一二二 卯字號的名人 二
一二三 卯字號的名人 三
一二四 三沈二馬 上
一二五 三沈二馬 下
一二六 二馬之餘
一二七 五四之前
一二八 每週評論 上
一二九 每週評論 下
一三〇 小河與新村 上
一三一 小河與新村 中
一三二 小河與新村 下
一三三 文學與宗教
一三四 兒童文學與歌謠
一三五 在病院中
一三六 西山養病
一三七 瑣屑的因緣
一三八 愛羅先珂 上
一三九 愛羅先珂 下
一四〇 不辯解說 上
一四一 不辯解說 下
一四二 嗎嘎喇廟
一四三 順天時報
一四四 順天時報 續
一四五 女師大與東吉祥 一
一四六女師大與東吉祥 二
一四七 語絲的成立
一四八 五卅
一四九 三一八
一五〇 中日學院
一五一 東方文學系
一五二 東方文學系的插話
一五三 堅冰至
一五四 清黨
【第四卷】
一五五 北大感舊錄 一 —— 辜鴻銘
一五六 北大感舊錄 二 —— 劉申叔、黃季剛
一五七 北大感舊錄 三 —— 林公鐸
一五八 北大感舊錄 四 —— 許守白、黃晦聞、孟心史
一五九 北大感舊錄 五 —— 馮漢叔
一六〇 北大感舊錄 六 —— 劉叔雅、朱逷先
一六一 北大感舊錄 七 —— 胡適之
一六二 北大感舊錄 八 —— 劉半農
一六三 北大感舊錄 九 —— 馬隅卿
一六四 北大感舊錄 十之上 —— 錢玄同
一六五 北大感舊錄 十之下 —— 錢玄同
一六六 北大感舊錄 十一 —— 蔡孑民
一六七 道路的記憶 一
一六八 道路的記憶 二
一六九 女子學院
一七〇 在女子學院被囚記
一七一 北伐成功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遊
一七三 打油詩
一七四 日本管窺
一七五 日本管窺續
一七六 北大的南遷
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
一七八 從不說話到說話
一七九 “反動老作家” 一
一八〇 “反動老作家” 二
一八一 先母事略
一八二 監獄生活
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
一八四 我的工作 一
一八五 我的工作 二
一八六 我的工作 三
一八七 我的工作 四
一八八 我的工作 五
一八九 我的工作 六
一九〇 拾遺 甲 —— 小引
一九一 拾遺 乙 —— 兒時
一九二 拾遺 丙 —— 杭州
一九三 拾遺 丁 —— 大姑母
一九四 拾遺 戊 —— 讀小說
一九五 拾遺 己 —— 讀小說續
一九六 拾遺 庚 —— 遇狠的故事
一九七 拾遺 辛 —— 我的雜學:引言、古文
一九八 拾遺 壬 —— 小說與讀書、古典文學
一九九 拾遺 癸 —— 外國小說、希臘神話
二〇〇 拾遺 子 —— 神話學與安特路朗、文化人類學
二〇一 拾遺 丑 —— 生物學、兒童文學
二〇二 拾遺 寅 —— 性的心理、藹理斯的思想
二〇三 拾遺 卯 —— 醫學史與妖術史、鄉土研究與民藝
二〇四 拾遺 辰 —— 江戶風物與浮世繪、川柳、落語與滑稽本
二〇五 拾遺 巳 —— 俗曲與玩具、外國語
二〇六 拾遺 午 —— 佛經、結論
二〇七 後記
二〇八 後序
【附錄】
一九四九年的一封信(周作人)
校讀小記(曹聚仁)
牛津版後記(周吉宜)
出版後話:只求心之所安(曹景行、曹臻)
校勘記(五度)—— 附:許寶騤題周作人手書雜詩
· · · · · ·

作者简介

周作人(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等。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精彩摘录

《品花宝鉴》与《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同是前清嘉道时代的作品,虽然是以北京的相公生活为主题,实在也是一部好的社会小说。书中除所写主要的几个人物过于修饰之外,其馀次要的也就近于下流的各色人等,却都写得不错。有人曾说他写的脏,不知那里正是他的特色,那些人与事本来就是那么脏的,要写也就只有那么的不怕脏。这诚如理查白顿关于《香园》一书所说,这不是小孩子的书。中国有些书的确不是小孩子可以看的,但是有教育的成年人却应当一看,正如关于人生的黑暗面与比较的光明面他都该知道一样。有许多坏小说,在这里也不能说没有用处,不过第一要看的人有成人的心眼,也就是有主宰,知道怎么看。

——引自第457页


我本人就是个作者。任何作者的书出版以后,会卖给谁他是不能够控制的。假如一位严肃作家写了性,尽管其本心不是煽情、媚俗,而是追求表达生活的真谛,也不能防止这书到了某个男孩子手里,起到手淫前性唤起的作用。故此社会对作家的判决是:因为有这样的男孩子存在,所以你的书不能出。这不是太冤了吗?但我以为这样的事还不算冤,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比他还要冤。事实上社会要求每个严肃作家、专业作者把自己的读者想象成十六岁的男孩子,而且这些男孩似乎还是不求上进、随时要学坏的那一种。  我本人又是个读者,年登不惑,需要看专业书,并且喜欢看严肃的文学书,但是市面上只有七十二个故事的《十日谈》、节本《金瓶梅》,和被宰得七零八落的雷马克,还有一些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的书,不客气地说,出得完全是乌七八糟。前些日子买了一本福柯的《性史》,根本看不懂,现在正想办法找英文本来看。这种情形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在此我毫不谦虚地说,我是个高层次的读者,可是书刊检查却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  这种事情背后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必须就低不就高。一本书能不能出,并不取决于它将有众多的有艺术鉴赏力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应该对他们有益,而是取决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没有鉴赏力或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不能对他们有害。

——引自第45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