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
令马克·扎克伯格与比尔·盖茨读到爱不释手的自然新史
关于人类与微生物的矛盾冲突、共生合作与多边联盟
《纽约时报》2016年备受关注的100本图书之一
◎ 编辑推荐
我不是『我』,『我』从未独自存在
☆费氏弧菌令夏威夷礁坪中的短尾乌贼闪烁微光 ,可是移除细菌后的短尾乌贼纵然能继续生存,却无法走向完整的成熟——微生物如何影响了动物的发育?
☆沃尔巴克氏体会采用“厌男”手段把雄性黄蜂个体赶尽杀绝,转身又会保护苍蝇、蚊子免受病毒侵扰——微生物究竟是宿主的朋友,还是敌人?
☆幽门螺杆菌的退场意味着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减少,可它们的消失又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和食管癌患者的增加——微生物带来的好处、坏处,哪个更重要?
◎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 名人推荐
太有意思了……埃德·扬接连抛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微生物学洞见。《我包罗万象》展现了科学报道所能达到的绝佳水准。
——比尔·盖茨
远超惊奇。这本妙书不仅会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还会改变你对自己的认识。
——海伦·麦克唐纳,《海伦的苍鹰》(H is for Hawk)作者
埃德·扬把微生物对万物生命运作的影响写得扣人心弦。《我包罗万象》将改变你对自己与其他所有事物的认知。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
正如其他所有伟大的科普作品所能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我包罗万象》也不例外。你会变得突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重新开始认知周围的一切。埃德·扬通过生动的故事与精湛的解释,为你赋予“包罗万象”的观察之眼。
——卡尔·齐默,《演化的故事》作者
◎ 媒体推荐
埃德·扬是很有天赋的科学作者。《我包罗万象》作为他的第一部图书作品,以清晰的论述、雄健的笔力和诙谐的笔调,涵盖了微观世界的绝大部分领域。他以极具感染力的热情传递出了他对微生物所持有的热情。
——《纽约时报·书评》
他神奇地把浓厚的人文关怀填充进科学细节之间。妙趣不断。
——《华尔街日报》
一本令人愉悦的趣书……他不仅讲述了关于微生物组的各种故事,还向读者们介绍了众多正在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家。这些前沿传递出了揭开自然新奥秘的第一手兴奋与激动,也生动展现了本就遍布起伏的科研历程。
——《科学》
◎ 获奖信息
★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国际作品奖
★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纽约时报》2016年备受关注的100本图书之一
★豆瓣2019年度科学·新知 No.8
埃德·扬是《大西洋月刊》的科学记者,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工作。他的作品还常见于《美国国家地理》《纽约客》《连线》《自然》《新科学家》和《科学美国人》等众多科学媒体。他因出色的生物医学报道和生命科学传播工作,于2016年分别荣获迈克尔·E. 德贝基新闻奖(Michael E. DeBakey Journalism Award)和拜伦·H. 瓦克斯曼奖(Byron H. Waksman Award),他曾经的博客“并不复杂的科学”(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曾于2010年荣获美国国家研究院凯克科学传播奖(National Academies Keck 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埃德曾经在TED发表关于控制意识的寄生虫的演讲,目前已获得150多万的观看量。
译者郑李,笔名李子,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
(展开全部)
翻看一篇篇相关论文,想从中找出基础扎实的研究可是件苦差事。幸运的是,一个名为科克伦协作网(CochraneCollaboration)的非营利组织在专门开展这项工作。这个在业界声望颇高的协作组织,会使用系统化的方法核查医学研究。根据他们的判断,益生菌可以缩短传染性腹泻的发作期,并减少由抗生素治疗引起的腹泻风险。它们也可以拯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生命,那是一种可怕的肠道疾病,会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好了,益处列到这里为止。相比于社会上对益生菌的炒作,它的真实效果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现在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益生菌能够帮助治疗过敏、哮喘、湿疹、肥胖、糖尿病、相对常见的炎性肠症类型、自闭症,或者任何其他与微生物组有关的疾病;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是微生物组的变化产生了这些有益效果。
——引自章节:E大调快板
如果有益的物种填充了这些生态位,危险的物种便不能侵入,如此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只要简简单单地存在,就可以搭建起封锁疾病的网络。这种效应便是定植抗性。……海洋变暖、海水酸化和富营养化破坏了它们(珊瑚)与微生物之间的伙伴关系,使菌群变得不正常或贫瘠,也使珊瑚更易饱受疾病困扰,也许可以说,正是这种关系的破坏导致了疾病的产生。藻类在珊瑚礁上茂密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DOC,并为珊瑚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这些藻类糖通常会沿着食物链向上流动……但是如果鲨鱼死亡,这些糖类就不再为鱼类供能,而是滞留在食物链的底层,成为微生物细胞的组成部分。微生物大快朵颐,因为爆炸性地增长而消耗完了周围的氧气,也继而窒息了珊瑚。(P97)生态失调……它不意味着某个个体不能抵抗某种病原体,而意味着共生的不同物种(宿主和共生体)之间出现了沟通问题;它把疾病重塑成了一个生态问题。(P100)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我们通过提高卫生标准、开发抗生素、结合现代饮食,逐渐把“免疫恒温器”的标准调得更高,结果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无害的东西面前也变得十分“暴躁”,比如灰尘、食物中的分子、体内的常驻微生物,甚至是我们自己的细胞。……这便是卫生假说及其衍生学说的言下之意: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种群可以改变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组,并抑制过敏性炎症(P111)。饱和脂肪能滋养各种可能导致炎症的微生物。……膳食纤维则具有相反的效果……细菌分解纤维素时会生成一种化学物质,短链脂肪酸。这些物质会聚集并激活大量的抗炎细胞,使反应过度的免疫系统恢复平静。
——引自章节:疾病与健康
平面设计师,策展人,一九六八年出生于杭州,一九九○年赴日。一九九八年在东京,二○○一年在北京分别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至今。作为设计师,主持了“日中国民交流年”、“...
作者:爱德华·巴赫(Edward Bach,1886—1936),英国医生、细菌学专家、免疫学家、巴赫花精治疗体系创始人、顺势疗法治疗师。因从小体弱,抱着彻底治...
隔花人·小红书、微博诗集博主,深受众多网友喜爱,引起写诗热潮。线上受到新周刊、新浪、腾讯等众多媒体关注;线下发起众多场即兴写诗活动。·精神游牧的青年诗人,正在将...
尤四姐,现居上海,晋江原创网签约作者。80后狮子女,恋家、散漫,爱花爱草爱古言,向往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2013年,尤四姐凭《宫略》初露锋芒,其充满京味儿的幽默...
《轻松学Scratch 3.0少儿编程(全彩版)》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讲解用Scratch3.0编写数字炸弹、数字猜谜、两位数减法、100以内加法竞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继承德国爱因斯坦的批判精神和康德的唯理主义思想...
作品目录第一章 沙尘暴第二章 百林苑第三章 阳光编织的玫瑰第四章 人在边缘第五章 狼的故事· · · · · ·
《好孩子新头脑开发•宝宝学画:提高篇人物》按动物、人物、植物、风累、交涌三目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分类编绘,每个类别又按难易程
采油井、注入井生产问题百例分析 本书特色 本书以案例形式对采油井、注入井现场采取的增产、增注措施,出现的生产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诊断。一个实例反映出一个生产中...
作者包括主持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韩城考古队领队孙秉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李伯谦、刘续、孙庆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凤瀚,北...
☆许倬云、王铭铭、罗丰、荣新江等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蒙古高原的匈奴| 高原河谷的西羌| 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探察三大游牧社会及其与汉帝...
罗兆琚针灸三书 本书特色 《针灸便览表》、《实用针灸指要》、《针灸穴腧治疗歌》三书,为罗兆琚先生早期著作,三书一脉相承,乃学习针灸之佳作。《针灸便览表》以内经、...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雙城記》這段話最好用來形容今天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中國在減貧、基建和教育普及等方面有卓越 的成就,但卻仍深陷在...
急诊科临床禁忌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急诊临床工作的需要,简要介绍急诊常见疾病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重点阐明临床禁忌与注意事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专...
张志钧验案精选-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 目录 验案精选哮证(支气管哮喘)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肺积(右下肺腺癌) 心悸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悸2(心...
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冶疗学 内容简介 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是在传统肿瘤学和现代临床及实践肿瘤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郑伟达等编著的《...
喬治•馬汀(George R. R. Martin)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的貝約恩市。廿七歲即以《萊安娜之歌》獲象徵科幻小說界最高成就的「雨果獎」,此後得...
这是一本全面梳理策略产品经理知识图谱、系统总结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深入挖掘策略产品经理技巧的著作。策略产品经理是产品经理领域的一个细分新兴岗位,逐渐成为产品经理...
Thisbookisthefirsttofocusonmechanicalaspectsoffibrousandlayeredcompositematerial...
邓士玮,台湾美食网站食货志的创始人。大学时主修历史,很喜欢把一个东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当作跟人家聊天的素材。喜欢自己动手做饭吃,喜欢研究食物背后的故事与理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