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短暂的“人民之春”,深厚的历史苗圃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头、筑起街垒,七月王朝统治崩溃。3月,保守秩序的缔造者、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逃出维也纳。革命之火随即燃遍欧洲大陆,保守体系土崩瓦解。巴黎、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米兰、威尼斯,各大城市扬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组建了政府,各地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制宪会议。“民族之春”来临,流亡他乡的马志尼、加里波第赶回祖国,期待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德意志各邦代表齐集法兰克福,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备受大工业打击的手工业者、工厂里食不果腹的劳工纷纷组织起来,争取工作的权利,要求摆脱贫困。
不同政治派别、各个社会阶层的团结带来了革命的成功。然而,根深蒂固的矛盾并未化解。新政权是采取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转型进入瓶颈期,自然灾害更加剧了贫困,这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新政权的基础尚未稳固,革命各派别却已反目成仇——激进派深入底层,温和派拥抱“秩序”。
另一边,保守势力缓过神来。俾斯麦以军队向国王保证,他的权力基础依然稳固。奥地利的主帅们——拉德茨基、温迪施格雷茨、耶拉契奇——磨利了刺刀。沙皇尼古拉一世同意“帮助”年轻的新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解决“现代问题”。法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唤起了人们对往日帝国荣光的追忆……自由城市纷纷陷落,保守势力重新掌控了秩序。
1848年革命如一阵风暴袭击了欧洲,又匆匆离去,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前承1789年原则,后启社会革命、民族运动。19世纪重要的政治人物纷纷登场,现代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马克思、托克维尔、赫尔岑都卷入其中,并留下了珍贵记录。1848年革命种下的种子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生根发芽,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迈克·拉波特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读者既能沉浸在生动的故事中,感慨各方参与者的命运,也将更加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
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生于美国纽约,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史学者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曾任教于斯特林大学,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现就职于格拉斯哥大学。
拉波特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革命史,包括1789年法国大革命、英法美革命的比较,曾参与“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项目,探讨1848年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代表作包括:《反叛的城市》《法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和公民权利》《拿破仑战争导论》(牛津通识系列)等。
拉波特学术功底深厚,对历史和生活充满热情,喜爱在城市中漫步,研究历史事件是如何在大街小巷展开的。他充分利用档案及历史参与者的私人记录,使得其作品不仅翔实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而且描绘出当事者的体验,生动有趣。
对赫尔岑来说,旧的社会政治秩序在革命中会被完全破坏,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很明显,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在1848年。这一代人要做的是根除旧的统治,只有这样,后人才能收获他们播种的果实。他告诉萨沙:“这一代人只是修了座桥,给将来的陌生人使用。你也许会在某天见到他……我恳求你不要停留在此岸……宁愿与革命一起灭亡也不要领取反动政府的救济。”
——引自章节:总结431
1848年见证了欧洲自由主义者明确地屈服于更黑暗的民族主义冲动的事实,这是1848年的悲剧之一。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愿望相互冲突,不同民族的战略利益和领土利益相互对抗,当他们看清这些利益关系时,多数自由主义者会全力支持自己民族的愿望或需求。他们极少认可其他民族的观点,因为认可则意味着默认敌对的民族愿望是有合理之处的。这些自由主义者为自己争取权利和自由,却通常否认其他民族也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由此产生的冲突,对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专家常常对“公民”类型的民族认同与“种族”类型的民族认同加以区分。第一种理论从政治层面定义民族:每个公民明确选择或暗示愿意作为同一共同体一起生活。正如法国学者欧内斯特.勒南(ErnestRenan)在1882年所说的一句名言,国家就是心照不宣的“每日公民公决”。这里所说的民族只是政治共同体:一个人的民族是由他的意愿所决定的,他愿意与其他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愿意生活在特定国家法律之下。“公民”类型的民族主义能够吸收不同的族群,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族群原有的民族认同即便不是完全消除,也会被新的民族身份超越。“种族”民族主义的骄傲在于拥有同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与传统,且这个民族的血缘源自同一个祖先。这个共同的祖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神话中的。无论一个人做什么,身处何方,他始终是某一特定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血缘”关系和文化常常被用来证明或解释这种亘古不变的归属感。……
——引自章节:Ⅵ民族主义的困境201
★ 伯特兰·罗素、以赛亚·伯林等大家盛赞的史学名著★ 简体中文版首度出版!★ 20世纪英国史学大家诺曼·科恩代表作★ 2018书业年度译者冯璇最新译作★ 讲述欧...
解密BBC-世界传媒王国的成长之路 目录 **章 BBC传媒王国**节 BBC的功能定位和价值理念1.BBC是一个什么样的传媒机构?2.BBC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中国人性论史 本书特色 单说一个“性”字,只训信性字的字义,这是语言学上的问题。我所要叙述的“人性论史”,是叙述在中国文化史中,各家各派,对人的生命的根源、道德...
访问历史 本书特色 “*后的大家”在哪里?《访问历史》是对当今中国三十位高龄文化人的一册访谈集录。作者钟情历史,在各位大家的笑声与泪影中记录下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感...
本书通过研究市民社会、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重新审视了暴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借鉴人类学、政治学和进化论诸理论,本书为理解人类社会的稳定与不稳定...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案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担的“十五”期间“211工程”和“十一五”期间“985项目”新闻传播学...
邱永志,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流言导读 本书特色 一本穿行在时尚与学术空间的“妖书”,十二种人必读—— ·社会学家必读:Sars之谜与流言之谜 ·传播学家必读:流言与新闻好像双胞胎 ·经济学...
和平的战争 本书特色 帕特里克·孟迪斯用通俗而流畅的语言,论述中美两国的立国精神、哲学思想、地理位置、首都布局、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史,多重角度交织,...
中国学术史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史研究》是中国学术史之史。对中国古代多部学术史典籍形成的历史背景、体例特点、主要内容及学术史批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辨...
中国网络通史(全六册) 本书特色 中国网络的20年,从商业化的角度看,貌似群雄四起,实则浑水摸鱼;从生活化的角度看,熟人社会凋敝,陌生社会兴起。这个过程中,*鲜...
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 内容简介 本书把英国传播理论放到英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源流中进行考察,以英国文化研究(Britishcultural stu...
西潮与新潮 本书特色 蒋梦麟所著的《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西潮与新潮》含《西潮》、《新潮》两书及“附录”。《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
一本书读懂西学经典 内容简介 《一本书读懂西学经典》是关于西方文化的普及读本,从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历史、教育、心理、伦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法...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 本书特色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是一部全面而权威的大众传播理论专著。也是一部对国内师生而言因独...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我们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书特色 《人类风险与全球治理:我们时代面临的*大挑战可能的解决方案》主要特色:四大超级问题揭示人类社...
电视文艺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电视文艺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各种主要的电视文艺节目样式,并对这些文艺节目样式的审美特征、创作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具有较强的实...
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 内容简介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科学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的基本工具。也是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书在扼要介绍社会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发展简...
智慧书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27个访谈笔记,受访者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从事的学术领域涉及文学、宗教、艺术、人类学、自然学科等。每一个受访者都无愧于如下称号,即他们是...
书学史 本书特色 祝嘉的这部《书学史》共分为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按惯常历史断代分类,每一朝代单列一章。同一朝代因政权交替分立以及书风演变较大者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