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与冯雪峰》细述两人从战友到敌对的半世恩怨/周巍峙
周扬和冯雪峰都是中国文化的先驱者。冯雪峰比周扬长5岁,他与周扬一样,都是在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周扬因白色恐怖失掉党的关系时,是担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冯雪峰与夏衍恢复了他的党籍。在左翼文艺阵营中,周、冯两人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相濡以沫的同志。
遗憾的是,这种关系并没有多长时间,两人就几乎从战友、同志成为冤家对头。这起因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冯雪峰从陕北到上海没有去找周扬、夏衍等党员,而去找了鲁迅,以及“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尤其以后在鲁迅答徐懋庸信中点出“四条汉子”的问题,使他们处境十分尴尬。建国以后,周、冯二人虽同属文艺界,但当年“两个口号”争论的阴影,一直在他们之间游荡,不但情感隔膜,甚至思想也常处于对立状态。到1957年反右时,“两个口号”论争成为冯雪峰被划为右派的“罪证”之一;再往后,“文化大革命”揭幕,“国防文学”又被野心家江青诬为资产阶级口号,周扬首当其冲地被揪斗直至入狱;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冯雪峰,也未能幸免,受到残酷迫害。直至1975年冯雪峰生病在家,周扬从监狱释放出来后,他去看了冯雪峰。两位命运多舛的同志站到了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年的芥蒂终于冰消雪融。
本书描述了周扬与冯雪峰之间的这种戏剧性关系。
现年88岁高龄的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读完书稿后,对作者从历史大场景定位文学史、描述两人之间的关系的写法很赞赏,他在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作者徐庆全同志,从1996年开始,致力于对周扬和文艺界的研究。也许正因为他不是研究文学史科班出身,他对周、冯关系的研究,反而是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不仅仅局限于文艺范畴内,而把文艺活动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进行考察。舞台上的远景,是我们党一幕幕波澜壮阔、丰富曲折的历史影像;而近景则是文艺运动历史上的一朵朵浪花。远近背景的相互交替,在舞台上活动的周扬和冯雪峰的形象,也就鲜活起来了,两人50年交往中的一切,也就被还原到一个个历史场景中去;进而,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历史,建国后几次“左”的大批判运动的历史,也在这种考察中清晰起来。
我很看重作者从历史大场景来定位整个左翼文艺运动史的这一特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常听周扬提到一句话是:“文艺是阶级斗争的晴雨表”,而阶级斗争是*大的政治。这句话意味着文艺界的每一次运动,都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思潮。因此,研究文学史如果不与政治历史,也就是党的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要想取得好的成果是很难的。作者在涉足文学史研究之前,就具备了丰富的党史知识,这就使他对文学史的研究,对周扬与冯雪峰关系的研究,也有了更多的历史感。
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史实说话。书中的资料非常丰富,有许多是首次亮相的。徐庆全同志从历史研究转而进行文学史研究,历史研究所要求的深入挖掘材料、实证史料等素养,他是具备了的。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作者在搜求材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书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有两个方面来源:一是留存在文艺界人士个人手上的书札和机关档案,这些都是未曾披露的,也只有有心人才能搜集到;一是文艺界人士的口述回忆。抱着“历史的书写从来就不是伟人的专利”的想法,作者采访的对象十分广泛,既有亲历重大历史事件的“重量级人物”,也有当年参与历史事件的普通人员,甚至是高校一名普通教师。广泛的采访,同一事件不同背景下不同参与者的叙说,便于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汇总历史全貌,进而得出自己的看法。而这样的采访工作又促进了作者对文艺界档案材料的挖掘和搜集工作。且不说书中的观点如何,就史料而言,此书的出版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具备史学研究工作者的品格,古人称之为“史德”。这也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按照古人的说法,“史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秉笔直书,“誉人不益其美,毁人不益其恶”;二是对于此前不甚清楚的,或者已经有定论的历史事件,经过自己的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具有学术探讨的勇气和理智,尽力追求历史学家应有的历史感悟力和洞察力。他虽然掌握了大量资料,却不是单纯地铺陈史料,而是从史料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做到全方位地描述历史。应该说,这种探索难能可贵。
当然,我也不是对书中的观点或分析都赞同,而且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这种研究也是没有止境的,学术研究同样有“与时俱进”的问题。况且,一本书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解决,肯定有某些不足。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总体评价和认同,也不妨碍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本书作者先后任职《炎黄春秋》《百年潮》杂志,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本书比较准确全面地描写了周扬和冯雪峰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彼此的牵绊、纠葛、恩怨,以及他们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跌宕起伏的命运。本书采用了作者对一些文艺界前辈的采访实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徐庆全,山东烟台人。1986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留校后,历读书为文繁杂,专业研究淡出,转而从事被喻为“万金油”的编辑工作。先在《炎黄春秋》后在《百年潮》,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期间有文章和书面世,因杂不值一提。1996年始,以求专于文化界,沉积4年,2000年开始至今,发表文章多篇。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扬》、《文坛拨乱反正实录》;编有《周扬新时期文稿》上下卷。
《花海绘:色铅笔绘浪漫风景打卡地》内容简介:本书以我国15处知名的花海景观为案例,进行色铅笔花海景观的绘画教学。案例包括举世
孔子传 本书特色 孔子是一个体味人生至深的人,不过他没因此埋没了自己的真性情。他从丰富的人生体验中,得到了应付现实的恰好的方法。《孔子传》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李...
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 目录 **讲叔父的奇遇第二讲童年的苦乐第三讲顽童初开窍第四讲恰同学少年第五讲坎坷中成长第六讲清华园逸事第七讲清华四剑客第八讲毕业进行曲...
杜威与中国 内容简介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其全部思想中,杜威教育学说的介绍与应用相对而言*为完整、准确,*少分歧,在实践中成效也是*大的,但误解也不是没有。比如蒋...
米兰.昆德拉传 本书特色 ★ 他是百万国际畅销书作家,被《华盛顿时报》誉为的在世作家。 ★ 他把是生活划为谁也不能闯入的禁区,始终顽固的躲在作品背后。 ★ 本书...
艾森豪威尔回忆录(一—四) 本书特色 本书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战前美国的军备情况以及美、英等国军队在北非、地中海区和欧洲大陆进行的几次重要战役,特别是美、英军队强渡...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内容简介 《电影大师创作系列: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世界影坛怪杰、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传记,披露了传主富有神奇色彩的生活经历和从影生涯中...
《林肯传》内容简介: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这位“伟大的解放者”领导了针对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本书特色 解密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李唐王朝因其独特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创造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自信开放的灿烂文...
丘吉尔传 本书特色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两度任英国首相,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
粉领富豪:TOP 20华人财智女性 本书特色 每个渴望成功女性的人生指南,每个渴望幸福女性的智慧启悟。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世界音乐巨匠:约翰.施特劳斯 本书特色 小约翰·施特劳斯秉承父亲的天分,是一位音乐天才。他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再走音乐之路,而小施特劳斯则视音乐为自己生活和生命的目...
约翰•牛顿(JohnNewton)《奇异恩典》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圣诗,它的作者约翰•牛顿曾经是一个罪恶深重的奴隶贩子,但是神奇妙的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内容简介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本书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从世界近代史及中国革命史的...
章太炎评传:第2版 本书特色 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
《After Effects CC 2015基础与实例教程(中文版·第5版)》内容简介:本书属于实例教程类图书。全书分为基础入门、基础实例、特效
《谁是罗兰·巴特》是一部重印之书。同第一版相比,它惟一的变化是书名——从1999年初版的《罗兰·巴特》改为现在的《谁是罗兰·
蒙田评传【精装】 本书特色 “先生的力量”系列丛书记述大师的人生事迹,评点他们的精彩瞬间。 蒙田是16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莎士比亚的老师,生于153...
末代状元:张謇 内容简介 因“冒名”考试,遭官府通缉,雨夜逃命。为实业救国,敢得罪权贵,弃官从商。他是帝师翁同苏的传人,对光绪有着兄长般的疼爱,同时又充满怜悯。...
唐宋词人年谱 本书特色 夏承焘先生为20世纪词学大师,学术巨擘。《唐宋词人年谱》为唐宋词学研究的变基之作,以词学与史学 ,使词学真正步入科学研究的领域。作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