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增订本)

“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增订本)

作者:姜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7-1

评分:9.6

ISBN:978730130255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早期“新诗集”——《尝试集》《女神》《草儿》《冬夜》《蕙的风》等为讨论对象,通过考察“新诗集”的出版、接受、编撰及历史评价等环节,重新审视“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命题。上编主要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讨论“五四”前后一个自足新诗发生空间的形成,涉及报刊传播的影响、新的读者群的召唤、新书局的支持、阅读程式的养成等诸多方面;下编则关注在“新诗集”的成书、接受和历史定位过程中,新诗历史形象及合法性的塑造与追寻,从而对新诗发生的线性历史想象提出自己的质询。

本书初版于2005年,以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为基础,该论文2004年曾被评为百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出版后也曾获得第三届“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此次修订,除了文字的疏通、材料的补充外,又特别增加了附录的四篇文章,希望在勾勒新诗第一个十年发展概貌的基础上,以个案讨论的方式,更为全面地呈现早期新诗特定的文化政治意涵。

作品目录

目录
增订本前记
初版序(温儒敏)
导言研究方法、对象的提出
[上 编]
第一章“新诗集”与新诗“传播空间”的生成
第一节从书信到成集:新诗传播空间的形成
第二节支撑诗坛的“新诗集”
第三节公共传播与现代的诗歌想象
第二章读者、时尚与“代际经验”
第一节新诗读者的构成
第二节作为阅读时尚的“新诗集”
第三节“代际经验”中的《女神》
第三章“新诗集”出版与新诗坛的分化
第一节“新诗集”与“新书局”
第二节由诗集出版看新诗坛的分化
第四章“新诗集”与新诗的阅读研究
第一节读者分类与新诗的“读法”问题
第二节对三本诗集的讨论:从“读法”的角度
[下 编]
第五章“新诗集”对“新诗”的呈现(一)
第一节胡适新诗构想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尝试集》对“新诗”的塑造
第六章“新诗集”对“新诗”的呈现(二)
第一节胡适眼中的“新诗集”——以《草儿》《冬夜》《蕙的风》为中心
第二节“诗话语”的凸显:《冬夜》《草儿》序言的考察
第三节选本中的新诗想象:对“分类”的扬弃
第四节《女神》成书与“新诗”的重塑
第七章论争中的“新诗集”:新诗合法性的辩难
第一节《评〈尝试集〉》:“学衡派”的反动
第二节《蕙的风》的论争:对一桩旧案的重审
第三节《湖畔》与“经验范围”的争议
第四节对“新诗集”的整体批判
第五节“新诗”与“诗”:合法性辩难的展开
第八章“新诗集”与新诗历史起点的驳议
第一节作为新诗合法性起点的《女神》
第二节新诗史上的《尝试集》和《女神》
结语
[附 录]
新诗的发生及活力的展开——新诗第一个十年概貌
早期新诗的政治与美学:以“《星期评论》之群”为讨论个案
《天狗》:狂躁又科学的“身体”想象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课堂与新诗的历史讲述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作者简介

姜涛,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弃工从文,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新诗及中国现代文学。出版有专著《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图本徐志摩传》,编著《20世纪中国新诗总系》(第一卷)、《北大文学讲堂》,译著《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等。另,出版诗集《洞中一日》《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鸟经》等,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东荡子诗歌批评奖”等。

精彩摘录

伊格尔顿所指出的:“一个社会采用什么样的艺术生产方式一一是成千本印刷,还是在风雅圈子里流传手稿一对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也决定了作品文学形式本身。”[이从这个角度看,新诗现代性的生成,其“空间”的自足与独立,作为一项复杂的历史建构,是呈现于文学的现代生产、传播、接受方式的整体变迁中。

——引自章节:导言 研究方法、对象的提出


2)。因而“报刊”不仅是发表的空间,也同时是文学教化、趣味塑造的空间,尤其是新文学,更是与现代传媒、出版紧密伴生的项实验,报杂志甚至替代子传统经典成为新文学者获得文学教化的主要源泉。

——引自章节:第一章 “新诗集”与新诗传播空间的生成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