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六朝史

“山中”的六朝史

作者:魏斌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9-8

评分:8.8

ISBN:978710806667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魏斌,1976年生,山东临朐人,1994—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山岳祭祀
国山禅礼前夜
一、“吴真皇帝”与“太平之主”
二、孙吴政治中的符瑞传统
三、阳羡国山的地理背景
四、结语
宫亭庙传说
一、宫亭庙与庐山庙
二、庙主:山神与蟒蛇
三、庙神传说及其传承者
四、信仰接触与山林空间
第二部分 神仙、洞天与道馆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一、普通三年茅山立碑事件
二、“神仙侨民”与江南新乡土
三、茅山道馆的兴起及其信仰图景
四、结语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像与寺馆起源
一、神仙洞府的想像与误读
二、山中道馆的分布与神仙洞府的关系
三、佛教的早期开拓及其空间特征
四、结语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一、“青徐之东海”与“会稽之东海”
二、方诸、句曲与桐柏——神仙“州郡”的空间构成
三、生籍、死籍的运作与仙府、鬼府的关系
四、结语
第三部分 山寺及其周边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 —— 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一、问题与史料
二、佛教影响乌伤的早期线
三、头陀、山寺与村邑佛教信仰
四、“影响人王”始末
五、法会与苦行——村邑佛教团体的运作问题
六、结语
钟山与建康东郊
一、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二、“东田”释义——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三、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四、结语
第四部分 山居与记述
山居与生活世界 —— 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一、《山栖志》所见金华山的文化景观
二、石室·精舍·寺馆·田园:“山中”生活场所的拓展
三、“山中”生活与山外世界
四、结语
山岳记述的形成 —— 以“南岳”衡山的早期文献为例
一、山岳记与真形图
二、山中道馆与碑铭
三、本来的历史和写的历史
后论
一、“土地所在”与江南地方性
二、信仰景观的变化及其空间表现
三、山林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四、“山中”文化场与山林记述
五、山岳历史中的六朝遗产
引用文献
· · · · · ·

作者简介

魏斌,1976年生,山东临朐人,1994—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精彩摘录

从慧约和傅大士的经历来看,佛教为南方民众提供的社会流动途径,显然也存在阶层差异。大致来说,佛教领域可以分为知识、信仰两个层面。齐梁皇室和高门士族最崇重的主要还是“知识”,期义学僧人・要想成为“名僧”,不仅需要相当的文化修养,也需要士族社会的推扬。慧约和僧、智藏、法云一样,均出自江南大族,慧约族祖、南齐给事中楼幼瑜对其亦多有推举。傅大士佛教团体孕育于江南乡里社会之中,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身份卑微的底层民众。为获取官府对教团的认可,他们所能够采取的途径,除了集会请愿,就是割耳烧身等激烈行为。由于“影响人王”未果,大同六年、七年之后,傅大土佛教团体的主要活动是法会和苦行,特别是多次持不食上斋、割耳、刺心、烧身等激烈行为,不少人因此灭度。这些行为当然是受到虔诚的宗教情绪驱动,但如果考虑到他们身份的卑微,也会让人有另一层感悟。颜之推指出,南朝权力结构中寒人兴起的一个原因,是“纵有小人之态,皆可粮杖肃督,故多见委使”,换言之,寒人进人权力的方式是很卑微的。佛教领域为寒人的上升提供了新的路径,但身份带来的卑微感却仍然存在。

——引自章节:六、结语


结合上面的分析来看,第六洞天最初并非指天台之赤城,是很明确的。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称第六洞天赤城山洞位于天台,应当是山体同名导致误读和附会的结果。这种误读和讹传的出现时间不详,从上引吉藏“赤城丹水,仙宅隩区”之说来看,至迟陈隋之际已经在流传,此后天台之赤城逐渐取代霍山之赤城,成为一般观念中第六洞天的所在。

——引自章节:“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像与寺馆起源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