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学

东方学

作者:[美] 爱德华·W. 萨义德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9-9

评分:9.1

ISBN:978710806574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我相应地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概念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稳定性,二者都由人为努力所构成,部分地在确认对方,部分地在认同对方。……《东方学》以对1975年黎巴嫩内战的描写为开端,这场战争结束于1990年,但是暴力与丑恶的人类流血事件却延续至今。我们经受了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失败。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以及遭到再次入侵的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可怕苦难,在那里,以色列使用F-16战机与阿帕奇直升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例行集体惩罚行动。自杀性炸弹袭击现象充分显现出了它所具有的可怕的破坏性,这当然没有什么比“9•11”事件及其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更骇人听闻、更具有末日预言的昭示意义了。正当我写作本文时,美英对伊拉克非法的和未经授权的入侵和占领正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则是匪夷所思的物质掠夺、政治动荡和变本加厉的侵略。这都被认为是那个被称作文明冲突的一部分,它无休无止、无法平息、不可救药。但我认为并非如此。

——引自2003年版序言

作品目录

志谢
绪论
第一章 东方学的范围
一 认识东方
二 想象的地域及其表述:东方化东方
三 计划
四 危机
第二章 东方学的结构和再结构
一 重新划定的边界,重新界定的问题,世俗化了的宗教
二 西尔维斯特•德•萨西和厄内斯特•赫南:理性人类学和语言学实验室
三 东方的居处和研究:字典编纂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四 朝圣者和朝圣行为,英国和法国
第三章 东方学的现状
一 隐伏的和显在的东方学
二 风格,专门知识,想象视野:东方学的现世性
三 现代英法东方学的鼎盛
四 最近阶段
后记
注释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爱德华•W. 萨义德(Edward W. 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20世纪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开端: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等。萨义德还是著名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是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精彩摘录

“发现世上只有家乡好的人只是一个未曾长大的雏儿;发现所有地方都像自己的家乡一样好的人已经长大;但只有当认识到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时一个人才最终走向成熟。”一个人离自己的文化家园越远,越容易对其作出判断;整个世界同样如此,要想对世界获得真正的了解,从精神上对其加以疏远以及以宽容之心坦然接受一切是必要的条件。同样,一个人只有在疏远与亲近二者之间达到同样的均衡时,才能对自己以及异质文化做出合理的判断。

——引自第331页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东方不仅与欧洲相毗邻;它也是欧洲最强大、最富裕、最古老的殖民地,是欧洲文明的他者形象之一。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规约与惩罚》黎凡特:指地中海东部诸国及岛屿,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等在内的自希腊至埃及的地区。任何像可传授的智慧那样被视为恒久不变的观念体系都比谎言更为可怕。东方学不是欧洲对东方的纯粹虚构或奇想,而是一套被人为创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asiaandwesterndominance》帕尼卡尔之所以说东方被“东方化”了,不仅因为他是被19世纪的欧洲大众以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方式下意识地认定为“东方的”,而且因为它可以被制作成——也就是说,被驯化为——“东方的”。葛兰西对民众社会和政治社会做过有益的区分,前者由学校、家庭和民间社团这类自愿的联合体组成,后者由国家机器(军队、警察、中央政府)组成,其作用是对前者进行直接控制。人们会发现文化乃运作于民众之中,观念、机构和他人的影响不是通过控制,而是通过积极的赞同来实现的。在任何非集权的社会,某些观念会比另一些更有影响力,葛兰西称之为文化霸权。葛兰西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已经侵入了像学院这样的民众社会的领域,并且使其与政治发生直解的牵连。英国、法国,近来还有美国,是帝国主义大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牵涉到帝国在海外的利益,其政治社会就会赋予其民众社会一种紧迫感,也可以说是一种直接的政治灌输。文化这样无孔不入的霸权体系对作家、思想家的内在控制不是居高临下的单方面禁止,而是在弱势方也产生了生成性。有三个因素导致人们将阿拉伯和伊斯兰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高度政治化,把一潭清水搅得浑浊不堪:1.西方流行的反阿拉伯和反伊斯兰偏见;2.阿拉伯和犹太复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及其对美国犹太人与西方人文主义文化以及公众的影响;3.由于不存在任何...

——引自章节:绪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