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

作者:吴正岚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年:2019年12月

ISBN:978721416163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金圣叹》内容简介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关于金圣叹的研究专著和评传已有多种,本书的特点在于着力揭示金圣叹的思想在明清之际思想史上的意义。首先,本书尝试着全面梳理了金圣叹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以往人们关注得较少的佛学和易学思想;其次,在思想渊源方面,由于金氏思想是以“砭伪”为主而兼有“绳狂”,本书不仅分析了金圣叹对李贽《童心说》的继承和变革,而且探索了金氏与钱谦益通经致用思想的渊源;就佛学思想的背景而论,从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的互动这一新角度,考察了金圣叹与这一学术思潮的密切联系;再次,关于金氏的文学思想,本书揭示了“因缘”说、华严心本原说等儒释道思想与其文学思想的逻辑关系中的待发之复,对金氏的虚构论、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章法结构论等小说理论和唐诗分解说、诗歌“不写景”说、“杜诗虚幻”说等诗歌理论的内涵和渊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本书还剖析了金氏号“圣叹”的出典、金氏“游戏科场”“居易俟命”等问题。文史哲交叉、追源溯流和文献实证是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吴正岚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先后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访问学者等。出版专著《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金圣叹评传》,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作品目录

出版说明
一脉千古成江河——江苏文库•研究编
序言

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脉动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江苏文脉

通血脉,知命脉,仰望山脉



近百年来的金圣叹研究综述

本书的研究宗旨和方法
第一章:晚明社会与吴中风尚
第一节
内忧外患的晚明社会
第二节
晚明吴中风尚的复杂性:放诞不羁与通经致用的融合
第二章:早慧敏感的少年时代
第一节
“圣叹”之号的出处
第二节
早慧多思的禀赋
第三节
学术兴趣的萌芽
第四节
自负大才的少年
第五节
家庭师友的熏陶
第三章:游戏科场与破格入仕之志
第一节
游戏科场之举
第二节
建功垂名之志
第三节
破格入仕之梦
第四章:金圣叹与钱谦益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金圣叹与钱谦益的“仙坛倡和”及其他交往
第二节
金圣叹之推重致用和伦理
第三节
钱谦益兼重经世与纲常的倾向
第四节
“仙坛倡和”与通经学古思想
第五节
余论:绳狂与砭伪
第五章:兼奉台禅的佛学思想
第一节
推崇天台宗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金圣叹禅宗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兼奉台禅与重视《维摩诘经》《涅槃经》
第四节
金圣叹与晚明禅宗思想的关系
第六章:著书自娱的壮年时期
第一节
著书自娱的心理动机
第二节
《水浒传》评点与标新立异的学术个性
第三节
从交游过从看金圣叹倜傥不羁的人格之形成背景
第七章:“忠恕”说与晚明思想的困境
第一节
“忠恕”说的内涵
第二节
“忠恕”说对朱熹《通书注》“诚”论的承袭和变革
第三节
“忠恕”说与晚明思想的困境
第四节
“忠恕”说的理论漏洞
第八章:援佛释易的易学思想
第一节
金圣叹与朱熹易学的关系
第二节
以人法关系诠释《周易》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以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说解释乾坤两卦的关系
第四节
以因缘和合诠释阴阳合德
第五节
晚明援佛释易的思潮对金圣叹的影响
第九章: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第一节
“腰斩水浒”说的反思
第二节
人物个性说再探
第三节
叙事角度新论
第四节
“正笔”“闲笔”辨
第十章:明亡之初的志在归隐与晚年的“居易俟命”
第一节
明亡之初的志在归隐
第二节
治经学道与兼融儒释道三教的学风
第三节
居易俟命的素位说
第四节
“哭庙案”与生命的戛然而止
第十一章:金圣叹的诗歌理论
第一节
律诗分解说的渊源和内涵
第二节
诗歌不写景说的形成背景
第三节
杜诗“虚幻”说与时代思潮
第十二章:金圣叹的儒释道思想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第一节
华严心本原说与文学思想的逻辑联系
第二节
金圣叹以《华严》“唯心偈”论文艺对徐增的影响——兼论以钱谦益为中心、主张反经明教的士僧群体
第三节
佛教“因缘”说对文学观念的多重影响
第四节
其他文学命题与儒释道思想的离合关系
余论:如何推进金圣叹佛学与文学关系之研究
参考书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