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新论

《离骚》新论

作者:施仲贞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19年12月

ISBN:9787101143249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离骚》新论》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作为中国的第一首长诗,无论对中国文学创作还是对中国学术研究均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站在学术史的起点上,从分段方法、结构模式、结构特点、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名物的表现特点与形成机制、名物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美人形象、灵均形象九大专题,对《离骚》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附录“《离骚》精读”,对《离骚》全篇进行新的注释、翻译与赏析,适当吸收前人的点评,以便从中窥探屈原惊世的文学才能和悲壮的政治志向。
施仲贞,男,浙江瑞安人。文学博士,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很好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八)、南通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三等奖1项(排名)。合作出版著作3部,主编1部省重点教材。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近20篇。

作品目录

前言
一、本书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二、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概览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论《离骚》的分段方法
一、从音韵的形式来分段
二、从赋比兴的手法来分段
三、从卒章显志的体制来分段
四、从回环复沓的特点来分段
五、从虚实的运用来分段
六、从构篇的类型来分段
七、从时空的变换来分段
八、从角色的转换来分段
九、从祭祀的模式来分段
第二章:论《离骚》的结构模式
一、“序乱”结构模式
二、“对话”结构模式
三、“行动”结构模式
四、“回抱”结构模式
第三章:论《离骚》的结构特点
一、承转得体
二、复沓有致
三、虚实相济
第四章:论《离骚》的时间意识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内涵
第五章:论《离骚》的空间意识
一、空间的建构:故土与乐土
二、空间的隔断与沟通:门与路
三、空间的取向:南方与西方
第六章:论《离骚》名物的表现特点与形成机制
一、表现特点
二、形成机制
第七章:论《离骚》名物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
一、表现手法
二、审美特征
第八章:论《离骚》的“美人”形象
一、“美人”形象的他者身份
二、“美人”形象的内在意蕴
三、“美人”形象的生成原因
第九章:论《离骚》的“灵均”形象
一、“灵均”形象的塑造背景
二、“灵均”形象的自我剖白
结语
附录:《离骚》精读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