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为: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回答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只要告诉孩子:“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但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我们要告诉孩子,是价值观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做出抉择。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观念非常珍贵,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会如何获得身份认同。价值观会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让我们花更多时间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很值得让孩子探索的课题。
告诉孩子家里的收入时,要提醒他们,在各种情形下,这个信息对交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
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Bill Dwight)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做法,他和孩子已经实行多年,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某个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他没跟孩子收利息,因为他认为,每周看到零用钱被扣的痛苦,已足够让孩子吸取教训。
只要对拥有的事物心怀感恩、愿意与别人分享、在让自己最快乐的事物上理智消费,不管孩子比别人拥有得多还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样。
家长要鼓励孩子思考或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每个月必须花多少钱?我们如何选择要花哪些钱?如果还有富余,会有多少?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早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用一对概念去判断:需要与想要。
在各种方法中,不应该包括用金钱来奖赏,因为它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把钱花在能带来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或体验上,才能真正获得愉悦。
让孩子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
无论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如何变化,他的金钱观都不会改变。
有一个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好方法,就是称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问他们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都是最佳解答。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要想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就先问问他们心里猜测的金额,或是让他们上网研究,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数字。
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他们的耐心。”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此外,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有了一笔钱,就需要一套系统来存钱。拿我们家来说,我们会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事实上,这是一种预算精神,像这样把钱分开,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捐献也能培养耐心,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知道在罐子里放的钱越多,能帮助的人越多。把罐子装满再捐出去,孩子就会有一种目标实现的真实感。经常参与义工活动的家庭,也可以跟孩子谈谈做义工,因为捐钱不是捐献的唯一方式。
如果孩子可以拿出相当于2倍税额的钱存在大人这里,即30%的零用钱,就不但不用支付税款,之后还可以领到等额的利息,这样这部分存款就翻了一倍
至于何时才到银行开账户,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说,他们开始想为买车或交大学学费存钱的时候,就要把钱存在不能随便拿出来花掉的地方。
我们真正想让孩子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费?
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因为他不负责任而给别人带来不便,就要开始对他罚款。
我看到他已经有了热情,他把赚钱当成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一心只想赶快把工作完成。
现代社会物质非常丰富,我们常常对物品有太多复杂的感受与考虑。
孩子需要学习的是一种平衡,节俭也要恰如其分。
我们应该做到三件事:设定某些消费的指导原则,让孩子参考;示范几个聪明的消费技巧;通过某些家庭仪式,让消费变得有趣,但买的必须是真正有价值与意义的物品。
孩子学会简单的除法后,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做一个重要的计算——计算快乐产出比。
先要求孩子预估一下,花在任何他想要物品上的每1美元,会提供几个小时的快乐感受。
家庭惯例不一定都要与花钱有关,时常给孩子灌输要自我克制的观念也很有用。
共享本身依然是节俭又不错过精彩生活的一个原则:可以借,就不要买。这样就可以把钱省下来,去买能带来更大喜悦与更深刻回忆的东西与体验。
尊重自己的身体,聪明消费、注意安全,然后自己下决定。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眼前的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或怎么知道我们有养出这种孩子的危险?
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建构自己的生活与设定目标的方式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他们家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或其他活动上,而不是别人可以注意到的财产上。
通常来说,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
举例来说,家长在做出安排时,应该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下的消费水平上。
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为某些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在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与珍惜它
犹太教拉比
“如果你想要感到富足,只要数一数你已经拥有的用金钱买不到的礼物。”
自我与本我 本书特色《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这是古希腊**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
不花钱的保健经 本书特色 江山编写的《不花钱的保健经》把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内容系统创著出三字经,涉及衣、食、住、行、娱乐、运动、情志、四季宜忌等数百项,并简要阐...
《兰花旨:兰话·兰画》内容简介:“上篇”是主体,按当代国兰分类体系,从春兰、蕙兰、建兰、春剑、莲瓣及寒兰六大部类中,分别选
《光冈知足说肠内革命》作者是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东京大学教授光冈知足,他将肠内健康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娓娓道来。指出,过去
生老病死的密码:揭开活到120岁的健康秘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与《人体使用手册》并驾齐驱的生命健康书,150家主流媒体鼎力推荐,300家网站火爆转载。 长寿是...
《一个人生活》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年近古稀时的作品,在这期间他经历了父亲去世,孙子出生,好友离别,也开始
本书根据日本体育大学的游泳课题最新研究成果撰写,内容包括游泳训练比赛的最新科学理论,以及现代科学训练的方法,重点突出科学
《诗酒趁年华:苏轼传》内容简介:人生三起三落,亦不改少年意气! 和偶像苏轼一样,做一个不被世界改变的人。本书是少年才子陈舞雩
中国心理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研究自先秦至近代以来中国心理学思想的通史性著作。作者按照历史顺序选择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重要著作,对蕴含其中的心理...
《自卑与超越》内容简介:本书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作者阿尔弗雷德,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
曼姆勒人体健康与疾病-第12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金盾出版社出版★ 人体可视图:提供详尽的人体系统图解。读者可以利用工具对解剖名称进行学习和自测,亦可作...
《WebGIS之ECharts大数据图形可视化》内容简介: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涵盖了Echarts各种组件的使用方法,结合ArcGIS后台服
《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35周年纪念版)》内容简介:本书翻开本书之际,你很有可能正因刚刚结束的恋情而伤心。也许你的恋情稳定
中国第一本乙肝病人原创自传。中国有一亿多乙肝患者,乙肝因其传染性使很多人谈“肝”色变,乙肝歧视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机器学习vs复杂系统》内容简介:本书从跨学科视角来看待人工智能这个技术性的学科。围绕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这一主题,介绍算法,
自我心理诊疗手册 本书特色 迄今为止国内*全面,*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心理自助图书。了解心理问题的*佳入门书,轻轻松松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全程式...
分析心理学巨擘:荣格 目录 **章 荣格的生平象征性的生活文本童年生活重要的梦学生岁月对玄教的关注学习精神医学投入精神医学弗洛伊德的影响性理论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
口腔溃疡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口腔溃疡的一般知识,以及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综合征、口腔黏膜损伤性溃疡、疱疹性口炎、多形性红斑、腺病毒性口炎、...
脑科学专家带你拆穿生活中的诸多骗局读完本书,轻松回归理性生活超市里招牌上金钱符号,该放吗?你的姿势会泄露潜在的权利意识?
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 本书特色 《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由王雄著,本书编写特点:一是学术性。教育硕士的培养不能学术研究为重点,但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必须得到学术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