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主要共通点,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它们分别为: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回答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只要告诉孩子:“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但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我们要告诉孩子,是价值观帮助我们对人生的重大问题做出抉择。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观念非常珍贵,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会如何获得身份认同。价值观会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让我们花更多时间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个很值得让孩子探索的课题。
告诉孩子家里的收入时,要提醒他们,在各种情形下,这个信息对交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零用钱应该有自己的用途,不该是一种工资,而是一种教育工具。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
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Bill Dwight)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做法,他和孩子已经实行多年,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某个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他没跟孩子收利息,因为他认为,每周看到零用钱被扣的痛苦,已足够让孩子吸取教训。
只要对拥有的事物心怀感恩、愿意与别人分享、在让自己最快乐的事物上理智消费,不管孩子比别人拥有得多还是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一样。
家长要鼓励孩子思考或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每个月必须花多少钱?我们如何选择要花哪些钱?如果还有富余,会有多少?我们存钱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早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用一对概念去判断:需要与想要。
在各种方法中,不应该包括用金钱来奖赏,因为它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把钱花在能带来持久快乐与回忆的物品或体验上,才能真正获得愉悦。
让孩子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
无论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如何变化,他的金钱观都不会改变。
有一个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好方法,就是称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问他们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
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处理任何金钱问题时都是最佳解答。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要想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就先问问他们心里猜测的金额,或是让他们上网研究,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数字。
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他们的耐心。”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此外,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有了一笔钱,就需要一套系统来存钱。拿我们家来说,我们会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事实上,这是一种预算精神,像这样把钱分开,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捐献也能培养耐心,即使是年龄小的孩子,也知道在罐子里放的钱越多,能帮助的人越多。把罐子装满再捐出去,孩子就会有一种目标实现的真实感。经常参与义工活动的家庭,也可以跟孩子谈谈做义工,因为捐钱不是捐献的唯一方式。
如果孩子可以拿出相当于2倍税额的钱存在大人这里,即30%的零用钱,就不但不用支付税款,之后还可以领到等额的利息,这样这部分存款就翻了一倍
至于何时才到银行开账户,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说,他们开始想为买车或交大学学费存钱的时候,就要把钱存在不能随便拿出来花掉的地方。
我们真正想让孩子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应该禁止孩子的哪些消费?
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因为他不负责任而给别人带来不便,就要开始对他罚款。
我看到他已经有了热情,他把赚钱当成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卖给别人,一心只想赶快把工作完成。
现代社会物质非常丰富,我们常常对物品有太多复杂的感受与考虑。
孩子需要学习的是一种平衡,节俭也要恰如其分。
我们应该做到三件事:设定某些消费的指导原则,让孩子参考;示范几个聪明的消费技巧;通过某些家庭仪式,让消费变得有趣,但买的必须是真正有价值与意义的物品。
孩子学会简单的除法后,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做一个重要的计算——计算快乐产出比。
先要求孩子预估一下,花在任何他想要物品上的每1美元,会提供几个小时的快乐感受。
家庭惯例不一定都要与花钱有关,时常给孩子灌输要自我克制的观念也很有用。
共享本身依然是节俭又不错过精彩生活的一个原则:可以借,就不要买。这样就可以把钱省下来,去买能带来更大喜悦与更深刻回忆的东西与体验。
尊重自己的身体,聪明消费、注意安全,然后自己下决定。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眼前的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或怎么知道我们有养出这种孩子的危险?
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建构自己的生活与设定目标的方式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他们家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或其他活动上,而不是别人可以注意到的财产上。
通常来说,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
举例来说,家长在做出安排时,应该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下的消费水平上。
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为某些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在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与珍惜它
犹太教拉比
“如果你想要感到富足,只要数一数你已经拥有的用金钱买不到的礼物。”
怪诞行为心理学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颠覆逻辑的怪诞行为解析,只有心理医生知道的秘密!《怪诞行为心理学》中大量列举现代人常有的怪诞行为,选取身边...
性保健——药茶 内容简介 进入了21世纪的人类,不再像“伪先哲”们那样地虚伪对待自身的性健康与性爱了。睿智的人们已能坦然地去探索、讨论、追求自身的“性福”。作为...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1933-)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现为斯坦福
《心灵种种:对意识的探索》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心灵是什么?《心灵种种:
中国人最应知道的植物性中药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植物性中药的药用部位,分别归纳为根、茎、叶、花、果、种子、全草类等12个部分,对*常用的植物性中药的功效及应用...
防痔吃什么 内容简介 简介痔疮多因湿热下注,或血分有热,或久痔气虚,所以凡患有痔疮者宜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消肿、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包括麦麸...
《动机与人格(精装)》内容简介:"自我实现,指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标新立异的与众不同?还是接近是忘记自己所有的社会角色,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本书特色 图文互动,一册通览。和心理学家一起,迎战心中疑惑,实用、有趣、专业。老板需要的管理要诀;恋人想找的心跳体验;家长苦思的教育方法...
百姓食品安全指导 本书特色 《百姓食品安全指导》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介绍了各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和食品的辨别方法以及一些常见食品...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的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术成果。内容分三大部分,前两章为上篇,主要
认知心理学-(第五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全书共16章,涉及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本书不仅提供了心理学本科生应该了解的内容,而且...
正妹心理学-搭讪教主教你搭讪女神-爆笑插图版 本书特色在这本书中,除了研究正妹的心理之外,教主将大家对正妹*好奇的问题整理出来,不仅加以解答,并一次全部收录两性...
《易经》养生智慧 本书特色 《易经》不仅是中国古代群经之首,同时也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养生智慧的经典著作。 《易经》本身体现的是宇宙的大规律,它所蕴含...
《造物还原》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37种日常生活常见或使用到的不同类别、跨度很大的物品,如汽车、智能手机、割草机、口红、吉它、
《重启人生》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刘楠的全新励志文集,写给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妈妈和职场女性的职场干货、成功励志书,也是一本
家庭急救和自救随身查 本书特色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各种意外情况总是不可避免 。面对各种突发疾病和意外情况,人们往往束手无策 。很多人因为缺乏自救和急救知识而惊慌...
吃油吃肉不會讓你不健康!五年前,我體重80公斤,被醫生判定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五年後,我體重50公斤,從心理諮商師成為自然醫
药膳食疗大全集 本书特色 这本由于俊生、赵国磊、于惠青主编的《药膳食疗大全集》遵循中医辨证施膳的基本原则,突出通俗易懂、科学实用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药膳的特点与分...
行为的调控 行为主义心理学(上下) 本书特色 行为主义是西方心理学中流传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一个学派。从20世纪初产生至今仍在心理学的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
恐怖炸弹袭击、睾丸激素、1分钟相亲、Facebook、政治诽谤阵营怎样影响其他人?传统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会列出一列你感兴趣的话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