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上海探索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上海探索

作者:谷晓坤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年:2019年3月

ISBN:9787313205414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上海探索》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郊野发展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大都市郊野的价值再定位,首次建立了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目标与研究架构,并结合上海典型区县与案例,深入系统地剖析了大都市郊野“镇—村”空间体系治理、建设用地空间治理、公共服务空间治理、绿色生态空间治理和空间治理的原住民响应的理论方法与策略。本书适合城市治理、公共管理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参考阅读。
谷晓坤,管理学硕士,自然地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部副主任,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土地学会学术青年工作委员分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大城市乡村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研究,涉及土地、管理、规划、经济、生态等城乡治理相关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或参与横向科研项目12项,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1项。公开发表SSCI/SCI论文6篇,CSSCI论文30余篇。

作品目录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
丛书编委会
“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

前言
第1章:大都市郊野发展现状与特征
1.1、大都市郊野定义与发展历程
1.2、上海市郊野发展现状特征
第2章: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
2.1、治理与空间治理
2.2、大都市郊野价值再定位
2.3、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目标与研究架构
第3章:大都市郊野“镇—村”空间更新规划
3.1、理论基础
3.2、研究区概况与评价方法
3.3、青浦区郊野多功能的空间特征
3.4、“镇—村”发展类型划分与空间更新规划
3.5、政策与讨论
第4章:大都市郊野建设用地空间治理
4.1、理论框架:从“五量调控”到“5Q5E”评估方法
4.2、典型案例:青浦区建设用地利用“5Q5E”评估与空间治理方向
4.3、存量空间治理: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
第5章:大都市郊野公共服务空间治理
5.1、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5.2、空间可达性评估方法
5.3、青浦区教育服务空间可达性
5.4、青浦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
5.5、青浦区养老服务空间可达性
5.6、公共服务空间治理与乡村空间更新
第6章:郊野公园型生态空间治理
6.1、郊野公园的由来与功能
6.2、典型案例
6.3、郊野公园的居民感知
6.4、效果评估与治理建议
第7章:大都市郊野空间治理的乡村居民响应机制
7.1、乡村空间更新的居民响应理论
7.2、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7.3、乡村空间更新的居民响应机制
7.4、促进乡村居民参与空间治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