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作者:吴增定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5-01-01

评分:8.6

ISBN:978720805256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吴增定,男,安徽庐江人,1972年生,1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迄今已发表“有朽者的不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意识”、“政治与教育:洛克的政治哲学研究”、“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等数篇论文,另有《敌基督者》(尼采)、《政治神学续篇》(卡尔・施米特)等译著问世。

作品目录


导论:尼采的生平与著述
一、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展开
1.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
2.柏拉图主义:一个错误的历史
3.基本问题的展开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4.尼采哲学的分期
二、真理与谎言
1.希腊悲剧与苏格拉底
2.真理与谎言的起源
3.苏格拉底与悲剧哲学
4.从谎言到真理
三、查拉图斯特拉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1.查拉图斯特拉的言辞和行动
2.超人
3.权力意志
4.永恒轮回
5.面向未来的教育
四、未来的哲学与政治
1.《超善恶》的意图
2.求真意志与民众偏见
3.陷微与显白
4.未来哲学与未来宗教
5.未来哲学的政治使命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吴增定,男,安徽庐江人,1972年生,1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迄今已发表“有朽者的不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意识”、“政治与教育:洛克的政治哲学研究”、“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等数篇论文,另有《敌基督者》(尼采)、《政治神学续篇》(卡尔・施米特)等译著问世。

精彩摘录

从根本上说,基督教的“虔诚”恰恰是处于一种对“真理”和“求真意志”的恐惧。在尼采看来,基督教的“宗教人”无法忍受这样一个“致命的真理”: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毁灭的过程,并不存在超越生命之上的“永恒意义”。为了抵抗根深蒂固的厌倦和虚无感,克服这种“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他们牺牲了理智的诚实,转而信仰一个虚幻的彼岸世界或超验上帝,并且以此否定了有限的尘世生命。毫无疑问,基督教的危险归根到底就在于,它把生命的“求假意志”推向了极端,以至于完全压倒了“求真意志”;用上述尼采的话说,它以生命的“基本意志”取代了“最富精神性的权力意志”,用宗教否定了哲学。从西方文明的历史来看,基督教的产生并非偶然:早在几百年前的希腊时期,它实际上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精神源头——在尼采看来,这个源头就是柏拉图主义。从荷马到前苏格拉底的希腊悲剧时代,希腊宗教的根本精神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充分感激:不管是在荷马史诗还是在希腊悲剧中,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非但没有成为否定生命的理由,反而是对生命的最高肯定和赞美。但随着这个伟大时代的结束,对生命“感激”逐渐为“恐惧”所取代。为了安抚民众的这种“恐惧”,柏拉图发明了“至善”、“灵魂不朽”和“善恶报应”之类的道德说教。但尼采恰恰认为,柏拉图的这一做法无疑埋下了最危险的祸根,因为他使哲学屈从了民众偏见,颠倒了哲学和宗教(“求真意志”与“求假意志”或“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基督教的诞生乃至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

——引自第137页


在尼采眼里,基督教的实质就是这样一种“价值的颠覆”,因为它把受苦、贫穷、孱弱、病态、愚昧等败坏的东西抬高为最高的价值,甚至美化为“善”(Gut)或“上帝”,却反过来把快乐、富足、强壮、健康、智慧等“美好”的东西(Güte)贬低为“恶”(Böse)或“魔鬼”。

——引自第14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