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实践(增订版)

法学实践(增订版)

作者:刘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年:2019年6月

ISBN:9787559817914

所属分类:网络科技

书刊介绍

《法学实践(增订版)》内容简介

法学到底如何实践?本书即讨论这个问题,且更多地侧重于中国的背景,同时,还包含了更广阔的理论期待,即怎样看待广义的法学职业者的学术努力、怎样认识他们的职业产出,以及他们的知识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于社会。对法学而言,随着全球化尤其是语言交流的便捷,中国背景和世界背景之间的界线越来越不清晰,故而更广阔的理论期待也更具有合法性。
刘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出版《法律是什么》《西窗法雨》《中国法律思想:故事与观念》《西方法律思想:传说与学说》《法律的隐喻》《法学实践》等法学著作多部,发表论文若干,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文汇报》等辟有法学随笔专栏。

作品目录

增订版序
前言(致谢)
导论
法学知识的“实践性”
一、法学知识文本
二、实践法律知识文本
三、实践法律知识的“非中立性”
四、实践法律知识的“立场”
五、理论者思考的“法律实践知识”
六、实践者思考的“法学理论知识”
七、知识形态的家族类似
八、法律知识的具体性与普适性
九、理论中的法律知识的性质
十、本书叙事的知识定位
十一、本书的思路
十二、本书的论题范围、结构框架、方法运用
十三、一个提示
第一章:法学“科学主义”在中国——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
一、问题、思路和限定
二、“科学式”历时法学的研究对象
三、历时性法学的学术生产过程
四、“科学式”共时性法学的内在困境
五、法律实践中的“理论”和法学理论中的“理论”的异同
六、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法学的“全球意义”——从民国时期三种法理知识的生产看
一、问题
二、民国法理知识的生产方式
三、近现代法理知识生产中的“全球意义”
四、法学“全球意义”的主观构建
五、法学“全球意义”的客观语境
六、在法学“全球意义”的深层中考察
第三章: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表达”——话语如何迁移
一、问题和必要的说明
二、西方法学理论如何被“建构”
三、西方法学理论的“想象”
四、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知识背景
五、发现法律实践
第四章: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一、问题和限定
二、法律移植的或然性
三、历史主义法律移植研究的主观性
四、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运动”的实质关系
五、法律与政治
六、关于法律移植的“当下社会共识”
七、法律移植的具体机制
八、结语
第五章: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
一、问题和必要的说明
二、现代性和现代性观念
三、现代法治
四、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的关系
五、结论
第六章:简约的法律——一种法学观点的实践表达
一、问题和思路
二、一个需关注的法律现象
三、至善至美的公正与法律复杂
四、追求公正的成本支出
五、成本支出的正当性
六、何为简约
七、余论
第七章:法学学术与法律生活——经由“一种实证法学努力”而分析
一、问题和限定
二、在中国基层司法制度中
三、实证经验的法律实践考察
四、法学学术的“特殊”修辞
五、微观制约与微观斗争
参引文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