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记忆的痕迹

追寻记忆的痕迹

作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9年7月

ISBN:9787505747012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追寻记忆的痕迹》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宏大画卷 诺奖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 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为一流科学、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出版十几年来引领无数学子走进科学殿堂 ☆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伟大科学家的研究路径、问题意识与情志襟怀 作者以清晰易读的文笔,从研究者本人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最好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从确定题目,到提出假说,寻找实验对象和方法,结识最合适的合作者,直到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使之进入商业领域的整个过程,为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了行动的指引。
☆同时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 坎德尔的职业生涯,恰逢现代科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个时期。在他进入医学院后不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给整个生物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神经科学——对记忆、情感、判断等心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在此时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浮现出来,而坎德尔就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新学科从无到有的整个经过。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较为多元,值得推荐给那些渴望从名人传记中汲取人生经验的普通读者、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读者、想了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读者,以及对“二战”奥地利犹太难民史感兴趣的读者。此外,本书译者还认为它是一本“赴美留学指南”,它如实地反映了美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文化氛围,能给那些打算赴美留学的学子及其家长提供绝佳的参考。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最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专业,1956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因在记忆存储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品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
1、个体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
2、维也纳的童年时光
3、美国的求学生涯
第二部
4、每次一个细胞
5、神经细胞在说话
6、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
7、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
8、不同的记忆,不同的脑区
9、寻找一个理想系统来研究记忆
10、学习的神经性模拟
第三部
11、增强突触间的连接
12、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研究中心
13、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能被学习修饰
14、突触随经验而改变
15、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16、分子与短时记忆
17、长时记忆
18、记忆的基因
19、基因与突触的对话
第四部
20、回到复杂记忆
21、突触保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22、外部世界的大脑图景
23、必须付出注意力!
第五部
24、红色小药丸
25、小鼠、人类与精神疾病
26、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路子
27、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
28、意

第六部
29、通过斯德哥尔摩重新发现维也纳
30、从记忆中学习:展望
术语表
注释及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热门书摘

新心智生物学可能会引发更深的不安,因为它主张不只身体,就连心智还有我们最高级心理过程(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意识、对过去和未来的意识)运作所需的特异性分子,也是从我们的动物祖先那里进化而来的。此外,这门新生物学认为意识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我们终将可以通过神经细胞群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子信号通路解释这个过程。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因为那些我们学习并记住的事物。

神经元学说(即应用于大脑的细胞学说)指出,神经细胞,或曰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构件和基本信号传导单元。离子假说关注神经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它描述了个体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称作动作电位)的机制,使得信号可以在特定细胞内进行长距离传输。突触传递的化学理论关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它描述了一个神经细胞如何通过释放化学信号(称作神经递质)与另一个神经细胞进行交流,以及第二个细胞如何识别这一信号并依靠它表膜上的特异性分子(称作受体)做出反应。这三大原理关注的都是个体神经细胞。

脑成像的工作原理是测量神经活动指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测量大脑消耗的能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大脑消耗的氧气。80年代初,认知神经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导致认知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心智科学问世,它使得我们可以在分子水平来探索思维、感受、学习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心理确定性是指一个人精神生活中的事件几乎不会随机发生,每个心理事件都由在它之前发生的事件决定,这不仅是正常精神生活的核心,而且是导致精神疾病的关键。无论某种神经症状看上去如何怪异,从无意识活动层面来看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些症状与先于它发生的其他心理过程相关。口误与引起口误的原因之间的联系,或症状与其深层的认知过程之间的联系,被自我防御机制(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动态的、无意识的心理过程)所掩盖,从而导致了自我揭露和自我保护两种心理事件之间持续的斗争。精神分析理论承诺,通过分析无意识动机和个体行为背后的防御机制,人们可以实现自我理解,甚至能够治疗精神疾病。

自我的无意识成分涉及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升华),这些机制通过自我来抑制、引导和改变第二个心理主体本我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内驱力。

它着眼的行为范围从无脊椎动物的简单反射延伸到人类的注意、意识和自由意志等最高级心理过程的本质,这些心理过程传统上是精神分析关注的问题。

记忆不仅对维持自我身份的连续性至关重要,而且对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演进与延续也非常重要。

根据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自我是负责执行的主体,它既包括一个意识成分也包括一个无意识成分。意识成分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与外部世界进行直接联系,它涉及知觉、推理、计划行动、体验快乐与痛苦。

第三个管制者超我,是无意识的道德主体,也是我们理想的化身。

静息膜电位

新心智生物学

到了70年代,作为心智科学的认知心理学与作为脑科学的神经科学开始融合,诞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门学科运用生物学方法探索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心理过程。进入80年代,认知神经科学得益于脑成像技术而蓬勃发展。

人类从古至今的所有成就,都是千百年来所积累的共享记忆的产物,无论这种记忆来自书面记录还是口传心授。

后来我在读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时才知道,动力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无意识从不会撒谎。

一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并不是衡量它是否尊重人的生命的可靠指标。文化根本无法消除偏见、改变思维。诛灭非我族类的欲望可能与生俱来,因此任何一个凝聚力强的群体都有被激发出这种欲望的潜能。

学习是通过联结两种刺激或者联结一种刺激跟一种反应而发生的,这个经验性事实取代了亚里士多德和洛克认为学习是通过联结各种想法而发生的说法。

在习惯化中,动物学习忽略一个无关紧要的刺激;在敏感化中,动物学习注意一个重要的刺激。

因此,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完全只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将所有与精神生活相关或涉及内省法的东西排除在他们的研究之外,因为这些东西不可观察、测量或用于推导得出人类行为的一般法则。

细胞研究是在理解知觉、随意运动、注意、学习和记忆存储的生物学基础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中间神经元是脑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神经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中继作用。卡哈尔由此得以追踪从皮肤的感觉神经元到脊髓,再从脊髓经由中间神经元传送到运动神经元的命令肌肉细胞运动的信息流(图4-6)。

做学术所需要用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很多非学术事务,能

分子生物学着眼于个体细胞中基因和蛋白质的活动

它认为基因是遗传单元,也是进化的驱动力,而作为基因产物的蛋白质则是细胞功能的基本单位

意识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我们终将可以通过神经细胞群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子信号通路解释这个过程。

对于研究大脑的生物学家来说,通过实验研究人类行为丝毫不会有损心智的能力和魅力。生物学家也不担心用还原论分析描绘大脑各组成部分及其活动会让心智显得无聊琐碎。相反,大多数科学家相信,生物学分析很可能会让我们更加钦佩心智的能力和复杂性。

正如共享的记忆丰富了我们的个人生活一样,丧失记忆会有损我们的自我感。

诛灭非我族类的欲望可能与生俱来,因此任何一个凝聚力强的群体都有被激发出这种欲望的潜能。

犹太社群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功让非犹太人,特别是那些大学里的非犹太人心生嫉妒和报复的欲望。

基底节帮助调控运动表现,海马体涉及记忆存储,杏仁核则在情绪状态下协调自主和内分泌反应。

不可知论者

尽管他不信神,但他和萨拉都以身为犹太人而自豪。

弗洛伊德没有将自我、本我与超我定义为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而是在认知风格、目的和功能上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自我的无意识成分涉及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否认、升华),这些机制通过自我来抑制、引导和改变第二个心理主体本我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内驱力

如今即便是个新手瞥一眼,也能认出一个活细胞及一个完整的神经细胞链中神经电流的方向,是卡哈尔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

于是,神经牺牲速度进行主动传导,以确保来自你大脚趾的信号到达脊髓时不会衰减

阿德里安发现大脑中的运动神经元发送给肌肉的信号事实上与皮肤感觉神经元传递给大脑的信号是一样的:“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传递的信号几乎完全对等……都遵循相同的全或无法则。”

膜假说

伯恩斯坦关于动作电位表征着细胞膜对所有离子的通透性失效这一假说是错误的。细胞膜在动作电位产生时一定仍然是选择性地允许一部分而非其他离子通过。

新的证据使得突触传递的化学理论兴起,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当时被诙谐地称作“汤与电火花之争”。其中的“电火花”派如格伦德费斯特,相信突触间的交流是通过电信号,而“汤”派则坚持是通过化学信号。

迷走神经释放的是简单的化学物质乙酰胆碱。

现在我们知道脑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一种名为谷氨酸的氨基酸,而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则是一种名为 GABA(伽马氨基丁酸)的氨基酸。各种镇静药——苯二氮平类、巴比妥类、酒精以及全身麻醉药——都和 GABA 受体结合,通过增强受体的抑制功能而对行为产生镇静效果。

他认为感觉刺激导致了神经系统的两种变化。第一种,他称作兴奋性,通常在一个神经通路中响应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之后出现。在这些神经元中,动作电位的激发短暂地提高了产生额外动作电位的阈值,这种广为人知的现象就是所谓的不应期。第二种变化更有意思,柯尔纳斯基称之为可塑性,或塑性变化,他写道,“适宜的刺激或它们之间的结合,导致了特定神经元系统中……永久的功能性转变。”

我假定不同形式的学习导致不同模式的神经活动,而且这些活动模式的每一种又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突触连接的强度。当这种改变一直持续下去,就产生了记忆存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