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国史

千年帝国史

作者:[美] 克里尚·库马尔(Krishan Kumar)

出版社:中信

出版年:2019年7月

ISBN:9787521704532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千年帝国史》内容简介

世界史就是一部帝国史。已经消失或存续至今的诸多帝国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大走向。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深层变化更是让帝国具有了当代价值。美国知名学者克里尚·库马尔在本书中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帝国全景图,他从罗马帝国切入,剖析了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五大帝国,这些帝国都自认肩负着普世文明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纠结。库马尔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帝国的统治者和民众,他们如何为帝国统治寻找正当性,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帝国统治者在建立普世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如何留下了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元化的政治遗产。与大多数介绍帝国发展历程的作品不同,这本书重点关注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帝国既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事业,也是各方利益纠葛形成的共同体。库马尔还特别探讨了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区别,提到统治者为保国运长久,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民族身份,但这也给主要民族带来身份认同的混淆以及这种混淆最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帝国曾经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国家内部的多元文化协调、多民族和谐共处,国际人才流动等,在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说,帝国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新的世界秩序诞生之前的阵痛。尤其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们可借此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国际交往、大国使命等。这本书是我们不可错过的佳作。
克里尚·库马尔(Krishan Kumar),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大学特级讲座教授。2018年巴林顿·摩尔图书奖得主,这一奖项是对比较历史学者的顶级褒奖之一。

作品目录

题记
献词
序言
第一章:帝国的理念
重新发现帝国
“没有边界的帝国”:罗马与帝国的理念
帝国、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民族与帝国
作为帝国的民族
帝国作为民族:“帝国民族主义”
帝国与民族:宿怨未解
第二章:罗马帝国:帝国之父
罗马的遗产
罗马的使命:亚历山大、世界主义、文明教化
罗马:公民、种族、民族
罗马:普世宗教
第三章:奥斯曼帝国
异域帝国
一个欧洲帝国
穆斯林与基督徒
奥斯曼人与罗马人
奥斯曼人与土耳其人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
衰落还是变革:帝国的转型
从奥斯曼人到土耳其人
最后——伊斯兰帝国?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
坦泽马特改革,奥斯曼主义,土耳其主义
尾声
第四章:哈布斯堡王朝
回望哈布斯堡王朝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帝国
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王朝是什么
19世纪的民族主义与身份
奥地利思想
衰落与终结?
第五章:俄罗斯帝国
两个帝国的故事
俄罗斯帝国的诞生
无垠的帝国
“自我殖民的国家”
帝国及其民族
穆斯林与犹太人
“俄罗斯化”和俄罗斯民族主义
帝国中的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性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
帝国民族主义:民族与帝国
第六章:大英帝国
海陆帝国
最大的帝国:有多“特别”
拼凑的帝国
“大不列颠”和自治领
英国的印度
大英帝国的罗马
争论中的帝国:衰亡与终结?
“不列颠第三帝国”
二战:“帝国的巅峰”
帝国的终结,还是帝国的重生?
第七章:法兰西帝国:“帝国民族国家”
作为民族的帝国
法兰西诸帝国
拿破仑帝国
第二海洋帝国
代表权力与威望的帝国
文明,同化,联盟
帝国的阿尔及利亚
大法兰西:理想典范
黯然离场
尾声
帝国之后的国家
引文
参考文献

热门书摘

炮火

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似乎不再坚信,在未来民族国家是最好的或唯一的国家形式。

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

帝国主义被当成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而且后者全球化程度更深。因此人们对帝国的认识普遍停留在所谓的“依赖理论”与“非正式帝国理论”\(^{【5】}\)。

还有一个源于罗马的思想需要讨论,即帝国的普世主义。罗马人在希腊思想,特别是斯多葛学派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因普遍存在的理性而团结在一起的人类共同体——用西塞罗的话说,“一个由神和人组成的共同体”\(^{【26】}\)。受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冲击,希腊哲学家眼中的希腊文明具有一种普世使命。希腊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至当时的最高阶段,希腊等同于整个文明世界,其边界之外居住着蛮族。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在希腊人的主张之下,帝国的意义在于向世界传播文明。

民族试图创造或代表某种共同的文化。民族表现为彻底的平等主义:民族内部在原则上人人平等,所有人都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而且,民族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尽管不否定其他民族的存在、不反对他们寻求发展的权利,但基本上民族只关注本身的问题,坚信自己要比其他民族优越。民族主义者高度关注自身,总自称为“我们英格兰人”“我们德意志人”“我们法兰西人”——这只是为了提醒内部成员作为本民族的成员有多么荣幸,而并非为民族的独立存在寻找正当性或目的\(^{【53】}\)。

帝国是多民族或多种族的国家,其所追求的自然不是一种共同文化,而强调文化的异质多样,特别是上层的精英文化与底层的庶民文化的差异。帝国等级森严,与平等主义原则大相径庭。帝国凝聚力以垂直方向发展,即从统治者到平民,而非民族内部公民或成员之间横向的平等关系。最后,帝国追求的是普世性,而非特殊性。正如罗马,它自认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发源地、传播教化的使者。除了自我认同,帝国还把自己当成道德或宗教使命的践行者。帝国往往轻视民族主义,认为其格局不够开放,过于关注自我

直到1453年,拜占廷被土耳其人攻陷,在这片土地上新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也曾有意继承罗马的传统,自认为是罗马精神的化身。

除此以外,不仅任何人可以接受文明,接受程度也是可以有差别的。“文明过程”是指在特征和品质上逐渐接近文明的过程。接受文明得到认可的标志是公民权的授予,这也有程度之别。比如拉丁人,身为罗马人的邻居,使用同样的语言,拥有同样的崇拜习惯,被认为在文明程度上最为进步,于是被授予部分公民权,即所谓“拉丁公民权”。他们只有当真正同化为罗马人时,才会被授予完整的公民权\(^{【70】}\)。

倒是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帝国,尽管持续时间短,但比较接近世界帝国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