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作者:陈学明姜国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19年7月

ISBN:9787300270234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之关系,然后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角度和范式来审视和反思当今的世界,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的分析,发出了“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呼唤;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人”,并基于此对当今学术界的一些人无原则地宣扬“经济人”展开了批判;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特别是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做启蒙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释的缺陷;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的双向促进;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审视了社会的不平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审视了生态危机;描述了“马中西”三大资源在中国道路中的交互汇通。
陈学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译著40多部。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多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20余次,其中: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教材一等奖5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5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次;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1次;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五个一工程奖”1次,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1次。
姜国敏,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阐释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有一定的研究。曾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结构中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问题等,独撰或参与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在《哲学动态》《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并在《解放日报》《社会科学报》等报纸上参与撰写理论文章。

作品目录

序言
上篇
20世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及其启示
第一章: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历程
一、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解释路向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多样化发展
三、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的若干特征
第二章:对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的基本评价
一、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二、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开拓
三、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偏颇
第三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
一、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哲学还是现当代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是否以及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现当代西方哲学?
四、“哲学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第四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看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一、对“本体论”的三种不同理解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本体论的两大判断
三、卢卡奇晚年的两点反思
四、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看法的六大差别
五、马克思的实践—物质本体论与其资本批判具有内在关联
中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确证和深化
第五章: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
一、超越启蒙理性,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达成实践的、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开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
三、完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四、马克思的三次飞跃昭示我们向政治经济学回归
第六章: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看资本主义的“经济人”
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与现实基础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人塑造为“经济人”的基本途径
三、共产主义批判和扬弃资本主义“经济人”的方式
第七章: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观
一、劳动的发展推动了人在自然和社会历史中的不断解放
二、劳动得以从资本主义形态中获得解放的现实出路
三、自由的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四、劳动解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程度和前进方向
下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第八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
一、当代中国语境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不同理解
二、启蒙主义理解路向的要点与缺陷
三、后现代主义理解路向的要点与缺陷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的双向促进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事关中国道路的现实及未来
二、中国道路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创新发展
三、正确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尝试回答中国道路的远期前景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责任
一、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审视当代社会不平等
二、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审视当代生态危机
三、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审视当代人类生存境遇
第十一章:“马中西”三大资源在中国道路中的交互汇通
一、中国道路的西方现代性溯源
二、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导向
三、中国道路的传统文化因素
四、“马中西”三大传统在中国道路中的交互贯通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