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辩证法反复昭示:发展不是简单的生长和增进,它往往不一定呈直线式进步,而是通过一系列螺旋式圈层实现的。这样“回复”便不总是重复往昔,而可能是一种上升的形式,是“唤醒”事物在其开端时即已蕴蓄着的可能性的一种形式。作为由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类创造的文化,也生动地展现着螺旋式的发展轨迹,如欧洲“文艺复兴”的崇尚古希腊、“宗教改革” 的服膺《圣经》,便是对“元典精神”的发展和再造,而欧洲文化正是在这种“回复”中赢得历史性进步的。这种向“文化元典”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现象在中国也多次出现,著名的“古文运动”便是典型事例。考之以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这种“返本开新”、“以复古为解放”,即回归元典精神以求新变的情形也俯拾即是。当然,现代化是一个文化转轨过程,充满变异与新生,现代生活好比一台巨大过滤器,对往昔文化传统或放行,或阻遏,于弃取间行扬抑之道。近世中国人立足于文明转型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实践,选择中华元典精神里的变通哲学、忧患意识、华夷之辨、革命观念和民本思想,并与外来西学的相关部分彼此激荡交融,从而锻造出在近世中国发挥巨大作用的社会变易论、社会救亡论、民族国家论、社会革命论和民主主义。可见,元典精神的选择性发扬和创造性转换,是近现代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题旨,也是今人和后人所要反复探讨和力加实践的。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在我国历史上知名度不小,古时读之者甚多,但由于其离我们年代久远,相对而言,其文字艰涩,内容深奥,现代极少有人能轻松理解。本书正是出于此原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并解读。全书以其作者的生平故事开篇。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在我国历史上知名度不小,古时读之者甚多,但由于其离我们年代久远,相对而言,其文字艰涩,内容深奥,现代极少有人能轻松理解。本书正是出于此原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位读者介绍并解读。全书以其作者的生平故事开篇。
为孝而牺牲子女的例子则有“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是汉朝人,因为家中贫困,粮食太少,无法赡养母亲,和妻子商量说:儿子可以再生,还会再有,而母亲只有一个,于是要将年仅3岁的儿子给活埋;在挖坑时,挖到了两坛黄金,儿子才得救。这“王祥卧冰”、“吴猛饲蚊”、“戏彩娱亲” 、“鹿乳养亲”、“郭巨埋儿”等故事,在历史上当然只是传说,并非真实;按照孔子的孝道观,这本身就违背了孝道的要求。《孝经》明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宗接代、光大门楣、显耀祖宗更是孝的目的。而王祥为了继母冬天里能吃上鱼,就不顾生命危险去卧冰求鱼,冰是不会融化的,王祥则绝对因此而被冻死,起码是大病一场;老莱子以七十之躯学做幼儿状,故意摔倒以博取父母欢心,果真如此,老莱子这把老骨头能撑得住吗?摔伤自己怎么办?人假扮成鹿就能混入鹿群、挤到 P109鹿奶吗?要是真的死于猎人箭下,那双目失明而又年迈的双亲怎么办?即使不被猎人射死,遇到大型食肉动物,其他的鹿可以凭借速度逃生,郯子怎么办?怕是只能做猛兽的美味!吴猛希望蚊子咬了自己就不去咬父母,其智商确实是无法再低了,蚊子数量不是固定的,不是只有那么几个。郭巨活埋了3岁的儿子就能满足赡养母亲的粮食需要了?真的埋了儿子,使老祖母失去孙子,能不心痛吗?老祖母能够活下去吗?若老人因失去孙子而痛不欲生,郭巨的孝行又有什么意义?上举诸人,从做儿子的角度看,确实都是大孝子,但是,若用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们的要求衡量,显然违背了孝的本质,简直是愚不可及!这些,古人未必不懂,在编录“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故事时,郭居敬的本意可能是为了说明孝感神明的灵验性,但恰恰影射出孝行的极端化价值取向和趋于愚昧的特点,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孝行愚昧化的现实。 《二十四孝》所辑故事都是唐代以前的。至于宋代以后孝行的极端与愚昧,较之《二十四孝》自是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举一个《宋史·孝义传》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打开《宋史·孝义传》,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愚孝行为。《宋史·孝义传》正式记录的75位传主,除了世代同居、教化乡里的行为以外,其余孝行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毁伤身体为双亲治病,二是服丧超过礼制的规定。如太原人刘孝忠,家中贫困,母亲生病 3年未愈,听说人肉可以治病,刘孝忠就先割左大腿的肉给他母亲吃,后又割左乳的肉喂他母亲;母亲心脏疼痛剧烈,刘孝忠就在手心中烧火,让自己代替母亲受疼,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又有莱州人吕升,父亲双目失明,吕升自己剖肤切肝,用肝为药,终于使父亲重见光明。又有冀州人 P110王翰,母亲双目失明,王翰把自己的右眼挖出,装进母亲的眼中,结果使他的母亲“目明如故”。在当时,割肉疗亲几成风气,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宋朝理学高涨,守礼自是行孝的要求之一。但是守礼不能过度,过度即违背孝道,也没有意义。《孝经·丧亲章》说:“孝子之丧亲也,哭不依,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父母去世,哀痛无比,孝子自然是撕心裂肺地痛哭,言谈举止、服饰容貌都不再考虑是否合乎礼节要求。亲人刚去世时,孝子因悲痛是难进饮食的,但3天以后必须进食,不能“以死伤生”,因哀悼死者而使生者受伤害,死者的在天之灵是不安的。孝子因失去亲人、悲哀过度而消瘦赢弱,但不能危及孝子的生命,这是圣人的教诲。为父母服丧3年,是为了说明丧事是有终结的。但在宋代,孝子行孝往往超过礼制的规定。《宋史·孝义传》多有记载和表彰。如大名人李坯,母亲去世以后,把家产交给弟弟经营,自己在母亲墓旁搭一个茅草棚,号啕大哭,昼夜不止,天天手挖肩背,把母亲的坟墓添了一丈多高;6年里不近酒肉,不进家门,被乡人尊为李孝子。又有徐州丰县人李祚,母亲去世后,在墓地居住27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官府都上奏朝廷,一一予以旌表,被尊为典范。 P111
%臧知非,1958年出生于江苏宿迁,198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85年获河南大学历史学硕上学位,1991年获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人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周条社会结构研究》(与导师田昌五教授合著)、《吕不韦传》、《中国道教发展史纲》(与刘锋博上合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合著,第一卷),《分职定位:历代职官制度》等。发表舂秋战国史,秦汉史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文化史研究。
为孝而牺牲子女的例子则有“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是汉朝人,因为家中贫困,粮食太少,无法赡养母亲,和妻子商量说:儿子可以再生,还会再有,而母亲只有一个,于是要将年仅3岁的儿子给活埋;在挖坑时,挖到了两坛黄金,儿子才得救。这“王祥卧冰”、“吴猛饲蚊”、“戏彩娱亲” 、“鹿乳养亲”、“郭巨埋儿”等故事,在历史上当然只是传说,并非真实;按照孔子的孝道观,这本身就违背了孝道的要求。《孝经》明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宗接代、光大门楣、显耀祖宗更是孝的目的。而王祥为了继母冬天里能吃上鱼,就不顾生命危险去卧冰求鱼,冰是不会融化的,王祥则绝对因此而被冻死,起码是大病一场;老莱子以七十之躯学做幼儿状,故意摔倒以博取父母欢心,果真如此,老莱子这把老骨头能撑得住吗?摔伤自己怎么办?人假扮成鹿就能混入鹿群、挤到 P109鹿奶吗?要是真的死于猎人箭下,那双目失明而又年迈的双亲怎么办?即使不被猎人射死,遇到大型食肉动物,其他的鹿可以凭借速度逃生,郯子怎么办?怕是只能做猛兽的美味!吴猛希望蚊子咬了自己就不去咬父母,其智商确实是无法再低了,蚊子数量不是固定的,不是只有那么几个。郭巨活埋了3岁的儿子就能满足赡养母亲的粮食需要了?真的埋了儿子,使老祖母失去孙子,能不心痛吗?老祖母能够活下去吗?若老人因失去孙子而痛不欲生,郭巨的孝行又有什么意义?上举诸人,从做儿子的角度看,确实都是大孝子,但是,若用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们的要求衡量,显然违背了孝的本质,简直是愚不可及!这些,古人未必不懂,在编录“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故事时,郭居敬的本意可能是为了说明孝感神明的灵验性,但恰恰影射出孝行的极端化价值取向和趋于愚昧的特点,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孝行愚昧化的现实。 《二十四孝》所辑故事都是唐代以前的。至于宋代以后孝行的极端与愚昧,较之《二十四孝》自是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举一个《宋史·孝义传》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打开《宋史·孝义传》,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愚孝行为。《宋史·孝义传》正式记录的75位传主,除了世代同居、教化乡里的行为以外,其余孝行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毁伤身体为双亲治病,二是服丧超过礼制的规定。如太原人刘孝忠,家中贫困,母亲生病 3年未愈,听说人肉可以治病,刘孝忠就先割左大腿的肉给他母亲吃,后又割左乳的肉喂他母亲;母亲心脏疼痛剧烈,刘孝忠就在手心中烧火,让自己代替母亲受疼,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又有莱州人吕升,父亲双目失明,吕升自己剖肤切肝,用肝为药,终于使父亲重见光明。又有冀州人 P110王翰,母亲双目失明,王翰把自己的右眼挖出,装进母亲的眼中,结果使他的母亲“目明如故”。在当时,割肉疗亲几成风气,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宋朝理学高涨,守礼自是行孝的要求之一。但是守礼不能过度,过度即违背孝道,也没有意义。《孝经·丧亲章》说:“孝子之丧亲也,哭不依,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父母去世,哀痛无比,孝子自然是撕心裂肺地痛哭,言谈举止、服饰容貌都不再考虑是否合乎礼节要求。亲人刚去世时,孝子因悲痛是难进饮食的,但3天以后必须进食,不能“以死伤生”,因哀悼死者而使生者受伤害,死者的在天之灵是不安的。孝子因失去亲人、悲哀过度而消瘦赢弱,但不能危及孝子的生命,这是圣人的教诲。为父母服丧3年,是为了说明丧事是有终结的。但在宋代,孝子行孝往往超过礼制的规定。《宋史·孝义传》多有记载和表彰。如大名人李坯,母亲去世以后,把家产交给弟弟经营,自己在母亲墓旁搭一个茅草棚,号啕大哭,昼夜不止,天天手挖肩背,把母亲的坟墓添了一丈多高;6年里不近酒肉,不进家门,被乡人尊为李孝子。又有徐州丰县人李祚,母亲去世后,在墓地居住27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官府都上奏朝廷,一一予以旌表,被尊为典范。 P111
臧知非,1958年出生于江苏宿迁,198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85年获河南大学历史学硕上学位,1991年获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人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周条社会结构研究》(与导师田昌五教授合著)、《吕不韦传》、《中国道教发展史纲》(与刘锋博上合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合著,第一卷),《分职定位:历代职官制度》等。发表舂秋战国史,秦汉史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文化史研究。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内容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涵盖上百位中国神仙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观。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
神话与诗 本书特色 《神话与诗》是闻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书收录了作者18篇论文,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神话为中心,对古代文化的考察;二是以《楚辞》为中心...
星学宝典——《天官历书》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从“日出而作”到“观象授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诞生、由“君不告朔”到...
酒煮中国 内容简介 酒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不同的时代、地域,不同的民族,其内涵也是千变...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内容简介 快感阅读的典范之作,让你通过阅读本身收获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快感体验。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
北京历史文化(教材) 内容简介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在本书中,多位专家学者细数了北京悠远的历史和丰富...
◎ 编辑推荐☆ 一本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导论。不是对各现象学家思想的简单堆砌,而是面向现象学本身,展现作为科学的现象学自身的显现。☆ 以“知觉”“意象结构”“时...
衣冠霞帔-中华服饰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中华服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凝聚了中华多个民族的智慧,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丽华编著的《衣冠霞帔...
作者簡介佐藤傳SATOH DEN「一人事業習慣的專家」在都心創立並主持學習研究所已屆30年。以習慣專家身份獲得NHK電視節目《早安日本》與雜誌《日經Busine...
久等了!角落生物的第一本角色繪本完成了。日本人氣NO1的肖像明星!可愛到令人崩潰的角落生物角落生物是?這是一群總是偷偷躲在角落裡的好朋友的總稱常常疊在一起,是因...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
佤语基础教程 内容简介 此书总共分上、中、下三编,全面介绍佤语的语音,词法、语法特点,并重点解释和说明了佤语学习的一些要点。佤语基础教程 目录 导论上编**课字...
不可思议的印度 本书特色 中印是一对熟悉而又陌生的邻居,彼此都是对方挥之不去的存在,可是相互了解又极度匮乏。不了解就难免会有误解。有的中国人把印度当成一个脏兮兮...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借鏡歷史,在動盪中...
《沿海发展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3期)》内容简介:本书是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主办的集刊。本辑围绕“一带一路”、长江
地震的故事 目录 三星堆博物馆传出的地震信息“身经百震”的古建筑“九星连珠”和“天空十字架”的谣言龙嘴巴,铜蛤蟆,小铜球一座古城沉陷的神话叠溪古镇的故事海城即将...
中国文化ABC:文学与艺术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ABC:文学与艺术》内容涵盖“古典文学”“上古神话”&ldquo...
神奇故事 本书特色 《故事会》杂志是一本以发表故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刊物,连续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深受海内外广...
新书--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专论中国文化之地理背景、古代观念与古代生活、社会主义与经济政策、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等10章。《中国文化史导论...
丧葬习俗 本书特色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为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